子痫前期是指怀孕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在妊娠 20 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或称为先兆子痫,为妊娠期特发疾病。子痫前期是古老的疾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率约 3%-6%,是发展中国家孕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每年约 75000 孕妇死于此病,健全的产前保健及围产期护理是发达国家孕产妇死亡较低的主要原因。
尽管近来人们对于此病的认知有所增加,但治疗方案仍局限在终止妊娠,且目前并无有效判断预后的指标及预防发病的治疗措施,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将子痫前期当做症状来管理而不是作为疾病来治疗。
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San Antonio 健康科研所的 Myatt 学者等对子痫前期的认知进行总结,建议将子痫前期当做症状来管理而不是作为疾病来治疗,文章最近发表在 Curr Hypertens Rep 上。
2000 年前的医疗认为孕妇会在妊娠期间癫痫发作,分娩后自动终止,因此,子痫被视为妊娠特异性癫痫发作。在十九世纪末,临床医师发现子痫孕妇的水肿与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相似,于是检测了子痫患者的尿蛋白,结果和肾炎患者一样,尿蛋白阳性。与此同时,无创血压监测技术的出现使得医师得以随访子痫患者的血压,结果发现患者血压普遍升高,且发病早于癫痫发作,因此诊断为子痫前期。
尽管无癫痫发作,高血压及蛋白尿同样增加新生儿及孕妇围产期死亡率,因此出现了子痫前期这一诊断。由此可见,高血压及蛋白尿作为此病的诊断指标纯属意外发现,而并非因为他们是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或最敏感的指标。
此后,子痫前期即以妊娠中期后出现高血压及蛋白尿为诊断标准,然而这两项指标的确是此病的病理生理体现,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均将子痫前期作为高血压相关的肾脏疾病来研究。很明显,子痫前期不仅仅是高血压和蛋白尿,应作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来对待。
子痫前期是一组综合征,类似 AIDS 及唐氏综合征,症状学主要提供此病的临床表现及协助临床诊断但并未阐明具体发病机制。高血压及蛋白尿协助我们筛选出高危孕妇,但是凝血系统及肝脏、大脑也是受累系统,且后者更好地显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因此尽管此病受累器官较多,首发部位尚不明确。
妊娠本身即是应激源怀孕本身对于母体的心血管及代谢系统而言是一种应激,妊娠期糖尿病及妊高征孕妇是应激失败还是本身即存在亚临床血管系统或代谢疾病?慢性高血压患者或既往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罹患子痫前期的几率更高,表明此类孕妇的阈值或许更低。子痫前期孕妇产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不排除孕妇先前即存在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或者妊娠本身对机体心血管系统存在损害。
胎盘及微血管循环临床发现,胎盘娩出以后妊高症患者的血压改善,考虑胎盘是子痫前期的始发病灶,同时大胎盘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病率更高,这在双胎妊娠中得以证明。滋养细胞的不全浸润使得胎盘的螺旋动脉重塑异常导致胎盘缺血-再灌注损伤,这是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
胎盘生成的血管因子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有害物质,导致血供减少,而对于妊娠晚期出现的子痫前期,胎盘因素小于母体自身疾病的影响,例如肥胖、吸烟等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病率增加。因此,对于易感孕妇,正常妊娠所需要的适应性改变即可诱导发病,而健康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多存在胎盘功能缺陷。
标记物的研究目前很多研究在探索子痫前期孕妇体液中的标记物,期望通过平衡这些体液因子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研究的分子并非原发因素而是多器官受累后出现的临床表现。遗憾的是,最近的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并未发现有效的预测因子,且关于病因学信息也无所收获。
胎盘疾病从定义来看,妊娠 20 周即可发病,但 75% 的病例发病孕周大于 37 周。早期的子痫前期是指发病孕周小于 37 周,但目前提前至早于 34 周,因为早期发病往往与胎盘滋养细胞缺陷、胎盘缺血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相关,围产期预后较差。早期发病的子痫前期孕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10 倍而晚期发病者不足 2 倍。
最近,胎盘组织学研究显示早期、晚期子痫前期的胎盘存在差异,早期发病者的胎盘多存在绒毛发育不全和血管病变。一项针对 317000 例妊娠的研究显示,胎盘大小及重量与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无关,不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血流及血管生成因子对于早期子痫前期的监测意义更大,但是对于发病率仅 1% 的疾病而言,实施此项筛查的统计学分析和经济学意义尚待探讨。
细胞因子血管损伤是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内皮素、纤连蛋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其他细胞因子可用于研究内皮细胞功能。胎盘分泌的促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因子的失衡是血管生成异常的主要机制,但并非所有子痫前期的孕妇体内均存在抗血管生成分子。同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也存在血管生成异常,因此血管生成指数是反应胎盘功能的指标而并非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指标。
其他病理生理过程横断面研究显示子痫前期与细胞因子、免疫反应及胰岛素抵抗或代谢综合征有关。Powers 等的纵向研究显示,子痫前期孕妇的循环系统中存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生成因子,50% 的患者 PlGF(胎盘生成因子) 浓度正常,另一半患者浓度较低,低 PlGF 组血压更高、早产率高,但另外两个大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并无有效的实验室指标可以预测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孕周。
目前,人们已对子痫前期的高血压及蛋白尿的病理生理机制有所了解,但是仍缺乏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原因是目前的研究并未阐明此病具体的发病器官及主要病理机制。
子痫前期为临床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疾病,应加强流行病学研究以便于进行亚型分类。应加强基因、转录及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从遗传水平研究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便于筛选高危孕妇,早期干预及处理,改善围产期结局。
上一篇:子痫前期在诊疗过程中的困惑与难点
下一篇:高龄孕妇要特别注意患子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