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及其分类
脑性瘫痪,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基本与小儿脑瘫同义。
病变常损伤锥体束和锥体外系。该病与脑缺氧、感染、外伤和出血有直接关系,如妊娠早期患风疹、带状疱疹或弓形虫病,妊娠中、晚期的严重感染、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理性难产等可导致新生儿脑性瘫痪。
临床上将脑瘫分为五类:
痉挛型脑性瘫痪 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获四肢瘫痪。患儿行走、站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肌张力不全型脑性瘫痪 多见于幼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 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患儿表现为面、舌、唇及躯干肢体的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 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
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点。
脑瘫产生的病因
致病的原因包括胎盘异常、胎位不正、宫内窘迫、早产、多胎、出生时窒息,以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感染、外伤、脑出血、脑部畸形等。孕妇的原因:包括孕妇腹部外伤, 孕妇先兆流产、产前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胎盘原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还有孕妇的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压、肝炎、糖尿病、吸毒、药物过量等) 。
早期症状
小儿出生不久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肉跳。
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
动作不协调、不对称、随意运动很少。
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和动作模式异常。
运动发育迟滞。例如,3~4个月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4个月后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双手常握拳,不能将手伸入口中吸吮;6~7个月仍不能翻身和独坐片刻;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双腿屈曲不能负重,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脑瘫诊断
询问有无上运动神经元发育不良或受损病史,如早产、难产、高热、脑缺血、脑缺氧、颅脑损伤、脑感染等。
检查有无痉挛性瘫痪、肌肉运动失调、肌张力增强、反射亢进、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共济失调及智力障碍。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脑瘫的患儿,还须经以下辅助检查:智力测试、脑电图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影像学等检查确诊。
脑瘫治疗
除癫痫发作时用药物控制以外,其余症状多为对症处理。应早期实行智力、心理的教育和训练。
宜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智力和语言训练,理疗、体疗、针灸、按摩、支架及石膏矫形。
矫形手术目的是减少痉挛、改善肌力平衡、矫正畸形、稳定关节。手术方法可分4类:后根神经切断术、神经切断术、支配痉挛肌肉的神经分支切断术、肌腱手术、骨关节手术。
也可以考虑中医治疗,点穴和按摩疗法据说也有一定效果。
脑瘫预防
孩子出生前:
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
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
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胎儿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近亲结婚。
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
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上一篇:新生儿脑积水病因及治疗方法
下一篇:新生宝宝患病时的征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