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

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

2020-04-07

 我们常常觉得依赖他人相当于自己无能,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存好,孩子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独立。然而,《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里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学会适度依赖,才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一、什么是适度依赖?

《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是这样来总结适度依赖的概念:

适度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

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马伊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句话适合于夫妻之间较强势的一方,可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就完美诠释了适度依赖这个概念:我有我强大的自我意识,所以说如果你无法让我依赖的时候我可以换了你,然而因为你跟我的亲密关系,所以我乐于请求你的帮助,这就是惯着你。

同样的概念运用到孩子的身上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拿一开始骑无脚蹬自行车的孩子来说,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妈妈的帮助,孩子迟早也会学会骑车,只是时间的问题,孩子本身乐于学习就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他之所以求助于妈妈,是因为跟妈妈的亲密关系,认为妈妈会帮助自己更加快速地学会骑自行车这件事。

然而,妈妈对于孩子向自己求助这件事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她跟大多数父母一样,认为孩子要么依赖、要么独立。然而,教育孩子并非非黑即白,在过分依赖和不依赖之间,其实还存在着适度依赖这个词。

二、为什么我们要允许孩子适度依赖?

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得独立,不能太依赖他人。然而我们可以想一想,其实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婴儿最初生下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抚养者的照顾,根本存活不下来,父母给孩子提供日常所需的食物,也要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粮食(关怀、爱和肯定),有了这些,孩子才能建立自信和良好的自我意识。这就是婴儿和母亲最初的情感依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依恋研究专家玛丽美茵发现,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不管文化差异有多大,儿童的依恋模式都具有显著的共通性,大致分为三种依恋模式:

安全型依恋

这种依恋模式的婴儿会把母亲当成自己的安全基地,母亲跟自己分离时有可能会哭,有可能不哭,如果他哭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更愿意跟母亲待在一起。这种孩子性格比较平静和自信,更容易信赖他人。

这样孩子的父母,大多都会及时察觉到孩子的需求,并且及时满足孩子。这就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就会有人出现,内心时刻相信事情会往好的方面发展。

焦虑型依恋

从情绪取向治疗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的孩子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这样的人大多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不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坏,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者被抛弃的恐惧当中。

这样的孩子胆小、易怒,看起来焦虑、紧张,时刻担心自己被抛弃,对世界充满敌意。

回避型依恋

这样的孩子对待自己的抚养者和陌生人态度都一样,妈妈在时无所谓,妈妈走了也漠不关心,当抚养者抱他们时,他们常常持拒绝态度。

这类孩子大多从小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关怀,很小的时候就练就了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有什么事情不愿意让人帮助,也不愿意依赖别人。

针对以上三种童年时期的依恋类型我们就可以看出,只有及时给予孩子帮助,让孩子对自己有适度的依赖,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建立安全、有效的依恋关系,在以后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会坚信自己不是一个面对,从而变得坚强和自信。

三、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适度依赖关系?

前面我们说了,适度依赖是介于过分依赖和不依赖之间的一个词语,那么这个中间的度如何把握呢?

了解过分依赖和疏离,把握适度依赖的度

在《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这本书中,作者把过度依赖又称为依附性的关系模式,因为过度依赖的人总是通过依附于他人来逃避生活的挑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身边有个孩子今年8岁,要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起床还让奶奶给穿衣服、早饭奶奶怕耽误时间,一口一口喂给他吃,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依附于奶奶来逃避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那他就是个过度依赖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习惯了凡事依赖他人,遇到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事情就寻求帮助,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也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相比这个孩子来说,我们老家农村还有一个留守儿童,上小学二年级就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做早餐,自己洗衣服、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人人都夸他自理能力强。这个孩子就是标准的疏离型的孩子。

疏离型的孩子固然自理能力强,但是习惯了一个人不依赖他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从而容易错过正确学习的机会和途径。

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才能成为适度依赖的父母

想要把握好那个度,建立跟孩子之间适度依赖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父母可以自我检查是否存在以下三点:

1、 过度保护;2、权威主义;3、过早地单独面对社会及学习压力

前两种是过于包办或者要求孩子绝对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所以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变得过于依赖他人;最后一种则是让孩子过早承受压力,并且不给予一定的帮助,要么让孩子受挫、失败,在压力下变得不敢尝试、自我怀疑,继而更加依赖他人,要么在压力下迅速成长,变得不再依赖任何人。

想要成为适度依赖的父母,则要在以上三点中找出折中的教养方式,在该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适当地帮助孩子,从帮助中引导孩子成长。

正确捕捉过度依赖和疏离信号,才能培养孩子适度依赖技巧

其实,孩子是否是过度依赖或者是疏离都是有迹可寻的,比如过度依赖的孩子一般都有以下三种表现:

过度求助(稍有难度的事情就求助于大人,不给予帮助就大发脾气)、低自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对一切都悲观,容易哭泣退缩和贬低自己)、过于幼稚(经常出现一些退行行为,比如吃手指等)。

那么对于孩子的疏离也有三种显著的行为:

孤立(不愿意跟父母亲近,也没有朋友,不愿意与同伴相处)、举止不当(比如自杀行为、暴力倾向、蓄意破坏行为)、负面的自我认同(比如一些反社会行为等)。

家长想要改变孩子过度依赖和疏离行为,只需正确捕捉到两者的信号,针对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具体引导和帮助就可以。

适度依赖的教养目标,不是为了让孩子摆脱过度依赖和疏离,还要让他们掌握适度依赖的技巧,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给予他人帮助并且得到别人的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与“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孩子学会适度依赖并不是坏事 父母不必强制阻止”还看
上海启动“千天计划”项目探索人
宝贝成长,这些传言要不要理会(
慈溪一幼儿园家长发帖质疑实习老
母亲为5岁儿子报17个培优班3
空后蓝天幼儿园为孩子“放飞蓝天
猜你喜欢
校长告诉你:宝宝要上小学需要做什么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当吃播 用孩子赚钱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二)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如何察觉孩子性萌动?
您打算生二胎吗?
唐爷爷护理系列二:天热别贪凉
《开学第一课》节目将于9月1日晚正式播出
开学在即,给孩子买书包一定注意这几个细节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虐待倾向
3岁被抱走男孩找到了 云南丽江被抱走男孩获救画面公布
宝宝发烧,是应该用热毛巾还是冷毛巾敷头?
7岁,教育需要多些弹性
妇联介入3岁吃播女童事件 母亲回应称不是为了赚钱
睿智母亲的巧妙构思:梦想储蓄罐
幼儿园开学一日常规 入园前家长可模拟入园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一)
当宝宝说“我害怕”……
小心“太好强”的孩子患上抑郁症
丽江3岁男童被抱走45小时后 在一山洞中被解救
孩子究竟还需要打虫吗?打虫药该怎么吃?
“巧妙”拒绝孩子不可取
哺乳期被要求手写心得:一个错别字罚款50元
你说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是“太阳”还是“小刀”?
孩子逆反,天性使然
阅读习惯这样开始: 每天10分钟
陕西宝鸡警方通报男子摔打幼儿:嫌疑人已被刑拘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三)
这些和粮食有关的古诗,孩子们都应该读读!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秋季防感冒,五种方法一剂食疗方
月嫂如何选才靠谱?二宝妈让你少走弯路
教育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严禁占体育课
幼儿集中发热腹泻 这份指南请家长查收
十二星座宝宝性格大揭秘(二)
宝宝睡觉必须摸着妈妈的胸?如何改变这习惯
为了当“网红”赚钱?母亲把3岁孩子硬喂到70斤
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50%,家长们该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
十二星座宝宝性格大揭秘(一)
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给宝宝吃“大人饭”
开学前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才有收获
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吃播赚钱 孩子精神影响不可小觑
孩子不可以吃零食?这样吃零食孩子会变聪明
应怎样对待“较真”的孩子?
“我不跟你玩儿了!”孩子一听就变卑微
9月开学必备物品清单 提前准备超实用!
儿童手淫,父母莫焦虑
原来这就是产后妈妈最浪漫的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