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异地高考出台什么样的方案?异地高考如何做到公平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各地异地高考出台什么样的方案?异地高考如何做到公平

各地异地高考出台什么样的方案?异地高考如何做到公平

2013-10-09

9月,一年的升学时候到了,随迁子女的学习地点成为问题。国务院出台政策,称异地高考方案今年年内将出台。北京上海已抓紧制定出异地高考的有关方案,山东省、广东省、福建省也相应制定了一些方案。百万考生都望异地高考能做到公平对待。请看以下详情。

开学了,不少高中生已然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而即将升入高二的艳艳却仍在为去哪里读书纠结:

是独身回到陌生的海南老家?还是继续留在广东,等待2014年的异地高考政策? 回去还是留下,就像是一场赌博。

各地异地高考出台什么样的方案?异地高考如何做到公平

国务院: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年内出台

新京报讯 (记者郭少峰)依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比较集中的地区则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这里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包括中考和高考方案。

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突出

昨天中国政府网刊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公安部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此前,这四个部委报国务院的这份文件已经过国务院原则同意。

这份文件提出,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

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

教育部等部门的意见指出,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要“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 焦点

京沪抓紧制定出台有关方案

经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

根据意见,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

对不符合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能够回流出地参加升学考试;经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各地要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地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防止“高考移民”。

意见强调,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随迁子女升学考试人数合理调配资源,做好招生计划编制、考生报名组织、考试实施以及招生录取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及时提供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居住等相关信息。人社部门要及时提供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和社保信息。

■ 各地情况

山东

2014年起非户籍准入

今年2月发布的《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规定,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广东

试行在输入地高考

今年广东省政府发文提出,要试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就读学校参加中考、高考,探索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接受外省户籍考生入学申请。

福建

正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5月,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提出,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正按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的部署积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现状:全国“高考候鸟”每年逾百万

艳艳的祖籍在海南,她的父母十几年前便来到广东江门打工,艳艳在江门出生、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一都是在江门读的。然而快要高考的艳艳,必须回到海南高考。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实行的政策一直是高考户籍制度,必须在户籍当地才能参加高考。

而在海南,艳艳没有朋友,不了解那里的教学重点,甚至连海南话都不会讲,在她看来,江门才是她的家乡。

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目前在广东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有331 万人,占全国的1/3 ,平均每个年级有36.7 万人, 放大到全国每个年级超过100 万人。他们都将面临与艳艳同样的“高考”难题,长期以来,无法异地高考一直都被作为教育不公平的“典型” 。他们几乎都将被迫在高中阶段与父母分隔两地, 返回户籍所在地学习、高考,成为“高考候鸟”。

  纠结:回家难适应留下有风险

面对高考,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艳艳曾在微博上写出了自己的迷惘。今年刚参加过高考的“过来人”@ 郑大轩留言说:“我读初中那时就说要实施异地高考政策,当时我的一些外省的同学也说搏一搏在本地读,等政策出来。结果现在高考都结束了,政策还没出……”

尽管纠结,艳艳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留在江门赌一把。“回海南很不习惯,海南话一句都不会说, 爸爸妈妈弟弟全都在这边”,艳艳说,她还是希望留在熟悉的地方,这样的话也不至于因为地方陌生而发挥失常。“如果后年政策还没有出台的话,我就要回海南复读一年再高考了”, 说到这,艳艳又陷入了迷茫。

对艳艳来说, 也许时间还算是充裕的,毕竟她离参加高考还有两年,但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网友@ 凉薄—薄凉来说, 他必须在9 月份开学之前就离开从小生活的福建,回到老家四川,“再不回来就来不及了,离开四川这么久,不知道两个地方的教材有多大差别, 也不知道老师讲课是不是普通话,所以得提早回来适应,我不想将本身就很紧张的高三‘浪费’在适应这个问题上。”

因为户籍问题,@ 凉薄—薄凉从初中开始就关注“异地高考”, “初中就有听说了,那时候也是抱着等等的心态,可是现在依然没什么动静,等不起了”。回到四川后,因为语言不通,@ 凉薄—薄凉坦言听课还是有些吃力, 再加上生活习惯各方面的差异, 现在仍然处于适应期,“考试似乎是永远找不到状态,成绩暴跌,越考越找不到动力”,说到现在的状态,他非常无奈。

如果选择在“第二故乡”参加高考,随迁子女们必须冒着复读的风险等待政策的出台,如果“异地高考”在2014 年如期实行,那么他们是幸运的;而如果未能出台,那么他们将至少输掉一年的青春时光。

  期盼:“承诺2014” 前景雾里看花

近年来, 大量随迁子女父母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政策转变, 允许其子女在流入地求学、升学, 而这一问题, 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目前, 已有省份相继公布了异地高考政策, 并承诺从2014 年开始实施, 广东省虽未公布详细政策, 但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 广东省也将从2014 年开始试行异地高考。

去年10 月, 由20 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5 万多人签名的高考“民间方案” 公布, 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今年3 月全国“两会” 上,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公开表示, 异地高考改革方案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 同时表示方案公布时间“用不了10 个月” ;5 月, 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的数十位学者建言国务院、教育部, 请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切实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改革” ; 7 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河南高校调研期间称, 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 将适时发布。

政策的推进似乎“一帆风顺” , 异地高考政策已经指日可待, 然而日前, 当随迁子女家长再度前往教育部, 要求尽快公布关于异地高考的实施办法时, 信访办工作人员却明确表示, 当时引发关注的“ 异地高考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 的消息系媒体误读, 正解是“一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 。这条“媒体误读” 的消息给满怀希望的学生及家长心理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被整迷糊了,遥遥无期啊, 希望不要像前些年那样只是干打雷, 不下雨” , 艳艳很无奈地说道。

  解读:实现异地高考须教育部统筹

虽然异地高考政策备受期待, 但教育专家指出,政策出台、实施都是困难重重。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指出, 无论是异地高考异地录取,还是异地高考本地录取,都需要教育部出面协调。

张敏强指出,目前国内高校分为国立、省立、市立、民办等多层次,这涉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经费。虽然部属院校仍属国立,享受国家拨款, 但所在地政府对他们潜在的支持也不少,比如说用地、周边的设施、环境、治安维护等,都是要当地政府投入。

有些省份教对高校的拨款甚至要超过教育部,比如说中山大学,所以这些高校或多或少都要为当地提供更多的招生计划。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谁出钱谁受益”,“要让一所大学录取更多外地生源,可以说困难重重。最简单的办法是由教育部统筹,各省招了多少异地学生,由政府补贴多少钱。

又或者可以学习一下美国,不同的州有各自的州立大学,比如德州的居民去考加州的学校,需要支付更高的学费,高出的部分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去争取奖学金。”张敏强说。

除了异地高考异地录取,异地高考后折算分数回户籍所在地录取,也是政策制定者们在考虑的一种方式,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分数等值,要让不同省份的分数具有可比性。“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可以解决。”

观点:这是走向教育平等的第一步

今年5月23日,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来自北大、清华、社科院等单位的15位学者建言国务院、教育部,请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切实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改革”。而去年的10月24日,张千帆等人也曾联署致信国务院,呼吁“废除高考户籍限制”。作为一直关注“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并曾参与过高考“民间方案”制定的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完全是高考户籍限制和分省命题制度造成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却不能在当地高考,是对他们平等受教育权的严重限制,允许他们在学籍地高考是走向教育平等的第一步。

而对于“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将带来“高考移民潮”的担忧,张千帆认为,这是由不合理的招生考试制度造成的后果,而防止高考移民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全国实行统一和平等的招生考试,“如果目前这种地域歧视仍然存在, 高考移民只会加剧。”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有同样的看法,“在放开异地高考的同时又有效避免高考移民,需改革大学招生体制,实现各地招生公平,包括对教育落后地区的适当照顾。”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与“各地异地高考出台什么样的方案?异地高考如何做到公平”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各地异地高考出台什么样的方案?异地高考如何做到公平”还看
四川将立关爱领导组协调农村留守
熊孩子不分国界里约奥运五环惨遭
12年奥运轮回“坏”孩子成长为
西安幼儿园教师疑似虐童涉事教师
康复中心设奥运课堂助于恢复童表
猜你喜欢
这样能够教出乐观的孩子
教育时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个性
这样教育孩子不要轻言放弃
正确应对孩子的完美敏感期
对待宝宝的错误方法:用负面言辞批判孩子
与朋友相处要为对方留面子
儿童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利
幼儿园进步主义教育和行为主义教学法
孩子的言论自由与集会自由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害羞
爸妈常吵架有害孩子的健康?
幼儿心理教育要注意遵循的原则
帮助孩子发展利他行为制定的计划
对待孩子也要注意诚信
孩子是什么时候学会欺骗的?
声音可以塑造人的形象
幼儿园教育的课程方案面面观
为儿童清除三大室内污染源
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活动
这样培养孩子无限的可能性
未成熟主体“可塑性强”的特点
如何调整孩子输不起的个性
怎样培养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幼儿园儿童心理教育的两种方案
学习都学不好,怎么谈得上优秀呢?
别让优越的家庭条件害了孩子
其实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
别让窗帘隐患威胁孩子安全
人的行为习惯是个性最生动的表现
如何让孩子面对公平的问题
锻炼孩子锲而不舍的品质
戴着滤光镜教养孩子?
让孩子在一切行动面前拿出自信
孩子的任性习惯该怎么解决
夏日宝宝活动细节——家庭篇
不要夺去孩子的挑战精神
孩子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应对
在运动中教育孩子没有什么做不到
养成教育宜早不宜晚
如何让孩子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让宝宝秘密产生的原因
这样教育能使孩子更乐观
如何对儿童气质进行分类
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小常识
长时间开空调 污染最伤孩子
培养孩子亲近自然亲近土地
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独立的人
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谨防“误吸” 影响宝宝健康
魅力的作用是让人们彼此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