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4孝标准出炉,你怎么看?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新24孝标准出炉,你怎么看?

新24孝标准出炉,你怎么看?

2013-10-09

近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不少网友呈支持的态度称百善孝为先,部分网友称,实施难度较大!新24孝标准出炉,你怎么看?

新“24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新“24孝”新鲜出炉 网友晒无奈:能做的不多

昨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包含了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时俱进的行动准则,网络上瞬时掀起了一股关于“孝道”的讨论热潮。有人认为,这样的准则很有意义,因为“百善孝为先”;也有人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动之前应先听听父母的意见。更多的网友晒出了自己的无奈:因与父母不同城,能做到的并不多。

观点一:百善孝为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将孝道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可以看出,孝道乃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昨天新出炉的“24孝”行动标准共24条,其中“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为父母建立‘关爱卡’”、“定期带父母做体检”等内容得到了很多网友的一致认可,他们觉得,新标准内容广泛、与时俱进,沿袭传统美德的同时,还提出了贴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点子”。网友“关亚娟with时光记忆”就觉得这个新标准制定的挺好的,做子女的就应该这么做。

观点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今这样的名句也被网友用在了新版“24孝”中。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这一条引起热议。有网友觉得,自己不愿意参加父母的活动,有的父母也不喜欢搀和子女的活动,他们更愿意自个儿在家里养养花草、去郊外钓钓鱼,如果做不到这一条,是不是就算不孝了呢?因此尽孝不能以这些条条框框作为标准,行动之前应先听听父母的意见,顺他们的心意才是真正的孝。像网友“紫茎泽兰”就认为,其实有无标准并不重要,自己父母喜欢的尽孝方式才是最正确的,我们应当听听他们的意见。

网友的无奈: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 能做的不多

网友“陌上花开”家住武汉,如今在青岛已经工作了5年多了,“当初在青岛大学毕业后,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回家乡,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摆在面前,让我选择了留在青岛。”“陌上花开”说,当初也顾虑过,毕竟“父母在,不远游”。但是,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这辈子还很长,尽孝的机会也很多。

看到了新版“24孝”,一直自觉坚强的“陌上花开”哭了,她觉得很愧疚,对不起父母:“我和父母一直分隔两地,由于工作关系,像父亲节、母亲节,甚至中秋节都只能给他们打个电话,不在同一个城市,这24孝,我能做到的真的不多。”其实,像“陌上花开”这样情况的子女并不少,对于他们来说,不在父母身边,连标准的第一条“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都做不到。

@生活啊:我正努力与父母住在一个城市!新24孝,我做到的不多。

@左戴果儿:前提是作为子女的我们要有假期啊,我的工作一年四季无假期,只有过年的时候那十几天,常年外地怎么办?

@石姣_:假短路远。所有假期都回,也称不上经常回家。

@蓉儿Bessie:坚持每周电话,但却很难常回家看看,思念缠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与“新24孝标准出炉,你怎么看?”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新24孝标准出炉,你怎么看?”还看
第6届安徽孕婴童产品博览会回馈
2016第八届郑州欧亚孕婴童展
2016京正孕婴童展将在北京·
2016第三届中国昆明泛亚孕婴
2016上海国际学前教育用品及
猜你喜欢
孙红雷深夜查字典幼儿网分享抱孩子心得 网友:研究出哲学了
夏季宝宝该不该吃“冰的食物” 注意事项要知道
孩子们都喜欢火箭 北斗覆盖全球意义孩子该知道
兜底教育要不得,大衣哥把子女养成废人,
教育部官网发布2020年第3号预警 防溺水工作要落地
幼儿园家长群中有5类家长 最不受老师们的待见
暑假亲子:适合幼儿园小朋友学习的游戏(中班)
男孩的身心健康扎根于亲子关系 妈妈要做到这7件事
幼小衔接 衔接的是什么?
做有远见的家长 在暑假陪“神兽” 弯道超车
每年新增上万白血病孩子,要知道“过度爱干净”误区
睡前故事怎么讲 做好这四点会事半功倍
端午假期防溺水预警 防溺水安全教育逐条学习
白白牺牲了七个孩子,赖宁精神还要提倡吗
“无公害”新型毒品频出,家长们要擦亮眼睛
6类食品被国家列入黑名单,父母选择零食需谨慎
宝宝总“见啥就咬” 家长要帮孩子顺利度过“口欲期”
6岁Japser当“翻译官”,语言学习越早越好
孩子的这三种性格特质,决定他的幸福人生
端午节小长假即将开启 从节日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想要你的批评管用,必须避开几个常见的误区
孕妇补钙选择金丐醋酸钙 帮你打开正确的补钙方式
郭碧婷被曝怀孕后首晒近照 素颜出镜眼袋浮肿显疲惫
安全感来自内心,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上早教班还是在家里,早教选择需要慎重
良好的家庭环境 决定孩子的性格养成和成长之路
媒体起底网络“贩婴”产业链:新生儿被明码标价
总喜欢做这4个举动的宝宝 孩子爱思考很聪明
未成年人打赏近200万 家长、平台、法律如何共筑监管
江姐扮演者于蓝去世 好妈妈角色曾受周总理称赞
“平衡车”成孩子“新宠”对孩子有这4点好处
风靡全球的的儿童瑜伽,明星的孩子都在练!
幼儿园小朋友的暑假 收心小攻略对付“野孩子”
未成年网民数量堪忧,家庭应该给与孩子精神充实
不能让儿童地垫沦为“毒垫” 甲酰胺对身体有害
妈妈身上的这些特质 决定孩子的品质和人生
父母表扬孩子的方式不同,描述性表扬效果更好
疫情和热浪叠加 今夏该如何防护
宝宝五大表现告诉你,你给宝宝吃太多了
幼儿园孩子的教育,家长仍然不可退居二线
家有爱“指挥”的小宝宝 家长要正确引导和塑造
新昌狐巴巴探索星球即将开业 打造新昌亲子户外研学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
不到年龄,这三种食物不要给孩子吃
8岁男童电梯内被17岁男子绑走殴打 嫌疑人已被刑拘
强生爽身粉致癌案进展:再败诉 赔偿金削减过半
宝宝学说话有技巧,儿科医生告诉你10个妙招
幼儿园开始学编程,会不会太急了
宝宝性格形成敏感期,妈妈这3方面“使劲管”
考试期间学生科学饮食 六种抗疲劳食物
早教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8条建议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