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早餐样本调查:近六成学生利用课间吃早餐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高中生早餐样本调查:近六成学生利用课间吃早餐

高中生早餐样本调查:近六成学生利用课间吃早餐

2016-10-10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早起务必吃早餐,补充营养,才能够保证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充裕的时间美美的吃上 一顿早餐,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都是如此。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能保证同学们精神充沛、思维活跃。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那么城市中学生是如何解决早餐问题的呢?

对此,在医生的指导下,笔者和同事设计了调查问卷,发给我们工作的学校中部省会城市一所高中的各个班级,回收上来的有效问卷将近600份。暑假里,笔者和同事结合医生的建议,查询了部分县级中学生早餐的情况,并对数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处理、分析。这些数据虽然未必具有广泛可靠的参考意义,但作为样本,它毕竟真实反映了当下部分城市中学生的早餐现状。

近六成同学利用课间吃早餐

愿意接受调查并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53%的同学住校,与不住校同学的人数相差不大。有50%的班级要求学生7:00进班,甚至还有15%的班级老师要求学生6:50进班。要求学生7:10或7:20进班的班级仅有3%。笔者工作的学校早读铃声响起的时间是7:20,晚于此进班就属于迟到。剩下32%的同学选择其他时间,也多是在早上6:30~7:00之间。

为此,52%的同学在早上5:30~6:00之间起床,35%的同学则在6:00~6:30之间起床,甚至还有12%的同学在5:00~5:30之间起床,早上6:30以后起床的同学仅占1%。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88%的同学平常吃早餐,小部分同学平常不吃早餐;一星期内,基本每天都吃早餐的同学占74%,17%的同学一周内不是每天都吃,还有少部分同学经常不吃。

不吃早餐的原因是什么呢?52%的同学反映是因为学校要求进班时间早,自己起床太迟,没时间吃;还有近30%的同学是因为不喜欢学校的早餐而不吃。此外,超过70%的同学吃早饭时间正常,近20%的同学吃早饭较晚。

就早餐内容而言,在学校餐厅或上学路上买包子、饼夹菜、煎饼、粥等的同学较多,其次是买面包,喝牛奶、酸奶或者饮料。

58%的同学经常带早餐进教室,利用课间吃。如果遇到放假,46%的同学不吃早餐,43%的同学吃,还有11%的同学饮食不规律,有时吃,有时不吃。

假期在家不吃早饭的原因中,高达71%的人是因为睡懒觉,起得太晚,不想吃。

而在一些县级中学,学校要求学生早上5点多就入班早读,早餐、午餐、晚餐时间甚至规定要在30~40分钟内完成。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吃早餐重要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吃早餐重要,少数同学则认为一般,只有极少数同学觉得不重要。

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在上午大课间时再吃早餐不健康,极少的同学认为这样健康,大约有1/3的同学则持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

同学们对早餐知识的认识不一:只有18%的同学注意早餐营养搭配,51%的同学则表示有时候会注意早餐营养搭配,而31%的同学完全没有注意过早餐营养搭配;60%的同学不知道吃早餐有助于减肥,表示知道吃早餐有助于减肥的同学占40%;85%的同学认为长期不吃早饭会带来疾病,而15%的同学认为不会;只有40%的同学知道早餐中必备的营养,60%的同学则表示不知道;60%的同学认为不吃早饭会影响上课注意力,11%则认为不是,29%则认为有一点影响上课注意力;89%的同学愿意改变不良的早餐习惯,11%的同学觉得无所谓。

对早餐的要求,有28%的同学要求营养丰富,26%的同学要求干净卫生,24%的同学要求口感良好,20%的同学要求方便快捷,2%的同学还提出了其他建议;54%的同学觉得学校餐厅及路边的早餐不怎么样,38%的同学认为一般,只有8%的同学认为学校餐厅和路边的早餐不错;对学校食堂早餐建议方面,29%的同学建议食堂增加品种,25%的同学建议优化服务态度、提高卫生,22%的同学提出开设第二食堂、增强竞争力的建议,21%的同学要求食堂降低价格。

7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父母对孩子早餐问题很重视,23%的同学则认为父母对此问题不重视。

坚持做早餐的父母寥寥无几

欣慰的是,大多数同学还是吃早餐的,而且多数同学早餐时间正常。只是很多同学早餐质量不佳,简单应付者居多,并且很多人常常把早餐带进教室,利用早读和第一节课的课间匆忙吃掉。

无论住校与否,多数同学是由于要求进班时间较早,早上起床时间早,而自己又想多睡一会儿,导致早餐吃得匆忙或者不吃早餐。不过,假期里,不吃早餐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绝大多数同学知道吃早餐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在上午大课间再吃早餐是不健康的。而且过半数的同学也都认为不吃早餐会影响上课的注意力,并认为长期不吃早饭会带来疾病。

虽然从数据上看,因长期不吃早餐而得胃病的同学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5%,但是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在早餐营养搭配、健康早餐研究、早餐营养知识和个人身体健康等方面,同学们存在很大的误区甚至盲区,更有近九成的同学愿意改变不良的早餐习惯,这些都是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

大多数家长也对早餐问题很重视,但是有多少家长每天早上起来给孩子做美味可口的早餐呢?他们又是如何重视孩子的早餐呢?遗憾的是,这些问题没有写进问卷调查。通过和同学们交谈得知,很多孩子五六点就起身去上学了,坚持做早餐的父母寥寥无几。一般来说,走读生在路边小摊贩、小店铺买着吃,住校生在学校食堂吃。

学校能否推迟入校时间让学生好好吃个早餐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同学们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晚上不熬夜,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饭不要买得(吃得)太匆忙,可以吃得更丰富些。假期休息时,保持住良好的作息习惯,一日三餐,缺一不可。

二、学校是否能够推迟中学生入校时间?既然8点或9点上课,能否让学生7点50分或8点50分再入校?这样,孩子们就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吃早餐。但转念一想,这个在有些地区也许能实现,在有些地区似乎不现实。在升学竞争如此激烈的前提下,学校一个比一个抓得紧,哪个学校会对学生如此宽松呢?

学校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多普及健康生活知识,让同学们多了解营养健康学的知识。在关注同学们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沉重的学业。学校还应加强食堂建设,力求早餐食物品种丰富多样,健康营养,物美价廉。

三、家长朋友们工作繁忙,无法保证每天早上五六点起来给孩子做早餐可以理解,但能多做(准备)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就多做(准备)一顿吧,毕竟孩子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笔者甚至想建议,家长去调查下,孩子上学路上哪些早餐店干净、卫生、品种多,给孩子办张饭卡,让孩子早上去吃。可转念一想,学生一大早就像打仗似的,一路上慌里慌张地往学校赶,哪有心情静下心来,在店里坐下来,美美地吃一顿早餐呢?

(秦风 作者为中学教师)

来源:央广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与“高中生早餐样本调查:近六成学生利用课间吃早餐”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高中生早餐样本调查:近六成学生利用课间吃早餐”还看
天津留守儿童新政策将其父母纳入
妈妈一巴掌8岁女儿没了打真的管
北京阅读季领读者培训再进幼儿园
霾天还让学生露天考试,学校责任
红色预警解除12月22日恢复正
猜你喜欢
宝宝的叛逆表现是正常的么
如何让孩子走出自卑心理?
如何才能打造高情商宝宝
警惕!孩子太听话也是病!
怎么才能让孩子保持好奇心
父母如何灵活应对孩子压抑
如何才能解析孩子的个性类型
如何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优雅性格?
孩子压抑时会表现什么事情?
培养宝宝宽容心是有必要的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
家庭教育三大效应对孩子的影响
如何对孩子进行宽容精神的教育
解救自闭症孩子心理的游戏
父母如何逐步培养宝宝良好性格
父母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自信
为什么宝宝不爱睡觉呢
如何跟宝宝成为好朋友呢?
10件小事毁掉孩子自信心!
哪三种类型的宝宝不爱睡觉
孩子健全的心理需要父爱
如何走进孩子心里,让亲子沟通舒畅
宝宝经常胆小,父母应该怎么办?
孩子不快乐与教养方法有关系
在家务中培养孩子勤劳向上品质
为什么宝宝总是喜欢撒谎呢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父爱缺失会导致孩子性格缺陷
如何防止孩子患上儿童抑郁症?
宝宝的嫉妒心理是怎么产生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要怎么才能安抚爱生气的宝宝
父母该如何才能打造乐观宝宝
父母如何向孩子传播快乐情绪
孩子逆反,父母应该怎么做?
如何才能应对宝宝依赖心理
正确的鼓励方式,孩子更聪明!
宝宝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如何让孩子的个性魅力?
孩子阅读沟通能力培养应注重倾听
这些日常行为让孩子更孤僻
自闭症孩子要怎么看待呢?
如何让孩子学会宽容?
怎么表扬孩子会更开心?
消除孩子恐惧心理应先查明原因
如何让孩子勇于面对挫折?
完美宝宝的七种教育方式
如何解读宝宝的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