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7%小学生经常运动 人大代表提议问责校长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仅17%小学生经常运动 人大代表提议问责校长

仅17%小学生经常运动 人大代表提议问责校长

2016-08-01

运动的好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比如,改变睡眠、稳定及改善血压、预防损伤、降低运动伤害发生几率、保持关节良好功能、提升日常身体活动能力等等,纵使大家都知道运动的益处多多,但是真正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却少之又少。据调查显示,仅17%的小学生经常运动,让人大跌眼镜。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国青少年缺乏运动、体质下降的问题受到许多代表和委员的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杨扬提议,应出台硬性制度,严厉问责对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要求执行不到位的教育局长和校长。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1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51.5%的人称身边最经常锻炼的是老年人,接下来依次为:中学生(31.2%)、大学生(29.7%)、中年人(24.6%)、职场青年(19.3%)、小学生(17.0%)。

受访者中,80后占52.7%,70后占24.8%。22.8%的人每星期运动一次,21.6%的人3天左右运动一次,23.7%的人坦言自己几乎不怎么运动。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他上小学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款网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们很难提得起兴趣。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3%),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3%)。其他还有:缺乏坚持的毅力(53.0%)、没时间(50.1%)、没场地(40.7%)、娇生惯养怕吃苦(3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3%)等。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2007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 何仲凯说。

养成运动习惯青少年将受益终身

去年9月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12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3.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3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 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与“仅17%小学生经常运动 人大代表提议问责校长”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仅17%小学生经常运动 人大代表提议问责校长”还看
广州天价早教班一年学费33万为
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报志
小学数学奇葩神题走红网络网友纷
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本科
全国“接吻空窗期“排行榜江苏第
猜你喜欢
母亲要当孩子最自信的老师
儿童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
教您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特性?
妈妈支招:让您的孩子更合群
从小就要开始培养宝宝的耐性
如何把握幼儿最早的交际欲望?
跟美国家长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8大绝招让教您教育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宝宝的需要你该如何回应?
胆小宝宝分几类?
儿童心理发育的几大特点?
父母你们了解儿童抑郁症吗?
从颜色上可以看出宝宝的性格
家长要对任性的孩子坚决说“不”
什么样的家庭会出现问题孩子?
宝宝的手指动作代表什么?
培养乐观的宝宝
教您如何打造快乐宝宝?
父母过度的称赞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怎样和执拗的宝宝交流?
宝宝认生怎么办?
父母可以读懂孩子的不快乐吗?
5大绝招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从哪些表现可以看出孩子心理不健康?
6种品质让您的孩子离成功更近一步
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情绪?
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害羞
11个征兆可以帮助你警惕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
如何让您的宝宝“万众瞩目”
从零岁开始培养宝宝的阳光心态
3类害羞宝宝如何改造?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宝宝无聊?
父母要如何提高孩子对童心的领悟力?
你对孩子的情绪了解吗?
父母错误心态会毒害宝宝心灵
怎样消除孩子的自卑?
从宝宝的脸型可以看出宝宝的性格
新生宝宝需要情感护理
如何应对任性的孩子?
什么是“恋物”和如何转移?
孩子的耐性从小培养
巧妙应对倔脾气的孩子
如何养育千金父母的角色各不同?
善于用言语处理好亲子关系
独生子女存在的5大弱点
父母如何看待宝宝性格“偏执”?
父母的鼓励让孩子远离自卑
5招让孩子摆脱“依恋情结”
教您如何“引诱”胆小的宝宝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