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向校园浪费宣战
近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撰写的一份《校园食品浪费问题研究报告》引起了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报告称,在我国不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中,食物浪费现象惊人。
北京市教委立即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围绕中小学、幼儿园节俭养德、厉行节约展开了深入研讨,围绕改善校园餐饮供给特别是针对在校就餐浪费问题打出一套组合拳,对各级教委和学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多原因造成校园浪费
根据北京市教委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学校外供餐“盒饭”和自办食堂营养“套餐”是校园浪费较为集中的所在。
初中生小庞向记者坦言,学校里供应的“营养餐”,在同学们心中只是视觉上的营养餐,而不是舌尖上的营养餐。这些餐食品种单一,口味也差,比如一道看家菜“红枣焖五花肉”——“只有零星的几颗小枣,肉也是肥七瘦三,这道菜‘遗弃率’是最高的,特别是女生,基本不动筷子。”小庞如是说。
此次,北京市教委在相关文件中明确,各级教委要满足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口味学生的就餐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进一步改进供餐方式。包括采取外供餐桶装运输到校,再进行二次分餐的方式,避免浪费发生。同时,采用丰富饭菜花色品种、增加“套餐”选择内容、卖半份菜和小份饭、提前预订餐品餐量等方式,方便学生选择。
北京市还将充分发挥校园营养师作用,为有食堂集中供餐的学校配备一名专(兼)职校园营养师,承担起对本校学生的饮食教育工作。
“组合拳”有望破解浪费难题
学生的吃饭问题是长期困扰北京中小学幼儿园的老大难问题。
究其原因,一方面,北京中小学特别是位于城区的学校办学面积相对有限,在校园规划时就没有厨房、食堂是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北京城区寸土寸金,加之校园餐饮卫生准入门槛比较高,校园供餐企业受配送距离远、食材成本高、自身盈利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为校园配送的餐食口感往往“差了点儿”,不怎么受学生欢迎。
困难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在校的这一顿饭,真就搞不好吗?
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刘卫红,就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举出了一个反例。
据介绍,该校南北两个校区共有1900多名学生,240位员工,每餐的主食耗材70.8千克,副食耗材760千克,每餐产生厨余垃圾35千克左右,平均每人每餐的厨余垃圾量仅为21.02克。中午师生用餐完毕后,食堂门口4个回收大桶都是见底的。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北京市中小学就餐将倡导采取自助餐模式,让学生按需取餐,最大限度防止因学生年龄、体质等个体差异造成的就餐浪费。同时,探索建立学区中心厨房,采取半成品供应与校内加工相结合的快捷终端方式生产学生餐,借鉴西式快餐的模式,开展中餐菜品研究。
小小一餐饭,教育意义大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校长刘昕介绍,该校将节约粮食的宣传和教育纳入教育过程,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开展对学生节约粮食的教育。比如,在语文课上,让低年级学生创作节约粮食的儿歌、让高年级同学填写节约粮食的诗词;利用美术课让学生创作节约粮食的绘画等。学校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光盘志愿者”活动被作为重中之重——一所小学的用餐文化就此逐渐养成。
记者日前在北京史家小学举办的“零米粒,我们在行动”北京市中小学节粮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现场看到,该校学生通过诗朗诵、快板、小课题研究等形式表达了对“零米粒”活动的认识,并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做到不挑食,不浪费,吃多少、盛多少,不剩菜和饭,餐餐见行动,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目前,北京市教委已明确要求各区教委直至各中小学主要负责人,要从真正关心学生吃饭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分析学生在校就餐食物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在校就餐管理办法,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深入推进节俭养德节约行动,开展以节约粮食为重点的“三节”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在校就餐的满意度的同时,坚决刹住在校就餐食物浪费之风。
(记者 董城)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在男童头上放鞋家长起诉
下一篇:精英毕业生来自顶级关键期教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