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2013-10-09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1

 

4月4日,记者在南京联系上了这位发帖的母亲,并采访了多位子女正处青春期的家长和教师。他们普遍认为,虽然孩子的个性和家庭背景不同,但懂得尊重、耐心倾听并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应是此时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门”。

家长烦恼多——孩子不那么听话了

《和青春期作战》的作者胡女士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教育之道。与网络传言不同,她女儿享有的自由和宽容一直为同龄人所羡慕。胡女士和丈夫都是本科毕业的知识分子,对女儿的家庭教育一贯是“百分之百自由”,顶多在女儿学习状态下滑时提醒一下“该收收心了”。

胡女士说,从小到大,女儿的自我管理都很好,自我约束力很强,她教育孩子常用的方法是两个人坐下来“讲道理、提要求”。“但从初中开始,女儿渐渐变了,爱听的才会听,不乐意听的就不听了。”胡女士认为,这种变化其实是一种成长。之所以说自己跟女儿“作战”,是因为现在这个阶段太重要,家长需要花很多心血去观察和揣摩孩子。

学生很逆反——讨厌家长把自己当小孩

进入初中,往往也意味着孩子步入了精彩而烦躁的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一些明显的身心变化开始凸显,家庭教育需要转型。胡女士笔下的女儿其实是一个懂事、乖巧、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三好学生,三年级开始每年还被评为南京市鼓楼区“鼓楼之星”。但即便这样,以往一贯灵验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开始遇到磕磕碰碰。

在采访中,学生们普遍反映,最喜欢的教师和家长是幽默、微笑的,最反感单纯教育式的沟通。“最不喜欢老师板着脸说我,道理我又不是不懂。”高淳县第三中学初一学生陈慧萍最讨厌父母把自己当小孩,催着去学习,“尤其是当着很多人的面催我,不相信我的自觉性,好像我很贪玩一样”。

学校有妙招——把每个孩子当作宝

南京第五十四中是一所实行“小班化”的初中。校长周波介绍说,初中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个性多样,为此学校提出了“把每个孩子当作宝”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个性化原则,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该校,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悄悄话”小册子,借助这本小册子,班主任聆听每个学生的诉说,与他们平等交流。

“老师要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与他们分享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周波说,与青春期的孩子不能一味说教,平等沟通最重要。学校还特设了特色岗位——班主任助理,让每个学生轮流做一周教师小助理,“在共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师生成为教学相长的好朋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弓立新:

像“谈恋爱”一样与孩子沟通

胡女士家里的事其实是个案,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亲子沟通方式,但总的来说要把孩子当一个全新的人来看待,不能认为养了十几年,家长就一定了解孩子。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业压力逐年增大,孩子心灵成长的空间却越来越狭小,再加上生理发育的巨大变化,青春期的孩子此时变得更为敏感和脆弱。

青春期阶段的亲子沟通,家长不妨用成年人“谈恋爱”的方法,小心试探、察言观色、揣度心思,用心创设一定的场景,比如唱歌、看电影、郊游等,让孩子参与其中,亲子双方积极表达、耐心倾听,从而实现有效沟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与“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还看
新生入园,家长十三忌(转给家长
最伤孩子胃的8种行为,大部分家
《开学第一课》重量级嘉宾为大家
国家新增3项福利,生二胎也能“
孩子的智力在3岁之前就确定了
猜你喜欢
宝宝耍赖你怎么办
7岁,教育需要多些弹性
小子,别和妈妈耍心眼
关注孩子的倾诉
教三岁的宝宝学会自我介绍
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外因是主导
爱好太多 学会取舍
当宝宝说“我害怕”……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三)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男孩生殖发育6大误区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始于5岁
秋季防感冒,五种方法一剂食疗方
怎样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侵犯式“性游戏” 探究式“性游戏
孕产育儿 妈妈的心是否“在场”
孩子吃饭不乖怎么办
独生子女的五种心理偏异
孩子逆反,天性使然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二)
睿智母亲的巧妙构思:梦想储蓄罐
幼儿的“性游戏”一般有四种表现
月子里的习惯——谈谈大徐的喂养经验
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沟通不畅 家长应少说教多体谅
幼儿缠人撒赖怎么办
课堂不爱发言的几种心态
太小入园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三岁小儿问题多
哭和笑一样重要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小男孩的心理问题:阉割忧虑
小心“太好强”的孩子患上抑郁症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二)
好奇心是智慧闪现的火花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虐待倾向
女儿被欺骗后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一)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一)
应怎样对待“较真”的孩子?
儿童手淫,父母莫焦虑
唐爷爷护理系列二:天热别贪凉
齐心协力让孩子拥有美丽心灵
反被孩子称“恶人” 含辛茹苦育孩子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巧妙”拒绝孩子不可取
父母应怎样正确对待儿童的恐惧心理
如何察觉孩子性萌动?
幼儿贪玩好不好
儿童心理教育自制力训练家庭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