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担心女儿长不到1米6 坚持让医生给孩子打激素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母亲担心女儿长不到1米6 坚持让医生给孩子打激素

母亲担心女儿长不到1米6 坚持让医生给孩子打激素

2016-03-16

孩子是家长的一切,所以家长们通常做什么事情都是以孩子为大前提,但是有时候,家长们的一些盲目做法很可能会导致好心办坏事。就比如,孩子们个头比较矮,家长们想要通过打激素的方式使孩子长高,就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你们就知道这打激素就没有什么副作用吗?所以,大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有些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长不高,发现孩子比同龄人矮,就要求医生给孩子打生长激素。殊不知,如果检查后并不存在矮小症却过度治疗,是有潜在药物风险的。

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就经常碰到要求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家长。她提醒,滥用生长激素不科学,家长掌握营养均衡、多运动、睡眠充足、及时治疗疾病、精神愉快等5项长高的法宝,能助孩子多长至少10厘米。

盲目打生长激素反得病

昨天上午8点开始,梁教授所在的门诊间非常繁忙,梁教授在给孩子看病的同时,另外三个助理分别给排队的孩子量身高,把数据录入电脑。

到下午2点,一共看了58个号子,因性早熟、矮小症来就诊的占了2/3,家长提出的问题集中在三点:我的孩子这么早发育以后会不会长不高?我的孩子比同龄孩子矮怎么办?我的孩子可以打生长激素吗,这样能长得快一点吗?

有个年轻家长带着一对姐弟来就诊,评估后姐姐的终身高为156厘米,符合父母的遗传靶身高。母亲却坚持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理由是她想让孩子长到160厘米。

梁教授告诉她,有疾病才需要用药物治疗,她女儿身高和骨龄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终身高也与遗传靶身高符合,完全正常,不是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不能盲目打生长激素。

任何药物均有潜在的风险,即使符合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也要临床检查和评估,排除糖尿病、肿瘤、肝炎、颅内占位病变等禁忌症后才能用药。何况一个完全正常的人,为什么要冒风险用药呢?此外,骨骺线已经闭合的人也不能再注射生长激素,否则会引起肢端肥大症。

因此,孩子能否打生长激素,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检查,查找病因,检查评估后决定。

三姐妹身高差达20厘米

很多家长对于这些遗传因素以外的因素,尤其是环境因素不太重视,梁教授用自己的切身案例说明,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梁教授母亲身高159厘米,梁教授父亲身高178厘米。因此,孩子的遗传靶身高应该是:(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 1625厘米,即孩子的平均身高应该是162厘米,在后天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一般上下可以波动在10厘米之间,即156-167厘米。

事实是梁教授本人身高163厘米,大妹身高176厘米,小妹身高156厘米,同样父母所生的三姐妹,梁教授身高在父母的遗传靶身高范围内,两个妹妹之间20厘米的身高差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情况下,遗传因素仅影响身高的70%-80%;而宫内和出生后的营养、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均能影响生长基因的表达。

小妹出生时恰遇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宫内营养不良,出生时体重只有2.4kg,幼年时又患肾脏疾病,长期服药治疗。这些都会影响到先天决定的长个能力的发挥,最终小妹的成年终身高就不太理想。

大妹出生体重3.5kg,母乳喂养,从小营养好、睡眠好,喜欢运动,没有任何疾病,她父亲家族赋予了高个子基因(叔叔185厘米,堂兄弟均在180厘米以上),在各种先天因素都保证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因此大妹身高超过了遗传靶身高,表现了她父亲的高个子基因效应。

专家支5招助孩子长高

所以,家长不要觉得环境因素对成年终身高只有区区20%-30%的贡献率,就不当回事。梁教授列出以下促进长高的5要素,可助孩子多长10厘米。

首先,从营养角度考虑,刚出生的婴儿,尽量做到至少六个月的母乳喂养,以后在不同的生长期,都应供应足够、合理的营养食品。幼儿园和学龄期儿童,应重视的就是平衡膳食。就是要荤素搭配,包括动植物蛋白质搭配、动植物脂肪搭配、精粮与粗粮搭配。此外,还要注意摄取鱼类食物,含有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

其次,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第二个因素。多做室外纵向运动和肢体伸展的运动,最适宜的运动如跳绳、摸高、投篮、吊环、引体向上、游泳、打羽毛球等。室外活动,让孩子能得到较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促进机体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也可促进身高增长。

第三,睡眠充足。尽量做到幼儿园孩子在晚上8点前入睡,小学生在晚上9点前入睡,中学生在晚上10点前入睡。

第四,及时治疗疾病。身高位于同龄儿童第三百分位以下者,通俗地讲,也就是同性别同年龄的100个孩子排成队,排在最前面的那3位小朋友需及时就医。女孩子发育比同龄人早的,也要拍骨龄片排除骨龄超前、生长潜力丢失。

最后,精神愉快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精神压抑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成长。

(青年时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与“母亲担心女儿长不到1米6 坚持让医生给孩子打激素”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母亲担心女儿长不到1米6 坚持让医生给孩子打激素”还看
香港九龙塘一幼儿园爆手足口病2
福建: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
班级微信群被指变味儿:家长刷屏
一个教育学者的教子简历:支持孩
河北一幼儿园幼儿坠落厕所溺亡家
猜你喜欢
全麻不会儿童大脑发育
这5种解暑药 孕妇需谨慎使用
幼教小学化被叫停
幼儿加盟,一体化不是简单加减乘除
微量元素使宝宝变早熟
你知道吗?当妈后的尴尬瞬间
带娃有多累?谁带谁知道
11岁男孩:别人家的孩子
上海幼升小成长记——走进童学汇
同仁堂儿童用药中3成含剧毒朱砂
有孩子后,这些事情不能忍
浙江一幼儿园遭打砸
儿童误将药丸当糖豆分享 致4人中毒
男朋友不如狗
产后,最烦婆婆说的10句话
吐槽真有“一孕傻三年”
胎动是宝宝在和你说话呢
什么是儿童药物性营养不良
宝宝不爱吃药,这些喂药工具帮助你
注意:三类常见儿童药的用药误区
辟谣:小学不教拼音
你知道带娃有多累吗?
孕妇吃中药也有风险
丈夫就该叫老婆滚
熊孩子的套路太深
小孩吃晕车药影响神经系统
2017成都预计新增中小学招生学校名单
儿童不宜大量服用消食片伤胃
孕妇怎么吃中药才是补
苏州一幼儿园外教让幼童实景体验测血糖 被停职检查
汉森制药:一级致癌物入婴儿药
愿所有人嫁能给爱情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2017年小升初招生情况
学前教育将纳入义务教育?
生产后谨慎用药补身体
幼儿园老师让带“肉肉”,宝宝带了真肉肉
1岁以内宝宝禁止使用的感冒药
为人父母,你是否合格?
药品存放不当 解药变毒药
哺乳期谨防乱吃药 乳液变毒液
孕妇感冒 药吃不吃?
一岁婴幼涂带“花“药油会中毒”
幼儿园“烂苹果”事件
撩妹技术哪家强,当然是我家熊娃了
亚宝药业:深植公益事业彰显企业良心
家长闯幼儿园被打负主责
孕妇感冒怎么办?
首家绘本阅读基地落地北京幼儿园海晟实验园
注意:宝宝吃感冒药的4大原则
1岁儿童被注射过期疫苗, 当地调查称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