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孩最怕没人带 仅一成多妈妈愿辞职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生二孩最怕没人带 仅一成多妈妈愿辞职

生二孩最怕没人带 仅一成多妈妈愿辞职

2016-02-22

二孩政策全面实行,有关二孩的问题仍在持续发酵当中。在一部分家庭欢欢喜喜迎接二宝到来的时候,不少家长还都处在生与不生的两难当中。为何各位家长会如此纠结,无非是经济压力大?生了孩子谁来带?据闲逛调查显示,近八成靠老人,仅一成多家长愿意辞职。

生二孩最怕没人带 仅一成多妈妈愿辞职1

生不生二孩?听听二孩家庭怎么说

全国首个222二孩家庭日暨二孩家庭关键数据发布会昨天在广州举行。这项题为我要生二孩的调查对24000多户二孩家庭进行了网络调查。调查显示,养育二孩的压力,并非人们传说的1+1,而是1+1。生育二孩最重要的因素,七成人选择要有钱,其次是良好的夫妻关系(65%),再次是身体健康(63%)。二孩给父母带来的最大焦虑在于谁来照顾,近八成受访者只能依靠老人协助照料孩子。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经济压力大?月均一两千其实不大

困扰二孩家庭的最大因素并非是经济压力,有67%的二孩家庭表示,二孩带来的经济压力是一般或很小。

调查显示,多出一个孩子之后,40%的二孩家庭月均多支出1000~2000元人民币,主要花费集中于最基本的食品和尿布等日常用品,同时,65%的家庭表示,两个孩子的花费低于家庭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的1/3。

二孩的花销主要集中在吃喝拉撒等基本需求上,但养二孩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贵。在此前媒体的预计中,仅学前教育一项花费,二孩就要花费5万~10万元。实际上,多数家庭并不会让二孩上早教,因为与大孩子的相处就可以充分锻炼二孩的智力发展、动作发育、社交能力等,是最省钱的早教。负责我要生二孩调查的广东广播电视台制作人朱昱子本身就是一个二孩妈妈,两个孩子相差5岁,小女儿刚满半岁,对此深有体会。她指出,一孩照书养,二孩照猪养。一孩用耐克,二孩用匹克,是许多家庭务实的选择。

母乳喂养也有助于节省二孩养育的开支,除了尿布之外几乎没有花费,月均消费仅三四百元。《二孩妈妈必修课》制作人、广州母乳爱志愿服务队队长徐靓表示,母乳喂养的孩子要比奶粉喂养的孩子少过敏、少生病,也减少了医疗方面的支出。

调查显示,二孩带来的最大经济压力是换房、买车。近八成二孩家庭正考虑换房或换车。

最愁没人带

仅一成多妈妈愿辞职

高达70%的二孩家庭将没有人带列为二孩带来的最大负担。尽管生育假已经延长,但80%的受访者表示不够。为了照顾二孩,部分妈妈不得不辞职回家,但愿意做全职妈妈的母亲比例,仅有12.2%。

二孩出生后,70%的老人亲自参与带二孩,另有8%的老人不能来带,但是会出钱雇人,也就是说,近八成的老人密切参与了二孩的养育。与之形成比照的,是仅仅有一成的家庭表示通过雇保姆的方式来解决二孩的看护问题。

身边的朋友都不信任保姆,老人也反对让保姆看孩子。 二孩妈妈肖萧表示,她只能辞职带二孩,虽然累点,但是放心。我们最缺的是饱含亲情的时间。 二孩妈妈陈姗姗表示,人们认为金钱可以买来时间,但是亲情却很难用保姆来替代。

抢妈妈、跟谁姓

家庭矛盾大爆发

关于二孩家庭的另一常见传闻是1+12,也就是说,因为有了经验,养育两个孩子并不会特别辛苦。对此,调查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结果,81%的二孩家庭表示,1+12,仅有一成受访者表示1+12。二孩妈妈卓妮就表示:如果养一个孩子的难度是100的话,养两个孩子的难度就是100乘100。光处理两个孩子公平的问题就已经很伤脑筋了。

朱昱子表示,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完全不是加多一双筷子那么简单,二孩家庭不仅要面临一孩家庭面临的绝大部分问题,而且会产生新的问题,小到老大老二争风吃醋、两个孩子睡前抢妈妈,大到出现争姓争养等情况,家庭矛盾大爆发。

一位来自河北的二孩妈妈反映,娘家和婆家争夺二孩跟谁姓的问题,娘家称如果二孩不跟外公姓,就要将女儿逐出家门;而婆家也表示,如果二孩随外姓,也要将媳妇和二孩逐出家门。出现此类问题的家庭多数是娘家的独女,非常盼望女儿能够再生一个延续自己的姓氏。

父亲参与越多

二孩家庭越幸福

此次调查显示,70%的二孩家庭将良好的夫妻关系列为要二孩最重要的因素。数据显示,在已经生育二孩的家庭中,最突出的家庭矛盾是夫妻关系紧张,而不是常见的婆媳矛盾、大孩二孩矛盾。

都说婚姻最困难的一年是生完孩子的第一年,有两个孩子之后,如果父亲仍旧保持了对育儿不积极、不参与的态度,很容易遭遇婚姻最困难的第二年。朱昱子认为,实际上,在还未生育二孩的人群中,51%的母亲将伴侣不参与育儿列作不敢生育二孩的主要纠结因素。受访者认为:父亲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在育儿上不积极、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以及挣钱不够多。

调查显示,父亲参与度与二孩家庭幸福度成正比。二孩妈妈李梅就表示:爸爸每天晚上负责给两个孩子冲凉,可以让我暂时休息一会儿,哪怕是休息半小时,也会觉得轻松很多!二孩爸爸张先生则表示: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参与不多,等到第二个孩子出生后,老婆带着两个孩子一起睡,非常辛苦,情绪很糟,家里搞得鸡飞狗跳,后来我陪着老大睡,才平息了下来。

活动组织者呼吁爸爸们做到三个一,每天给孩子洗一次澡、每天陪孩子玩一次、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专家:

解决70后的生得出问题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指出,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进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新时期,进入二孩生育行为、养育行为的新常态。

在多子女的家庭养育方法上,传统家庭富有经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多子女养育经验的传承,现在新一代二孩家庭面对的是老问题在新时期的新表现。董玉整指出,双独家庭生育二孩,面临的压力更大。他建议年轻父母多向老人学习,但由于时代的巨大变化,又不能照搬传统育儿经验,应结合现代的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

董玉整指出,全面两孩政策对个人、家庭和全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牵涉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养老、医疗等社会资源该如何配套,政府要更给力。国家应按照优先顺序,尽快完善支撑政策。例如,首先解决70后的生得出问题,助他们赶上生育的最后一班车。

其次,解决80后人群的生得起问题,包括进一步延长产假,不仅针对妻子,丈夫的产假也要延长。对于二孩政策会造成女性就业歧视的担心,董玉整呼吁,要把人口国策和男女平等协调起来,例如通过对企业聘用生育期女性实施政策补贴、提高生育保险等,避免女性因生育而影响就业。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指出,单独二孩时期,出生率并没有迅猛增加,但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医院观察到的情形已经出现了变化。

我们发现,在生育二孩的愿望方面,70后妈妈和80后妈妈是不同的。陈运彬表示,70后妈妈因为赶最后一班车,生育欲望更强烈,考虑的是能不能生;而80后妈妈考虑的则是养育负担和压力。

二孩时代,儿科医生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加,希望国家能改善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增加收入,留住在职医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与“生二孩最怕没人带 仅一成多妈妈愿辞职”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生二孩最怕没人带 仅一成多妈妈愿辞职”还看
宝宝睡醒后如果有这3种行为,说
如果有人当面批评你的孩子,我们
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家长一定是第
宝宝智力低下的3种表现,家长务
暑假是儿童丢失高发期识别人贩子
猜你喜欢
一岁内宝宝辅食黑名单!你给宝宝吃过吗
“学会等”能纠正孩子坏性格
父母必须知的育儿良言
宝宝放屁有这四种情况时,妈妈要注意了
警惕!这些行为会让孩子换上恐慌症
宝宝辅食添加表,妈妈照着做就行了
这些被商家吹捧的玩具暗藏危机,家长们要谨慎购买
警惕!体罚孩子会影响孩子智力和心理
儿童健康心理培养注意事项
孩子为何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孩子有压力问题多
培养好性格也应分阶段
宝宝睡觉时出现这几种情况,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博大宽容之心应如何培养?
孩子太乖巧不一定是好事
孕吐反应厉害的宝宝更聪明?真的假的
如何处理社交中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脾气坏跟家长有关
父母伤孩子心的6句牢骚话!
氟哌酸药物不要乱用,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外滩之窗亮灯致敬教师 这些火遍全网的老师你pick谁
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不认错?
单亲家庭心理问题分析
想让宝宝少生病,四个小窍门要谨记
给孩子睡扁头的危害,你清楚吗?
教育孩子应警惕9个“不”
孩子是个牛脾气怎么办?
鹰爸教育的背后,是一场新式拔苗助长
孩子的心理调节策略有什么呢?
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症?
准爸爸必看,剖腹产到底多遭罪!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性格不好,父母应当如何应对?
四种换位角度让孩子更有自信
这9类药物最容易让儿童中毒,家长需谨记
宝宝有五大成长危机是什么呢?
入秋谨记“4要2不要”,孩子健康生病少
应对宝宝高危性格有妙招
跳过爬直接走的宝宝大脑发育有问题?美国儿科学会这样解答
你的婴语水平合格吗?快来测试下
如何让宝宝有更好的性格?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坐好月子呢?
错怪了孩子,你会道歉吗?
八月龄宝妈别错过,这款辅食宝宝超爱吃!
孩子小动作特别多不一定是调皮,可能是抽动症
宝宝心理调节方式盘点
让孩子身心健康有妙招
那么孩子不爱喝奶粉,可以往奶粉中添加白砂糖吗?
宝宝出现这几种信号,就是在提醒妈妈要给自己加营养
教师节来临 这些火遍全网的老师你pick谁致敬最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