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上演榔头大战 均重伤入院 谁是谁非?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婆媳上演榔头大战 均重伤入院 谁是谁非?

婆媳上演榔头大战 均重伤入院 谁是谁非?

2013-10-09

荧屏上婆媳过招三百回的话题屡见不鲜,昨天清晨6点多,乌鲁木齐中路261弄一户居民家上演血腥版“婆媳大战”。因长期积怨,60岁的婆婆和怀有5个月身孕的儿媳都被榔头砸成重伤住院,而关于事件的经过,双方却各执一词,这令夹在婆媳之间、既为儿子又为丈夫的陈先生苦恼不已。

婆媳上演榔头大战 均重伤入院 谁是谁非?1

婆媳榔头大战

左邻右里谈积怨由来

自儿媳进门争吵声没断过

昨天清晨7时许,两辆救护车先后驶入乌鲁木齐中路261弄。紧接着,从3号楼17楼某居民家中抬出两名受伤的女人。“两人这次打得厉害嘞。”大楼外,居民们嘀咕道。原来,刚被抬上救护车的两人竟是婆媳关系,只是一直以来都不和。两人从家中抬出来的时候,头部都有血包。在邻居们看来,婆媳双方积怨已久,“自从媳妇住进来,吵架声几乎没停过,这次竟演变成婆媳大战,两人动起了榔头。”

一方是年长的婆婆,一方是怀有五个月身孕的媳妇。是什么深仇大恨,让两人如此暴力。“都是一些无聊的琐事。”居民们纷纷叹道,事发前一天,两人还吵过架,110也来过。据说是为了看电视,有人听到砸电视机的声音,后来还看到一台被砸坏的小电视机扔在外面。“这是婆婆房间里的电视机。”一居民补充道。

在邻居眼中,婆婆脾气固然不好,但媳妇更甚。他们说,在儿子恋爱前,家中一直住着母子二人。儿子恋爱后不久,该女子就住进了这户人家。可自从她住进来后,争吵声就未停过。今年年初,儿子结婚,老妈都没去参加婚礼。而该女子嫁入后,婆媳矛盾越演越烈,“简直就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闹到居委会,还惊动过 110。”

儿子很老实

总是偏袒媳妇

婆媳大战现场,大门上的大红喜字还高高挂着,但地板上却是斑斑血迹。邻居说,大门里是一户二室的房子。透过大门旁的大玻璃窗便能看到婆婆的房间,8平方米左右,很暗,只有一盏小型节能灯亮着微光。窗是半开的,窗外的防盗栏上还晾着婆婆的衣服。对此,邻居们颇有意见。

“婆婆住的房间是间暗室,窗就对着大楼走廊。小夫妻住的是有阳台的房间,但却不许婆婆进入,婆婆洗好的衣物就只能挂在靠走廊的窗口前。”邻居愤愤不平道,除了大房间不让婆婆进去,据说,连厨房间也不太让婆婆用,说是怕她弄坏东西,于是婆婆只能去外面买盒饭吃。

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居民们还是相对地同情长者。居民们说,虽然婆婆在小辈婚前就表现出不喜欢这个儿媳,且本人脾气也不好,但这也不能代表媳妇就该如此对待长辈,“没过门的时候就对长辈很凶,婚后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众人在对媳妇表示不满的同时,有另外一人也是脱不了干系的,那就是既为儿子又为丈夫的陈先生。一位年长的居民说,婆媳问题无非就看这个男的怎么处理了。 “男的很老实,也很听老婆的话。”居民们认为,发生争执,小陈总偏袒自己老婆的做法是有问题的。“不管怎么说,那是养育你多年的母亲。”他们觉得,事态发展到现在,责任在于小陈在婚前就一味地纵容妻子对母亲无礼所致。

谁是谁非,各执一词,是什么让她们水火不容?

儿媳泣诉:婆婆用榔头敲伤我后伪造成打斗现场

儿媳妇陈女士的病床离婆婆胡女士不远,与婆婆身边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女士身边不仅有丈夫陈先生陪伴,甚至陈先生的奶奶罗老太太也陪在边上。

躺在病床上的陈女士说话声有些微弱,头部有过大量出血,但身上的伤痕要比胡女士少。

与胡女士的描述不同,陈女士给出的是另一个版本的婆媳关系。“她一直不喜欢我,以前就一直暗地里排挤我,但我从来都没有过怨言。”陈女士哭着说,“我一直都在忍让她(婆婆),可她却一直针对我!”依照陈女士的回忆,昨天早晨6点左右,她正在厨房做早饭,婆婆胡女士突然从背后抓住她头发,紧接着用手里的榔头往她头上敲了3下。“我当场就倒在地上,想打电话给我老公,婆婆还不让我打。”陈女士说,婆婆用榔头将她敲伤后,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又用榔头往自己头上敲了一下,伪造两人打斗的场面,这也就是胡女士额头上伤的由来。后来,陈女士找机会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丈夫陈先生求救,最后由赶回家的陈先生报警,两人最终被送往中山医院抢救。

丈夫无奈:母亲曾踢打妻子,家里也数次打110

作为“三夹板”的老公兼儿子,陈先生一脸无奈,语气中对母亲胡女士颇有不满,“她(母亲)一直不喜欢我老婆,双方一直有矛盾。”

陈先生说,当天早晨6点多,他接到妻子的求救电话,立刻请假赶回家,回到家就看到老婆额头流血、倒在地上,而其母亲仍然可以活动自如地四处行走,直到警方到来,才在靠门的地方倒下。对于母亲的行径,陈先生感到又气愤又无奈。他表示,自己曾经看到过母亲踢打已有身孕的妻子的肚子,家里也数度拨打过110报警电话,但她终究是自己的母亲,只能表示无奈。“很感激她(陈女士)对我母亲(胡女士)的谅解。”陈先生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妻子不忍地说道。

由于怀有身孕,目前很多检查无法给陈女士做,甚至缝针也不能使用麻醉药,这令陈先生非常心疼。根据医生诊断,陈女士伤在头部,有皮肤裂伤,所幸并未对胎儿造成影响。

丈夫奶奶:儿媳一直很霸道,嫌孙媳有点兔唇

陈先生的奶奶、也就是胡女士的婆婆罗老太太昨也在现场。提及儿媳妇(胡女士)与孙媳妇(陈女士),她明显站在孙媳妇这边:“我儿媳妇一直很霸道!”

罗老太太说,最初她是和儿子、儿媳住在一块的,后来实在受不了胡女士专制霸道的个性,只好搬了出去随女儿住。

按照罗老太太的说法,孙媳妇陈女士平时人不错,凡事也多有忍让,一直不愿去和胡女士计较。罗老太太说,她经常发现胡女士背着自己和孙子,欺负孙媳妇,“(胡女士)没事就对她(陈女士)踢踢打打,劝了也没用。”

是什么原因导致胡女士与陈女士如此水火不相容呢?

罗老太太给出了她的分析——孙媳妇陈女士有一点兔唇,让她(胡女士)一直看不惯。

谈及这场家庭悲剧,老娘舅柏万青如是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媳妇若将婆婆当自己母亲一样对待,而婆婆若待媳妇如自家女儿,其实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家庭相处之道很是艺术,和睦相处其实是有技巧的,所有的窍门离不开“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八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与“婆媳上演榔头大战 均重伤入院 谁是谁非?”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婆媳上演榔头大战 均重伤入院 谁是谁非?”还看
孩子为什么脾气大?家长做到情绪
宝宝腹泻不可小视家长必看美国儿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活动教学,做
STEM教育成为新潮流,重在培
家有熊孩子很发愁掌握这几个跟孩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就是成长所需的维生素 一定坚持这四点
孩子读书懒惰不上进,查字典网小编教你怎么做
如何解决复学后学生心理问题?中国科学院专家支招
会做家务的孩子更独立,小宝宝做家务从游戏开始
夏天给宝宝开空调的误区,一定要警惕空调病
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三年级这座峰
卖烧烤自救的幼儿园要开学了 园长:已停业准备开学了
宝宝应该从小立规矩,适当惩罚有利成长
 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二年级这道坡
收藏驱蚊指南 幼儿宝宝防蚊妙招用起来
这件事影响了孩子的一生,但很多父母忘了教书
新手父母的一般错误,怎样才能聪明地避免呢?
家长注意了!夏天不要给孩子穿这4种凉鞋,真的会害了他!
我们儿童要从小培养的6种黄金性格!
开学后学习成果参差不齐 如何回到同一起跑线
为什么宝宝一吃鸡蛋就过敏?教你这样解决!
6岁前须养成30个好习惯 你的孩子做到了吗
家长应该如何化解孩子的对抗情绪?
《人民日报》文化版 作业帮创始人阐述在线教育发展
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一年级这道坎
宝宝睡姿影响性格,想要宝宝好性格就这么睡!
优越感太强的父母,孩子不会大有出息的
宝宝社交能力很重要,查字典网小编带你学习专家的总结
孩子的六个敏感期妈妈莫错过培养机会
台湾“代孕合法”?不尊重女性,不尊重新生命
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小心缺乏这种氨基酸!
怎么做才是最佳的育儿方式?4种育儿方式 效果大不同
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预防悲剧发生的家长“必修课”
孩子晚上总说害怕怎么办 即兴表演消除孩子的恐惧
宝宝小内裤怎么挑?请注意这几点
特别提醒:骗子冒充班主任行骗 班级群家长谨防上当
中国团队发现可阻断新冠感染抗体 特朗普儿子语出惊人
婴儿的智商与体重有关,孕妇要注意这三点
开学前不做这种准备,又会把孩子推迟一年!
你家孩子的学费退还了吗?
宝宝爱抢手机,不是他想要玩,其实只是一种本能!
国家卫健委:出台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学校全面复学复课
母爱给少年带来满足感,父爱给少年带来方向感
幼儿园现在才开学,这学期还有必要送孩子去吗?
圣特拉慕《看见妈妈》温情短片 刷屏社交网络值得一看
新冠病毒变异?纽约85名儿童感染不明疾病,州长向全美发出警告
宝宝夏季穿搭注意细节 安全指数会更高
无痕式引领,潜移默化式培养
孩子应该和谁睡觉?看一张画!
烟台又现虐猫事件,三观教育失败是根源
后疫情时代 这些防护环节仍不能少
要教育孩子,这四条规则必须从小养成
疫情后的分离焦虑如何应对
夏天来了,不要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公益活动 | “有爱,就有希望”,抗疫绘画作品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