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注意!冬至吃汤圆:宝宝怎样吃才健康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妈妈注意!冬至吃汤圆:宝宝怎样吃才健康

妈妈注意!冬至吃汤圆:宝宝怎样吃才健康

2015-12-22

你也想要宝宝在冬至吃汤圆?这是没问题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并不是每时每刻、每个种类的汤圆都可以吃的。宝宝冬至吃汤圆有许多的注意事项,什么可以吃,什么时候可以吃,可以吃多少,这是有一定的标准。

煮好的汤圆外皮柔软,内馅可口香甜,不过很多人不知道,汤圆馅里除了糖,还有很多油。糯米黏性大,原本不易消化,加上高糖、高油的馅儿,最好是不要多吃,一中心营养科副主任谭桂军建议,无论是宝宝还是成人,吃汤圆最好在早上和中午,当点心,别当主食。因为目前白天还是比较短,多数人晚饭后活动量小,晚饭距离睡眠时间较短,晚餐吃汤圆易造成整晚消化不良,影响睡眠。

宝宝汤圆的健康数量:3、4个

每次食用汤圆不要超过3、4个,以防给肠胃造成过重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而对于患有

宝宝汤圆的健康食用:搭配其他食物

吃汤圆时最好吃点别的食物,因为汤圆原料相对单调,营养成分不丰富。搭配蔬菜、水果、米粥等都可以。

宝宝汤圆的健康制作:宜水煮

水煮汤圆口感滑而不腻,吃后喝碗汤圆汤,有“原汤化原食”之功,有效地补充营养成分。煎、炸的方法增加了油脂、热量的摄入,不利于健康。

这些人群不宜吃汤圆

宝宝的消化系统功能没有成人般成熟,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所以汤圆只能浅尝。此外,如肠胃不适的宝宝,或者经常会有肠胃不适的感觉的宝宝,吃汤圆更要少一点,避免消化不良。

再者,宝宝不宜经常吃甜品。糯米是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高,即使号称“无糖”汤圆,只是没有蔗糖罢了,所以宝宝更要谨慎吃汤圆。

营养师介绍:4个芝麻汤圆相当于1碗饭的热量,所以各位的妈妈在选择汤圆时要多注意。汤圆除了大小,还有有馅和无馅二种,无馅料小汤圆,热量约每1颗7大卡。而有馅料汤圆,由于内馅内容、大小的差异,热量也不同。市售的盒装芝麻或花生大汤圆一个约60~70大卡。为了避免摄入的热量过剩,建议给宝宝食用的最好选择无馅小汤圆,用红豆沙、酒酿等调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与“妈妈注意!冬至吃汤圆:宝宝怎样吃才健康”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妈妈注意!冬至吃汤圆:宝宝怎样吃才健康”还看
第6届安徽孕婴童产品博览会回馈
2016第八届郑州欧亚孕婴童展
2016京正孕婴童展将在北京·
2016第三届中国昆明泛亚孕婴
2016上海国际学前教育用品及
猜你喜欢
批评孩子,3种错误方式不可取
3岁宝宝逆反期原因有哪些
如何让孩子摆脱“胆小鬼””的称号
正确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宝宝喜欢咬指甲兴许是心理焦虑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宝宝早期的教育 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
如何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如何让慢性子的宝宝“提速”?
剖析幼儿崇拜奥特曼心理
能带给婴儿安全感的声音
早日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区
分年龄段训练孩子幽默感
孩子任性也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孩子压抑是的表现是什么?
孩子胆小更不可叫孩子“胆小鬼”
孩子的素质教育从家长做起
孩子为什么会不合群?
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歌词
怎样缓解儿童的心理焦虑?
网友查字典幼儿网分享:如何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
孩子的心里话,你听过多少?
必要时让孩子吃点苦
孩子胆小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能力
你知道孩子最怕什么吗?
浅谈孩子的气质类型
孩子哪些行为是压抑的表现?
急性子的宝宝该如何教育?
孩子的愤怒怎样控制?
早教专家: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吓唬
你相信害羞会遗传吗?
1岁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
孩子自卑,请多给孩子点尊重
父母关系不和,孩子更容易焦虑
宝宝情商的提升法
宝宝情商的培养
三类害羞宝宝,相应“改造”小妙招
盘点婴儿哭闹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幼儿经常吮手指可能是心理问题
对于孩子的胆小与不自信 您担心吗
如何正确对待性格倔强的孩子?
3个月大的婴儿就有嫉妒心
婴儿依恋的形成与发展
如何应对宝宝的第一个逆反期
4个方法,让孩子不再怕黑
胆小的孩子,需要你来“引诱”
宝宝性格脆弱,父母如何做?
孩子啊,你为什么这么害羞?
老师应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