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师德行为屡禁不止引反思:不宜一味地棒喝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违师德行为屡禁不止引反思:不宜一味地棒喝

违师德行为屡禁不止引反思:不宜一味地棒喝

2015-12-19

老师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自身的德行也是横梁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但是当下,违师德行为频频见报,但是始终禁止不了,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只要这种违师德的行为一日不除,家长们就难睡个安稳觉,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虐待。但是要想真正的根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违师德行为屡禁不止引反思:不宜一味地棒喝1

孩子犯了错,老师就能把罚站照片随便发到家长(微博)群?12月16日,有家长反映,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北小学有女教师在家长微信群发布多名学生罚站的照片,起因是孩子没完成作业,照片中孩子都快哭了,看着非常心疼,严重影响孩子心灵。小学负责人回应表示,马老师确实存在将孩子照片随意发布在微信群的行为,对此已经提出批评,老师本身没有一点恶意,只是在沟通手段上欠妥,希望家长谅解。(12月17日《》)

教育部在2014年初公布的《中小学(微博)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明确将体罚学生、要求学生有偿补课等10大项行为,划定为违反师德。对于教师违反师德的行为,舆论界往往棒喝声一片,比如,对于上述事件的处理,有舆论就认为轻描淡写了,应当让当事教师和学校付出些代价。

以暴易暴向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且不说,真正的问题还在于,对体罚学生的教师和学校严重处理的案例多了去了,为何屡犯不止?这背后的原因不能不引人深思,换句话说就是:一味棒喝易,解决问题难。因此,对违反师德体罚学生的教师不宜不加区分地一味棒喝。

很多时候,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并非出于恶意,相反,他们往往抱着一颗好心,只不过多数情况下对教育的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换句话说就是职业技能不足,从而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些孩子的出格行为时显得手足无措,情绪激动时就会不问青红皂白,施之于以简单粗暴的体罚手段。殊不知,这些孩子的看似出格的行为,在有经验的教育家的眼里,往往潜伏着天才的发现或教育的良机。

众所周知大教育家陶行知用四颗糖果育人的故事,其实,他还有一段借助歪诗育人的佳话。

一天,他所在的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

陶行知了解此事后,并没有简单批评小作者,而是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最终让小作者认识到,从吃饭、穿衣,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

在一般教师眼里,这名小学生可能就是一个捣蛋鬼,必须给予惩罚;但在教育家眼里,除调皮捣蛋外,这还可能是一个聪明、有想法的学生,也同时是一个极佳的教育的机会。对于一般教师而言,有时候缺的不是爱心,而是对爱心的真正理解;缺的不仅仅是对教育的正确认知,而是正确认知后如何落实的智慧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职业,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教师的。著名杂文家吴非说,如果一门职业人人都可以做,恰恰说明这项职业的落后。

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无论怎样强调师德的重要性都是不为过的,可是,值得反思的是:为何在师德杀威棒高高举起的当下,有违师德的事件却频频发生呢?除了加强师德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对有违师德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外,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给他们一把教育智慧和方法的金钥匙,也是应当考虑加强的。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员 线教平(执笔:张晓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与“违师德行为屡禁不止引反思:不宜一味地棒喝”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违师德行为屡禁不止引反思:不宜一味地棒喝”还看
四川幼儿园28名幼儿出现呕吐症
防霾主题消费兴起外出旅游成选择
幼儿教育投资引领投资新浪潮
河南5岁男童幼儿园内死亡真相扑
幼儿教育心得:家长爱“设计”孩
猜你喜欢
3岁宝宝逆反期原因有哪些
幼儿经常吮手指可能是心理问题
早教专家: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吓唬
孩子的愤怒怎样控制?
如何让孩子不再怕黑?
胆小的孩子,需要你来“引诱”
宝宝早期的教育 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
早日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区
4个方法,让孩子不再怕黑
宝宝喜欢咬指甲兴许是心理焦虑
宝宝性格脆弱,父母如何做?
3个月大的婴儿就有嫉妒心
老师应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孩子为什么会不合群?
孩子任性也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如何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剖析幼儿崇拜奥特曼心理
对于孩子的胆小与不自信 您担心吗
孩子啊,你为什么这么害羞?
网友查字典幼儿网分享:如何锻炼孩子的逆向思维
如何让孩子摆脱“胆小鬼””的称号
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歌词
孩子自卑,请多给孩子点尊重
盘点婴儿哭闹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如何应对宝宝的第一个逆反期
孩子胆小更不可叫孩子“胆小鬼”
父母关系不和,孩子更容易焦虑
1岁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
怎样缓解儿童的心理焦虑?
你知道孩子最怕什么吗?
必要时让孩子吃点苦
如何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能力
宝宝情商的培养
如何让慢性子的宝宝“提速”?
正确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孩子哪些行为是压抑的表现?
宝宝情商的提升法
批评孩子,3种错误方式不可取
能带给婴儿安全感的声音
急性子的宝宝该如何教育?
父母不要轻易扼杀孩子的质疑精神
浅谈孩子的气质类型
孩子的心里话,你听过多少?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三类害羞宝宝,相应“改造”小妙招
你相信害羞会遗传吗?
孩子压抑是的表现是什么?
如何正确对待性格倔强的孩子?
孩子的素质教育从家长做起
孩子胆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