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励志妈妈走访24所世界名校 揭秘留学生生活现状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南京励志妈妈走访24所世界名校 揭秘留学生生活现状

南京励志妈妈走访24所世界名校 揭秘留学生生活现状

2015-12-14

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期望将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比人高人一等,其实,这是很多家长们并没有认清时下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的现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很好的适应国外的教育和生活,他门往往过的比想象中要落魄,还要忍受着离家千里的思念之苦,下面就让南京的一位励志妈妈带您了解一下留学生背后的那些心酸过往与现状。

中国孩子到国外留学(课程),究竟怎么情况的?是每天微信朋友圈里的吃喝玩乐吗?是在哈佛凌晨4点灯光下的埋头苦读吗?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妈妈黎铭历时180天,走访了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等24所世界知名大学,探寻中国孩子的求学现状。她还把这些孩子的故事写成《听说》一书。12月10日下午,黎铭和现代快报记者分享了她书中写的99个青春故事。她说,在吃喝玩乐背后,掩藏着留学生们的诸多心酸和压力,包括学业、未来,还有的是对父母支付学费给他们的压力。

励志妈妈

走访24所世界名校

观察留学生生活

黎铭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早2012年,她的儿子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读书,她就开始混南外家长圈。2014年,她主编了第一本书《南外大家说》,囊括了46名南外学生的故事,这本书在南京家长圈很轰动。她说,南外每年有380多个孩子出国留学,家长们有的甚至为了孩子倾其所有。孩子在外,作为父母有各种担心。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出国后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她觉得可能不仅是南外,全国各地的留学生家长或希望送孩子留学的家长都有这些顾虑。

当儿子到国外求学后,她更强烈地希望能以家长的眼睛,观察记录真实的留学生生活。黎铭找到了一家教育机构,请求给自己推荐优秀留学生做采访对象。没想到对方说,咦,这么巧,我们也正想拍一个纪录片,去看看留学生都是怎么过的。于是,今年3月,黎铭便和他们组成了一个采访团队,从南京出发,开赴美国,走向一个个留学生。到美国后,他们拍他们的纪录片,我写我的书。

历时180天,通过推荐和被采访学生介绍,黎铭共采访了130多位中国留学生。而她最大的感触是,平时留学生们朋友圈发出来的都是吃喝玩乐,其实都是给别人看的,掩藏了内心的辛苦和压抑。有学业的压力、适应不同文化的压力、家里很高的期许带来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等。

留学故事

不适应型价值观难融入,只身在外突然抑郁了

黎铭说,她在采访中观察到一个细节。很多中国留学生刚到美国时,是非常希望混进美国人的圈子里的。加上美国的学校社交活动非常多,留学生花很多时间去社交和了解美国人圈子。但时间一长,很多留学生又回到中国人圈子。她说,大家可能发现,还是更适合中国人的圈子,包括价值观和习惯,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最舒服。

她在英国遇到一个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他是个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刚到帝国理工读书时压力非常大,大一发现自己得了忧郁症。不爱说话,不爱交流,把自己关在房子里面,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最严重的时候,24小时睁着眼,不做任何事情。这个学生分析说,因为自己一是留学到了新的环境;二是帝国理工的学业压力比较大。

后来他休学一年回国治疗,慢慢调整过来,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主动与人沟通和交流,成绩也保持在二等水平。

成熟型父母辛苦打工付学费,孩子心中满是愧疚

还有留学生虽然在国外学业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是内心却背负着父母给自己支付学费带来的心理负担。黎铭说,她在采访中遇到在牛津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申志鹏。他是牛津中国学联主席,也是1986年以来最年轻的一个主席,非常能干。刚开始的时候,他侃侃而谈他的校园和社团生活,自信又绅士。访谈快结束的时候,我问他有什么想跟爸爸妈妈说的吗?这个大男孩突然就沉默了,过了一会,用手捂住脸,开始抽泣,抽泣声越来越大。

黎铭说,她让工作人员关上摄像机,所有人都陪着这个大男孩沉默。过了很久,申志鹏才说,爸爸妈妈为了支持他留学,在国内努力地打工赚钱,付出很多辛苦,很不容易。

黎铭说,我采访的大多数留学生都不是所谓的富二代。他们多数来自中产家庭,还有少数家里条件并不好,要靠奖学金维持生活。他们都深知父母为自己付出高额的学费很辛苦,所以更加独立、成熟,和懂得感恩。

学霸型如同加强版中国高考(精品课)生,每天学习学习

黎铭说,她采访的对象中,有一个叫宋希玥的学生,他的教授经常对她说,宋希玥,你这学期门门功课(尤其是数学课)都要拿A啊,不然申请PHD(学术研究型博士)就很麻烦啊。而宋希玥告诉她,这个教授给分很严,拿A很难。为什么一定要拿A?为什么一定要申请PHD?黎铭问孩子,宋希玥给她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宋希玥说,他不喜欢现在这所学校,也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他觉得自己是加强版的中国高考生。每天就是学习、学习,拿A、拿A。但因就业和升学考虑,他在大二时选择了自己不太喜欢的经济专业。每天备受数学等理科的折磨,而这一切只为了毕业留美的规划。他说,毕业留美,要么工作、要么读书。工作很难找,还要抽签什么的,只有读书了。而读研究生学费比较高,不如直接读PHD,还有资金资助什么的。

迷茫型没有时间概念,特权学者身份被取消

打游戏、喝酒、挂科、想家、哭泣,这是留学生王田初出国在外的混乱生活。王田告诉黎铭,他还记得第一天到达弗吉尼亚大学的情景:热热闹闹的新生营结束后,我独自拖着箱子回到宿舍。上楼梯、开门、打开箱子、把行李一件一件拿出来,周围安静极了,只听到自己的呼吸声。那一瞬间,有被孤独击败的感觉。弗吉尼亚大学地处夏洛茨维尔,被留学生们称为夏村。这里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和娱乐,王田看到朋友圈中高中同学们晒的纽约生活,很是羡慕。而自己的村生活让他有些后悔和迷茫。因为对最后期限没有放在心上,他的作业没能按期交、医保的表格没有按期交,甚至高中的IB班学分也没有按期转,一串的滞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终于,申请学校时候获得的特权学者身份也被取消了。

她的建议

不要迷恋学校排名,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黎铭除了走访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国外名校外,她也走访了北大、清华等国内高校。她说,其实在中国顶尖大学读书的学生,现在能够获得的资源也不少。我看到斯坦福的学生在创业,北大的学生也在创业。北大的学生也有机会经常参加小课桌活动。寻找创业基金的活动。她说,自己采访了这么多学生,她更加明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有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我也很想跟中国家长说,不要那么迷恋学校排名,找到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她说,孩子适应能力强,家长舍得放手,孩子就可以在国外闯出精彩的天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与“南京励志妈妈走访24所世界名校 揭秘留学生生活现状”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南京励志妈妈走访24所世界名校 揭秘留学生生活现状”还看
教育部:异地高考方案获国务院同
新规:男男性行为者不允许献血女
罗氏瞒报1.5万“死亡报告”涉
广东高考一本线出炉中大稳坐省内
广州男子为妻街头接生:孕妇在行
猜你喜欢
这4点都做不到 如何谈富养女儿?
小妙招让爱发脾气的孩子不再乱发脾气
备孕期间可以吃海鲜吗?
儿童安全行动宣言发布 打造促进性生态系统
熊孩子发脾气 切勿成习惯
需要教会宝宝:火灾应急训练
合肥四岁女童下体被塞棉絮 称幼儿园老师做的
如何培养一个阳光积极的娃
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素
四种常见育儿方式解析
警惕!这些食物容易噎到孩子
什么才是真正的穷养儿
小心!四类零食会让孩子变笨
不可给宝宝同吃退烧药和咳嗽感冒药
妈妈宝宝的火灾逃生基础课
宝宝,妈妈要你安全回家
家有熊孩子 爸妈如何是好?
父母发现孩子特长小妙招
幼儿园意外事故出现后怎么办?
幼儿园该注意的安全教育知识
女幼师踢伤5岁男童下体 事发时正打别的孩子
让娃变身情绪管理高手 四方法必不可少
鸡蛋与5种食物同吃会短命
夏至到,别忘了吃碗面!
从备孕你就该知道的用药常识
巧施法 让孩子懂得骄兵必败
智慧妈妈这样教孩子自律
想怀孕13种食物不宜多吃
哪些抗生素儿童不能用?
百白破疫苗是什么?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美国幼儿园的安全保护教育
非油炸薯片真的健康吗?
四类食物孩子最好少吃
宝宝需防范幼儿园安全隐患
熊孩子爱哭 宝妈如何教育?
宝贝发脾气 6招就搞定
教室不宜安装有色玻璃
夏天辨别催熟水果的技巧!
发现宝宝误服药物该怎么办?
3岁前养成宝宝好性格
美国幼儿园如何保障孩子安全
夏天最适合幼儿吃的5种零食
家长须知的幼儿园安全之道
夏天 别再让孩子喝五彩饮料
自己配药给孩子,与幼儿园喂药一样可怕
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知识
赤橙黄绿青蓝紫 颜色告诉你宝宝性格
又爱又恨又无奈 怎样的奥数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幼儿园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别太强势!有时也让孩子顶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