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必读的新生儿哺乳知识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妈妈必读的新生儿哺乳知识

妈妈必读的新生儿哺乳知识

2015-05-15

产后1~2天,产妇挤压乳房时有浑浊,淡黄色的液体流出,到产后3~4天乳汁转为较稠的清白色乳汁。不少产妇以为初乳颜色发黄清稀,不像乳汁,也不干净,是“陈奶”或“没营养”而挤掉不用,这非常可惜。初乳营养丰富,所含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能抵抗疾病的一种蛋白质)比过渡乳和成熟乳都高,其中的蛋白不但量多,而且盐分较高,在胃里形成的奶块小,容易被消化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量比成熟乳高出五六倍,可使新生儿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免受大肠杆菌沙门菌呼吸道病毒等的侵袭;初乳中脂肪含量较低,所以更易于消化。

初乳所含成分十分宝贵。产妇应尽早开始哺乳,使新生儿吃进全部初乳,这对孩子的发育和健康非常有益。

在分娩后1~2天,产后妈妈乳房便开始分泌乳汁。妊娠期间卵巢和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和和孕激素,前者刺激乳腺导管生长,后者刺激乳腺泡增殖。但这两种激素同时还抵制脑下垂体所分泌的生乳素的释放,因此这时乳房虽然增大,却不分泌乳汁。孩子出生后,胎盘排出体外,因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陡然下降,解除了对生乳素的抑制,于是生乳素就使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同时脑下垂体又分泌催产素,引起乳腺管壁的肌细胞收缩,将乳汁输送到乳头。孩子吸吮奶磁浮的刺激由神经传到大脑,也使脑下垂体不断分泌生乳素和催产素,乳汁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乳汁分泌也受大脑活动的调节。孩子的哭声对母亲是一种良性精神刺激,可以促进乳汁分泌;精神不好、劳累、疼痛、焦急、忧虑都可以延缓下奶,减少泌乳量。

部分孕妇在妊娠晚期可以从乳中挤出少量清稀液体,它属于初乳的成分,是正常现象。妊娠期应注意不要过多按摩乳房、触摸乳头或试挤奶汁,这些刺激可诱发脑下垂体分泌催产素,激发子宫收缩,对子宫保持稳定的环境不利,甚至导致流产或早产。有过流产或早产现象的孕妇尤其要多加注意。

早给孩子喂奶好处多。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号召,刚分娩后就应开始哺母乳。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孩子吸吮乳头是刺激下奶的有效方法。同时,足够和反复地吸吮刺激可以长时间维持泌乳,保证婴儿全天的乳量需求。早哺乳,乳汁就能早分泌,即使开始时奶水不足,但若坚持哺喂,加强营养,充分休息,奶量也会逐渐增加。吮吸乳头还可以使子宫肌肉收缩,促进产后子宫复原,恢复生殖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吸奶时经常感觉子宫阵阵收缩痛的原因。

对于体弱、有病或手术分娩的产妇,如贫血、心肾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手术等,要根据产妇身体恢复情况合理延迟喂奶时间。早产儿吸吮能力差,有的叼不住奶头。可用吸奶器吸出母乳喂养,母乳比牛奶更适合早产儿的需要。

目前,经剖宫产娱乐出的新生儿占有较大的比例。按照医院的常规做法,新生儿需在婴儿室观察3天后才抱给母亲。很多妈妈因此而失去了早哺乳的机会,加之活动不便,缺乏信心和奶量不足,常常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

随着母婴同室的推广,产科常规做法也在改变,医生可根据术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喂奶的时间。大部分生后无窒息、无特殊难产经过、一般情况良好的新生儿,可在出生24小时后由母亲喂奶,并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剖宫产妇开始哺乳时需要他人的帮助、指导,自己也应树立信心,克服行动上的不便。勤哺乳可促进下奶和子宫的复原,又可防止伤口粘连。

每位哺乳母亲都要学会挤奶,因为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把乳汁挤出,例如,母亲或婴儿患病暂不能哺乳和吃奶,为保持奶量就需按时把奶水挤出来;缓解奶胀或漏奶;每次哺乳后排出剩余的乳汁……

用手挤奶应讲究一定的方法。事先消毒一个收集奶水用的广口杯子,将双手洗净,杯子放置在乳房下方,身体略前倾,用手将乳房托起。大拇指、食指分别放在上、下、乳晕处,将乳头夹在两指之间,用大拇指和食指内侧向胸壁处挤在乳晕下方之乳窦上,然后放松,这样反复数次,乳汁就会滴出。用同样的方法,再从左右两侧挤压乳晕。要使所有乳房小叶中的乳汁都排出来,以利于下次的泌乳。

经常按摩和挤奶,可使乳房保持松软,乳头伸展,既有利于下奶,又便于婴儿吸吮。如果乳房很胀,乳头疼痛,可用吸奶器来挤奶,吸奶器使用前要消毒。使用方法是先将橡皮球内空气挤压出去,将玻璃罩口对准乳晕周围,紧贴皮肤不能漏气,放松橡皮球,将乳头和乳晕吸进罩内。挤压和放松橡皮球几次后,乳汁便会流进吸奶器的膨大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与“妈妈必读的新生儿哺乳知识”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妈妈必读的新生儿哺乳知识”还看
你给孩子喝的是假牛奶吗?
秋天被蚊子咬了怎么办?尽量不要
孩子睡觉的时候总容易出汗,怎么
给宝宝擦屁屁有讲究温水清洗和纸
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都在提醒妈妈
猜你喜欢
需要教会宝宝:火灾应急训练
警惕!这些食物容易噎到孩子
夏至到,别忘了吃碗面!
四类食物孩子最好少吃
发现宝宝误服药物该怎么办?
预防孕期弓形虫感染
哪些抗生素儿童不能用?
夏天最适合幼儿吃的5种零食
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知识
家有熊孩子 爸妈如何是好?
教室不宜安装有色玻璃
孩子吃成人药 容易招来不良反应
冬春季节孩子长水痘 忌用激素类软膏
家有小宝 慎养宠物
妈妈宝宝的火灾逃生基础课
女幼师踢伤5岁男童下体 事发时正打别的孩子
孕妇养宠物应该注意什么?
小心!四类零食会让孩子变笨
儿童安全行动宣言发布 打造促进性生态系统
准妈妈养宠物要知道弓形虫病
幼儿园该注意的安全教育知识
有关抗生素知识的几个问题
要怀孕了,宠物必须送人吗?
哺乳期安全用药 5个细节需注意
又爱又恨又无奈 怎样的奥数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夏天辨别催熟水果的技巧!
美国幼儿园的安全保护教育
孕期抑郁症用药 流产风险将增加
不可给宝宝同吃退烧药和咳嗽感冒药
关于弓形虫感染的4个疑问
警惕最伤小儿肾脏的4种药物
孕期使用抗生素易致宝宝肥胖
家有小宠物,如何保证宝宝安全
宠物毛会引发胎儿过敏吗?
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宠物
抗生素滥用引起宝宝听力下降
鸡蛋与5种食物同吃会短命
幼儿园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自己配药给孩子,与幼儿园喂药一样可怕
备孕期间可以吃海鲜吗?
百白破疫苗是什么?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有哪些
夏天 别再让孩子喝五彩饮料
想怀孕13种食物不宜多吃
拒绝感染源,养宠物者看过来
合肥四岁女童下体被塞棉絮 称幼儿园老师做的
非油炸薯片真的健康吗?
从备孕你就该知道的用药常识
儿童怎样使用抗生素
这4点都做不到 如何谈富养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