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资讯 >陶西平先生在2015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讲话
2015-04-23
今年民办教育有三件大事。第一个是国务院教育修法的意见提交给了全国人大的常委会。常委会今年要审议国务院提交的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的教育法的立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正在就审查这几个法进行研究。国务院提交的法案大家也都看到了,比如说在教育法的修改当中提出取消的一条,就是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举办教育机构。取消这一条的意思就是为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当中的分类管理,为举办盈利性教育机构的做一个准备。教育法是上位法,如果教育法这条不删除,盈利性的机构就没有办法来体现。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分歧的,就是“是不是盈利性的教育机构就可以以盈利为目的”,这还是有分歧的。有的认为教育法这一条没有必要删掉,即使是盈利性的教育机构他也不是以盈利作为目的,可以盈利,但是他还是要以教育作为目的,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也还有分歧意见。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当中主要涉及到了分类管理问题,其他的问题都不大。现在也有的提出一个问题,在民办教育发展当中,确实正如大家刚才所讲的,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关键在于法律的制定;一种说关键不是法律的制定,关键是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所以这是一件大事,这是从根本上涉及到民办教育发展,就是改法的问题。
第二件事,随着提出改法到现在,经过多次修改要出台一个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文件,“31条”。这个民办教育发展的文件,里面涉及到对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各种相关问题,相对比较具体的一些规定。这个文件要经国务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讨论,可能还在进一步的修改当中。从国务院的总体意图看,大家从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里面可以看出来,特别是领导小组的报告里面特别想把“启动内需”的问题,专门提到了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实际上已经开始把民办教育的发展作为启动内需的一个方面了。所以说将来出台的文件一定是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民办教育领域的一些政策,而不是让社会的资金看了文件以后不敢进来了,或者是你里面现有的资金都要撤出去了,不是这样的,肯定不是这样的意图。
第三件事,今年要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是为了落实修改后的法和国务院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决定的两个文件。还能起到的一个更重要作用,就是让各级政府进一步端正或者是加强对于发展民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这个认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全国过去没有专门开过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把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请来,共同讨论关于民办教育的问题。这个会议,包括在这个会议上相关领导同志的讲话,肯定会进一步促进各地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
所以总的来看,我觉得民办教育大的形势,应该是在改法、出文件和召开会议这三件事情的促进之下,总体的大环境是会有改善的。
但是各地的发展情况确实不一样,所以大家刚才谈了很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我希望专委会能够把大家的建议和意见整理一下,我们把这个意见提交给全国人大改法的时候作为参考; 给国务院领导小组修改31条作为参考;给教育部领导参考。这有助于领导更好的了解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有助于国家更好的落实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
作为我们这次会议的成果,出一份材料,把大家的意见讲具体,把有些地区的好做法也提出来。当然大家的意见是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层面整理的。
刚才很多同志谈到新常态。我们整个国家现在进入了新常态,对这个新常态,我们应该有思想准备。新常态是不同于旧常态的,新常态是跟过去,或者是这两年以前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或者是跟十八大以前是不一样的。
从国家总体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增长速度的变化,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再一个是讲我们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过去的发展方式,特别是以第二产业占的比例大,向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第三个是我们发展动力的转变,就是过去以投资,然后再加上廉价劳动力来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转向将来主要靠科技进步,也就是人力资源的转变。对这三个转变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比如说我们经济的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度,最多的时候是在两位数,现在慢慢降到7%,这个降的过程很多人就承受不了。是不是我们国家经济又下滑了,实际上讲的新常态今后可能就是这样一个速度。这不仅是中国有这样的一个阶段,其他发展的国家,如日本、中国台湾地区还有很多的地方都有这样的现象,就是高速发展的一段之后就开始转入了新的常态,就是相对稳定的,他既要新,又是常态,相对稳定。所以这样的新常态必然会带动我们国家其他领域也出现了很多的新常态。我们教育领域现在也要适应这个新常态。就是不能老用我们当年那种高速发展,那种宽松环境,那种社会的需求来评价我们今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民办教育,包括我们民办实体教育也有新常态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新常态,我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我觉得至少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适应教育公平,适应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民办学前教育要举办普惠性的教育,这可能会变成一个新常态。主要因为国家要普及学前教育,国家普及学前教育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美国,美国本身是由公共财政支出。 四岁以上的教育国家免费,或者是再往下拓展。实际上在普及过程当中跟义务教育不同。义务教育是必须得上,普及的方式作为政府的责任,类似于义务教育,出钱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入园。从这个目标来看,公办教育会不断的发展,这是肯定的。他会扩大在整个学前教育的比例。公办园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不同,地区的财力不同,所以有一些地区会以普惠性为主。这种普惠性的定义,大致是类似公办园提供给群众的那种服务的标准。民办园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从整体上来看要发展普惠园,我们要在发展普惠园上面下一些工夫,我想这个可能会是一个新常态。但是这并不是指我们会议在座的幼儿园,我们在座的人经过那么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优质园,但是我们办园的优越性和整体比起来是少数。学前专业委员会最初成立时,跟我讨论到底应该怎么办?我说学前专业委员会也管不了全国几万所园,我们主要任务是集中民办园里的骨干,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我们为国家普及学前教育做出了贡献,所以不要把普惠园看成是一个低级园。我们要提高对普惠园的认识,刚才几位专家也说了,“普惠园”这个定义不一定很明确,但我们大致可以明白,就是出现了这么一个概念。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跟普惠园的关系。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个概念,不要把普惠园和非营利性幼儿园等同起来,因为普惠园也可以是营利性的,只不过他可能是营利的利润率不是那么的高,但是他可能通过办很多的园,同样还可以营利。所以说普惠园实际上是体现在他符合国家普及学前教育的这种需求,这种需求包括的重点,可能会在不是很发达的地区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根据这种因素,我倒是觉得目前不一定把我们有一些幼儿园变成普惠园看成是一个灾难,不一定是这样来看。
现在大家觉得各级政府的政策不一样,强制性的让他变成普惠园,我觉得这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政府采取强制性让你必须变成普惠园,这样的作法不是特别多,在某些政策上,比如说你现在办的园,我给你收回来了。收回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比较讲理的地方,就是签的有合同,合同到期了,你变成普惠园,我就继续租给你,如果你不成为普惠园我就收回来。这种合同到期的,我们很难说他不符合规则,因为这个规则就是合同,合同就是时间合同,现在时间到期了,政府提出来需要改变,这个是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是我们自己无能为力的,因为有一个合同不好办。最近这个问题找我的很多,我说你合同摆在这儿就不好说了。另外一种就是合同没到期,维权就出来了,我们现在讲依法执教,反正合同没有到期,我们该打官司还是要打官司,该反映还是要反映,如果没有声音就变成了不合理的决策,也就因为我们不说话而被忽视。
在办普惠园过程当中,确实出现刚才大家讲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反应一下。比如说关于收费过低问题,关于我们的工作人员五险一金问题。我觉得专门就普惠园的问题我们向有关方面做一个反应。目前在文件当中可能会出现普惠园的概念,我一直讲如果你有管理规定,普惠园一定是要在普及学前教育的这个大前提之下,全国逐步普及的大前提之下来看这个普惠园的定位,就是普及学前的教育,我想这个恐怕是一个新常态。
第二个新常态,我觉得是学前教育要面对提高我们整个国民素质的需要,纠正我们学前教育的小学化的倾向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这牵扯到小学教育的改变的问题,小学教育要想真正做到零起点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如果不变,小学很难做到零起点教育;小学不做零起点教育的话,那反过来又强化了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相对比较起来最严重的是公办学校的学前班,就是公办小学的学前班是最严重的。因为他就一间教室,把孩子招进来,就教小学课。而我们民办的,特别是民办的优质的学前教育基本上摆脱了小学化。从整体上来看,在全国,包括将来普惠幼儿园等等都有可能存在小学化的倾向。 公民办都要检查一下,包括督学都要检查一下小学化的倾向。但是什么叫“小学化”倾向,现在没有特别严格的界定,你别像小学那样把小学的内容都下放到幼儿园来教,有的地方有标准,这个标准合适不合适是另外一个问题的。比如说2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教,20以上的就不要教了。
第三个为了促进我们孩子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向“早教”延伸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因为“早教”问题现在越来越引起关注,这两天我看到有一篇文章,孩子成长最关键的十年是从零岁开始。今后想改变孩子是很难的, 我们在座很多的专家都研究这个问题。所以说向“早教”延伸是一个趋势。对于“早教”问题的研究我们从总体上还不够,是有一些专家在研究,引进国外的比较多。最近有的国家机构已经要加强对于早教的研究,我们在座的也有一些“早教”机构搞了很多,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趋势,学前教育向“早教”延伸可能是一个趋势。早教将来也会有公办,但是这个公办一般是在社区里面在做,所以早教也是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领域,可以发展的空间。
第四个就是适应我们学前教育的规律,强化“家园共育”成为一个新常态。强调我们学前教育机构要做家长的工作,我们讲家长是第一个老师,但是我们对于家长的引导不够。很高兴看到最近出现了一些成果,就是家园如何同步,比如说在这个月,幼儿园里面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侧重培养哪儿一个方面的习惯,家长应该在孩子回家以后怎么做,家园共育如果是同步进行一些习惯培养的话,可能最后的效果会好的多,所以说家园共育的问题我觉得会成为我们的一个新常态。
第五个我觉得是适应我们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破解队伍建设的难题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队伍建设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究竟怎么破解,现在地区的差别非常大,有的地区是很好的,宁波对于老师的补贴是很多的,民办教育机构老师的待遇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当然我们现在有编制的问题,有待遇的问题。我再说一句,大家觉得民办不好办,我最近跟公办的园长也开了类似的座谈会,公办园的园长也非常的难受,因为公办园不允许收任何的费用,他那个园办的层次是很高的,按照现在的收费的费用也没有办法办,所以说公办园园长也不好当,有各种的情况出现。我们要破解队伍建设的难题,需要共同努力。有的园采取的政策比较好的话,那队伍相对也比较的稳定,呆会儿我想再谈谈这个问题。
第六个我觉得适应我们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们提高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水平可能要成为一个新常态,就是要适应我们小康社会形态的变化。 李克强总理讲的非常好,我们现在的消费形态也会变化。在原来温饱型社会里面,消费形态是排浪式的模仿性,你那个孩子送了某个幼儿园,我的孩子也要送这个幼儿园,你的孩子学奥数我的孩子也得学。当然就是你们家买了缝纫机我们家也得买缝纫机,你们家买房那我们也想办法买房,就是排浪式的模仿性的,这是一上来以后大家都跟着都走。到了小康社会以后,消费方式也会有一个变化,那就是多样化和选择性。我记得前些年女同志想办法攒点钱也得买一个好的包,必须牌子好的,有点钱都要买LV,现在就不一定了,现在你买这个我就买那个了,你觉得这个好我觉得那个好,因为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消费形态发生一个改变,由模仿性排浪式转为个性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办园面对选择性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多样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觉得多样化的需求实际上是对现在优质园的需求, 我们优质园对这种需求,本身要研究怎么进一步的提高水平。从信息化的角度看,大家跟国外学前机构的联系都比较多,吸取了很多的经验,相互交流,也吸取了他们合理的因素。
我最近有一篇文章就是告别排浪式的改革,一说双语大家都双语,有人批判双语说国学,我们就强调国学。应该各有各的特色,优质的幼儿园总是有自己一定的特色,这个特色当然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所以我们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新常态。
当然还会有很多,我只是感觉到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些。 我们不要对于一些新的、跟原来不太一样的、可能给我们发展带来点困难,这样的东西都认为是不好的,必须改变的。应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确实不好,确实应该改变,但是不一定一下子改得了,因为搞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同志都知道,想改一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那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直改不了的问题,可能需要我们相对适应的问题,所以说为什么适应新常态,就是你得适应我们国家的发展。
最后,还是我在海口那个会议上讲的,我们要以一个教育家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形形势。任何一个教育家,他不可能是在别人创造非常好的生态环境下,然后他成为教育家的。就像现在有的地方挑出10个人来,让他们去上这进修上那进修,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那样的条件,把他们培养成为教育家。我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另外一个人培养成教育家,教育家都是在风雨当中锻炼出来的。什么叫教育家,个人有个人的解读,我的解读,就是当时代的变迁提出了许多教育问题的时候,他能够从理念到实践解决了其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问题,从而影响那个时代教育的发展,就是教育家。
教育家应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但是教育绝对不是一个浪漫的事业,也不可能在非常浪漫的情调之下,顺顺当当的就把你的教育搞的特别的好,最后成为教育家了。哪个教育家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我们古代的孔夫子没有人给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近代的陶行知也没有创造很好的生态环境。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一方面我们需要政府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把相关的意见都反映上去,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够等着只要满足我们这些条件,我们自己才能够发展。实际上我们要靠自身的努力,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教育家的精神我一直强调就是三点:
第一个一定要有定力。就是不管环境多恶劣,不管面对多少的困难,我们始终要有一个自信,要有一个我们自身道路的自信,要坚信我们自己能够把事情办好。大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自信所以才走过了这么几十年20年,走到今天,就是要有这个定力,而不要遇见一些困难一些挫折怨天尤人,就停摆了。
第二个能创造。教育家总是能创造的,总是要能够创新的。我们现在提出来的叫做创新1.0,进到了2.0又是创新。创新1.0是什么呢,一批专家研究一个成果,然后拿出来,拿到社会当中去应用,是实力创新;我们进入创新2.0,有互联网了,有互联网以后,现在是从专家到每一个家长,这个中间都可能提出这样和那样的建设性的意见,都可以会有创新,是大众创新的环境。我们每也鼓励微创新,大家面对的问题怎么克服,大家研究,而不要等待,要有一个创新的精神。
第三个就是要能担当。担当的精+神是很重要的,我们顺利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不能遇见一些困难的时候马上就不敢担当了。我们是干的是一个事业,刚才江苏的同志讲了,“我们都是有良心的”,我们这个事业,担当就是要负责任,我们要有一个责任感,要负责任。我们担当的就是要依法办事,因为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很有成就的教育集团,也有一些出问题的教育集团,有的集团集资的时候不合法,现在出现了一些事故,我们在依法办园的过程中应该敢担当。
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我们民办教育界的教育家,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一个是面对新常态,一个是面对新挑战,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该提的意见要提,该直言的地方一定要直言。
我们希望学前专业委员会在这个方面给大家做好工作,把大家的意见充分的反映到有关方面。最后祝在座的各位能够为我们中国的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祝各位的幼教机构能够发展的更好,谢谢大家!
上一篇:家长给老师送礼成潜规则?
下一篇:如何对待幼儿的“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