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编制:幼师不能承受之痛 幼儿园留住教师有点难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工资编制:幼师不能承受之痛 幼儿园留住教师有点难

工资编制:幼师不能承受之痛 幼儿园留住教师有点难

2015-03-23

曾做过幼儿园教师的张莹(化名),想拿到云南大学硕士学位后继续从事幼教工作,然而,她却惊讶地发现,很多同学已经改行了。

幼儿教师流动现象已非新闻,近年来,相关报道时见报端。为了对该问题有一个更加具象的认识,中国教育报针对131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31.30%的教师有了离职的想法,或已经离职。

何以有如此之多的幼儿教师想要离开岗位?在他们的离职原因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工资低”和“工作压力大”。

工资编制:幼师不能承受之痛

对于“身边同事的离职原因”,83.97%的教师给出的答案中,都包括了“工资低”这一选项。问卷显示,认为自己工资水平能够与工作强度相匹配的教师,仅有9.92%。

“我园合同制教师比较多,他们离职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工资和编制问题。”江苏某市一幼儿园教师胡晓梅(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幼儿园,以新聘教师为例,在编教师工资超过了4000元,而合同制教师,只能拿到2000多元。即使是非一线城市,2000元的工资也并不宽裕,由此造成了这部分教师流动率高。

其实,不仅是工资,两类教师的待遇差别还体现在退休年龄、保险金额等诸多方面。某位教师在问卷中写道:“合同制教师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但福利待遇方面的差别,令我们心灰意冷!”

胡晓梅说,仅去年一年,她所在的幼儿园就有5位教师相继离职,除一位是身体原因外,其余4位都去考编了。

从问卷数据来看,非在编教师离职的可能性更大。在编教师中,有离职想法的有21.95%,这个数据在合同制教师中是40.82%。目前,我国民办园占据半壁江山,大多聘用合同制教师;即使是公办园,也未必人人有编。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六区县在编教师占比仅11.22%,其中最低地区只有4%。

此外,“户口”是很多幼师选择去留的重要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李然(化名)正在北京找工作,当被问及是否会去幼儿园工作时,她说:“如果有户口就去,先拿到户口再说,大不了过两年跳槽。”抱着如此心态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有些初入职场的新人,选择幼师并非源于热爱,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过渡期”。然而,一些真正热爱幼教的人,却不得不因户口这一现实问题离开岗位。中国教育报随机调查了北京10所幼儿园,在民办园中,许多教师都是工作二至四年后离开的,他们大多来自外地,无法拿到户口,到了一定年龄,只好回家结婚。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处境尴尬。”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刘敏说,幼师学历普遍偏低,从业后也缺乏专业成长平台,而在招聘方面,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幼儿园教职工整体待遇却并不高,月平均工资甚至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水平接近。师资是学前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同工同酬的待遇体系亟待建立。

工作压力:想说热爱不容易

与上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教师有编制,有不错的薪水,却依然选择离职,问题出在哪里?大多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太大。”

幼儿教师频繁流动,并非简单的待遇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离职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压力”也是来自多方面的。单就工作时间来说,超过半数的教师表示,他们的工作时间在8—10小时,而有22.14%的教师表示,工作时间超过了10小时。

工作时间过长的原因之一是师资缺乏。许多地区的师幼比都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1:7至1:9的标准,在一些农村幼儿园,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1:30。

说起工作压力,张莹给记者讲述了她的同学董莉莉(化名)的故事。受舅母影响,董莉莉从小就对幼师职业充满向往,毕业后来到北京一所幼儿园工作。初入职场的她,虽有一腔热情,却有些不适应,感觉自己的职业不受重视,加之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方面却远不如其他行业的同学,她动摇了。但那时,出于对职业的热爱,董莉莉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坚持留了下来。真正让她萌生离职想法的是两年后,没有成就感,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让她最终下定决心离开,跳槽到一家教育机构做教研。

“董莉莉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我选择离职深造,也是受她的影响。”张莹认为,教师的压力不仅来自工作强度,园所管理不成熟,也会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幼儿教师在职过程中,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入职半年到一年,是工作适应期,更追求职业环境的安全感;到了两三年后,工作已经得心应手,教师开始追求专业上更高层次的发展,但由于许多幼儿园缺乏对教师的关注和培养,缺乏提升专业能力的通道和平台,他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感到工作前景迷茫,并由此产生职业倦怠,选择离开。

“如果园所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对遏止教师流失现象会很有帮助。”张莹说。

外部环境:纯粹做教育很难

“我超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如果只让我带孩子,我绝不走!”一位年轻教师辞职时的一句话,让甘肃某市幼儿园教师张文丽(化名)倍感惋惜。她说,这道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带孩子再累也不觉得累,应付乱七八糟的检查、考核和家长,才是最累的。”

前段时间,中国教育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校长和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表明,教师的时间,很大一部分都花费在各种检查、评估、开会上了。幼儿园教师也未能幸免。

年前,张文丽所在的幼儿园进行了年底考核,包括目标责任书、教育技术考核、师德师风、群众路线等十几项,每项都要有过程性资料……张文丽表示,各种检查、考核太多,导致精力分散,真正踏实搞幼教的时间越来越少。

调查问卷显示,在众多可能给教师带来压力的因素中,“检查、考核名目繁多”占第一位。对此,有教师提出:“园长要有应对策略,不要把这个‘累’转嫁给教师。”然而,园长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曾做过一线教师的园长,深知各种考核给教师带来的压力,但谈及给教师减负问题,她无奈地表示:“一方面想给教师松绑减负,另一方面各项检查也得应对,难!”

除考核外,幼儿教师所面临的压力,还来自家长和社会。在问卷“我感觉我的职业能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欣赏”一栏里,选择同意的教师,仅有29.01%。

“干了20多年了,越干越心寒。”家园合作问题,让从教多年的张文丽感到很无力。近年来,幼儿园事故等负面报道增多,加之部分家长不讲理,幼教工作难题重重,教师们的社会认同感逐渐下降。“以前,孩子尿湿裤子,教师帮忙更换,还能听到家长说声‘谢谢’,可现在,却嫌教师没有及时给孩子脱裤子。有些家长干脆把教师当保姆。”

校园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的另一块心病。由于担心家长责难,教师在带领孩子户外运动时,常采取保守做法,生怕孩子磕到、碰到。然而,这种做法下,最终“受伤”的只能是孩子。有教师呼吁,相关安全法规应早日建立,成为教师合法行为的坚强后盾,否则,教师只能是“带着镣铐跳舞”。

面对重重社会压力,许多教师不禁感叹:“纯粹做教育很难。”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与“工资编制:幼师不能承受之痛 幼儿园留住教师有点难”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工资编制:幼师不能承受之痛 幼儿园留住教师有点难”还看
纽澈奶粉沉淀是蛋白颗粒?商家:
北邮幼儿园建园六十周年举办庆六
山东一幼儿园孩子表演入洞房?男
山东:幼儿园孩子表演洞房花烛女
黑龙江已成为全国最大奶粉生产基
猜你喜欢
六大战术对付熊孩子
多做4种游戏 训练宝宝五感
性格内向的孩子如何交朋友
揭秘!孩子们最想听到的十种赞美
家长请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专家称:10个孩子中2个患“开学恐惧症”
和逆反期孩子沟通的6个技巧
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如何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
伤害孩子自尊毁掉孩子自信的18种做法
小小胖子隐患多 代谢症候群不容忽视
低情商宝宝的三大表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宝宝情绪变化多端 宝宝心理大剖析
如何说出对孩子的爱?孩子最渴望的10大被爱方式
男孩女孩在教养上有五大差异
孩子逆商低怎么办
孩子被“熊孩子”欺负家长该怎么办
如何让宝宝融入集体生活
世界自闭症日:如何预防儿童自闭症
孩子怕动物是胆小吗
什么是“黄金性格”?十招打造宝宝的“黄金性格”
国外的家长如何克服宝宝分离焦虑
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胸
孩子压力大 促使长白发?
孩子太“臭美”需要正确的引导
孩子性格内向胆小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何克服
注意观察宝宝性格变化 有助培养宝宝的良好心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为什么不能对别人宽容
孩子最喜欢和不喜欢的7类父母
幼儿的压力,一半以上都是来自父母
切莫跟逆反期的孩子较劲
男孩危机!是谁把“伪娘”捧出来的
孩子会喜欢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预防儿童依恋症的五个方法
如何训练宝宝的胆识
孩子的“拿来主义”要如何纠正
儿童逆反期 多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揭秘!孩子最喜欢父母的5种语气
森碟幼儿园做主持很紧张 宝宝表现力该如何培养
父母爱玩手机,孩子容易变焦躁
男宝宝女宝宝在性格心理上的5大差异
宝宝性格真的3岁定终身吗
孩子太“娘”了家长该怎么办
如何应对宝宝爱发脾气
如何提高宝宝的交往能力
如何塑造宝宝的好性格
5个妙招教你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