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

2013-10-09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1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

近日,一组高三学生在教室里集体打吊瓶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湖北省孝感一中高三(3)班,这个被网民冠以“史上最刻苦吊瓶班”称号的班级,一时成了媒体聚焦的热点。

记者在孝感走访后发现,考前注射氨基酸的行为在当地十分常见。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和家长可谓“动足脑筋”——输液还算平常,更有甚者会定期做高压氧治疗和服用药物。

【打吊针】注射氨基酸 当地很流行

在教室里打吊瓶,并不是全班得了什么传染病,而是注射氨基酸,“提神醒脑”。这种做法,在不少人看来有点奇怪,但在孝感当地却十分有市场。

前天中午,记者来到湖北省孝感一中。听到记者询问学生打吊瓶的事情,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说,“当然听说过(打吊瓶)啦!孩子的同学基本都会去打。孩子也会让我们陪他去打吊瓶。”

“(打吊瓶)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了,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就成了风潮。”旁边另一位家长说,“我记得4年前,孩子表姐考大学时,也是打吊瓶的。”

这一说法得到了孝感一中监察室主任高平强的印证:“打吊瓶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很流行。每年都有很多高三学生请假去打吊瓶,学校一般也都会同意。”

记者又走访了孝感高级中学,随机询问了几名高三学生,得到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听说过打吊瓶、自己或者同学也打过。

位于星火街上的星火社区,距离孝感一中不到百米。许多离家较远的学生都在这里租房,一些家长甚至在此陪读。

有些奇怪的是,在这个不大的社区,不到300米的星火路上,竟然有3家社区卫生室。记者走进其中一家,看到坐了7个正在输液的病人。不过,没有发现有学生模样的人。

“现在是下午2点,刚上课,学生不多。等到五六点的时候,总会有学生来打氨基酸的。”卫生室的护士说,“这里学生多,打吊瓶的也多,有时还要排队。”

“都是家长在这里排队,快排到了给孩子打电话,孩子就请假过来打吊瓶,打完了再去上课。”一位正在输液的老人告诉记者。

“每年到了这两个月,谁最紧张?当然是考生家长。”另一家卫生室的医生说,“孩子一有不适,马上就来这儿看。绝大多数考生家长肯花钱,就为了让孩子身体达到最佳状态。这几年每到考前,尤其是高考前三天,来我们这里的都是打氨基酸的伢儿。”

“打氨基酸还算平常的,我认识的一个家长,还让孩子进高压氧舱。”这位医生说。

医生警告:

武汉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左学志表示,学生们注射的“氨基酸注射液”是一种处方药物,它主要针对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身体健康的正常人摄入,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也表示,学生补充能量直接喝葡萄糖比打氨基酸要更有效。

【吸氧】考前常有学生扎堆吸氧

真的有学生做高压氧治疗吗?记者致电孝感市唯一一家拥有高压氧舱的孝感市中心医院,该院高压氧科一位姓喻的工作人员表示,考前来做高压氧治疗的考生很少,但是来吸氧的考生非常多。

“考生如果觉得需要高压氧治疗,可以去咨询一下医生,医生如果同意,开了单子,就能进高压氧舱了。”这位工作人员说,“做一次费用不算太高,60元,连同管道大概100多元,管道还可以反复使用。不过做一次高压氧,要两个多小时,来做的考生很少。”

“来吸氧的考生倒是非常多。”她接着说,“每年中高考前,都有考生扎堆吸氧。很多孩子边吸氧边看书,让人看了都挺感动的。”

医生警告:

做高压氧治疗,对考生到底有没有作用呢?记者连线武汉长航总医院高压氧科主任仲小玲,她告诉记者,高三考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大脑供氧不足,高压氧治疗确实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改善记忆力。

“但是,高压氧治疗并不适宜经常做。人体早已适应了现在的气压和含氧量,如果突然改变环境,身体总会感觉不适。高压氧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气压伤和氧中毒,还有减压病。”仲小玲补充,“感冒发烧患者如进入高压氧舱,压力很可能造成咽鼓管堵塞,导致气压性中耳炎。过度吸氧则会发生氧中毒,严重的还会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甚至出现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影响记忆。”

【吃药】家长间悄然流行“聪明药”

“每年这个时候,保健品销量是最好的。”李红说,“抗疲劳的、改善记忆的、抗缺氧之类的保健食品都很热销,不少产品的销量会比平时高出50%多。”

“像这款氨基酸冲剂,卖得就很不错。”李红指着货架上最大的一个包装盒说。

李红告诉记者,每年高考前,一些学生会服用药物帮助备考。“最常见的就是女生吃避孕药,推迟经期。一般我都会劝她们,吃药推迟经期不一定有效果,而且很伤身体。”

此外,一种叫“聪明药”的处方药也开始在家长中悄然流行起来。

“我听说过‘聪明药’,据说是要医生处方才能配到。”孝感一中门前,一个高三学生家长略显神秘地告诉记者,“听说这药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记者查询后发现,所谓“聪明药”,叫作“利他林”,只适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利他林”是一种中枢兴奋类精神药物,能促使神经细胞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从而增加神经介质的浓度,使患儿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了,小动作减少了,相对于之前学习成绩当然会有所提高,从而给人一种“服了药后变聪明”的错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打吊瓶事件引发了重重争议,但在孝感一中,大多数学生、家长都不反对这样的做法。

“总要把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一遍,才能安心啊。”孝感一中一名高三女生这样说。

医生警告:

有医生表示,健康人群根本不适合服用“利他林”,服用后不仅不会“变聪明”,还可能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头痛、失眠、心律失常、肠胃紊乱等,并且存在成瘾的可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与“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还看
湖南一教师坚守39年只为将学生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莫让教师节
首推乡村教师荣誉证书降低评聘标
河北禁止幼儿园讲授汉语拼音等内
女童被忘“校车”内窒息亡黑幼儿
猜你喜欢
北京投入2亿元资金启动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微宝贝回应妈妈压力大,郑玉巧向80后父母面授育儿经
喝牛奶应选择最佳时间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动启动
国内首个关注少年儿童教育与成长奖学基金设立
外婆给3月大外孙吸毒
青岛启动\"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让孩子吃得安心
小学生出国成趋势:留学是否该做“早起鸟”?
长春偷车嫌犯向警方自首 婴儿被掐死埋入雪中
“疯狂的学前班”何时能降温
上海:“绿色”尺子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体检”
吟诗学礼迎清明
广西那坡县用学生3元营养餐补助买“零食”
应对春季病毒入侵 顶呱呱宝宝需内外兼修
湖北:70万中小学教师真情架起家校和谐沟通桥
英国14岁少年模仿电视剧情节弑母
合力消除“乙肝宝宝”入园歧视 还孩子美好童年
中小学又要期中考了 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全国团组织建\"七彩小屋\"成农民工子女精神港湾
聚焦北京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纷繁图景和现实困境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着手准备重庆小升初最需要了解的信息
年轻父母每年花数万为孩子报兴趣班 只为找玩伴
学生营养餐问题频现 如何让学生吃足吃好3元钱
新华时评: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拥抱春天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北京出现“空中”幼儿园 数十幼儿楼顶玩耍
甘肃把好幼儿园保教人员\"入口关\" 实行持证上岗
不当教育方式逼娃作假
上海100万家庭没有孩子的经济学原因
南京市严禁小学组织入学考试
小升初必读:上初中前要了解的那些事
骨汤还是鱼肝油?宝宝成长误区提示
早教培训观察:\"育人\"还是\"圈钱\"?
室内儿童乐园暗藏卫生隐患
喂食苹果时哭闹 两岁男孩“卡”成植物人
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
10岁女孩产子是低龄生育还是性教育薄弱?
四川汪洋镇遭暴雨袭击 10岁女孩坠入楼底暗河
小学生背书包跑12圈是体能训练还是体罚?
学生集体“焚书”害羞了谁?
河南将投七亿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食堂
电子产品让孩子很受伤
家校联手过度保护孩子个性越来越脆弱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发布 规定校车享特殊路权
广州童装抽检逾不合格 含有致癌染料
留守儿童无人照料 被人租用乞讨
教育部等七部门编制的家庭教育新五年规划印发
老师因学生未完成作业将学生打伤 坚称其没打错
家长要当心 伪早教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