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补课市场潜入地下玩起隐身术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寒假补课市场潜入地下玩起隐身术

寒假补课市场潜入地下玩起隐身术

2015-02-12

寒假到了孩子们又进入补课季。尽管被查处的违规补课老师的人数在逐年下降,但是禁令难禁补课刚需补课市场玩起隐身术。家长们“众生皆补,我也补”的心态,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诸多怪象。

禁令难禁补课刚需补课市场玩起隐身术

寒假的一天,早上7点,15岁的吴侬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补课。吴侬的父亲开车带着她,从沈阳和平区的家出发,赶到皇姑区的一个小区。父亲停好车,吴侬自己一个人下了车,这个初三女生背着书包一个人走进小区,熟门熟路走到一栋单元楼停下,按动门上的对讲器,有人给她打开门。这里是吴侬的一位任课老师新买的商品房,平时没人住。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来了,都是自己一人走进小区,走上楼的。他们一共10个人,从今年寒假第一天起,就在这里补课。这10个人,大部分是同一个班的学生,按家长的话讲,都是一些“特别优秀”的孩子:要么是学习,要么与老师亲近。预计补习20天,每天从早上7点半补习到下午5点半,中间休息一个小时。每一个学生交1.5万元补课费。

到下午5点多,家长们又陆续来到小区门前,准备接孩子回家。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交流着补课心得。这个小小的非法补习班,就是由家长们挑头办起来的,找到的都是孩子的任课老师,由其中一名教师提供场地和午饭。老师、家长和学生,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绝对不会有人举报,即使有举报,教育稽查人员也没有权力闯入民宅,所以很难被查处。

虽然外界指责之声一直不断,而利用休息日以及假期补课,依然是沈阳的学生和家长普遍认可的方式。学生利用这个时间,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吴侬说过,她所认识的每一个同学都在补课,补课虽然很贵,也很辛苦,但也有很多好处,“平时想破脑子的难点,遇到一名好老师稍微点拨就开窍了”。这也就是,虽然教育部门反复陈说利害,而众多家长和学生仍不计代价,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下午5点半,吴侬和她的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小区。天上飘起了雪花,吴侬走向妈妈,很疲倦地笑了。她是幸运的,现在就可以回家了。而她的两个同学,现在需要跟着家长奔到下一站,在一个新地点开始新一轮补课。

吴侬的母亲心疼孩子,她在家里给孩子做了好吃的:烤大虾。这位40岁的母亲在学生时代也补过课,现在有时还会在梦中惊醒,做的都是一些高考(课程)失利的噩梦。她感同身受,超长时间的补课对于女儿可能带来的伤害,和那些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

可能是因为今年 “风声紧”的原因,补课会提前几天结束。吴侬和母亲有些失望,又如释重负。一家三口已经计划在开学之前,出门旅游放松一下 。吴侬对旅游很期待,她还期待看电影、唱卡拉OK,和同学们一起逛街、吃饭。而她现在没有一点时间,做这些喜欢之事。这个15岁女孩认为,自己已经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她说,自己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无论如何,再忍3年。 ”

寒假之前,全省教育部门已再次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而这10个人的小班,即为今年寒假非法补课市场的一个缩影。吴侬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在补课,或者加入小班,或者“一对一”,或者直接去民办机构补习。维系着补课市场的是强盛的供给和需求。广大家长对于提高孩子分数的渴望,和一些教师对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月工资的诱惑。这两者共同支撑起了,这个屡禁的地下市场。

从笨鸟先飞到快鸟争飞都想把孩子培养成超级大脑

整治非法补课市场,对于辽宁乃至全国都是个老话题。自2009年起,沈阳宣布从严整治非法补课,到今年是第七年。这七年,教育部门查处之声不绝,而补课市场一面势头不减,一面在“地下”呈现出多个层次上的演化。

随着记者连日来的走访发现,目前沈阳补课市场的形态,最显著的特征是:家长们“众生皆补,我也补”的心态,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诸多怪象。

其一,补课目的从“笨鸟先飞”变为“快鸟争飞”。以往,补课多为学生的查漏补缺,或者差生的“追一追”,而现在却是,学习越好反而动力不减甚至更高。在沈阳市图书馆,一位带孩子借书的女士,骄傲地告诉记者:孩子今年上初二,在全市一所“数一数二”的中学上学,学习不错。今年寒假还是要补课,费用“一个月1万元钱都打不住”。

其二,补课市场上的盲目虚高及欺诈行为频发。在沈阳市铁西区云峰街一家补习班里,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今年寒假花了每小时1200元的价格,找到一位名校在职教师给孩子补物理,可是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市场的不透明,补课市场上常有欺诈行为,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各个合法补课班散发的 “名校教师”小广告,一律打着“某某老师名校任职”的旗号,而实际往往并非如此。

其三,补课形式愈发隐蔽,人数从大班到小班,地点从租房到民宅,全面退到私人领域,查处难度极大。在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学门前,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以往放假整班拉出去补课,现在也改成小班上课了。

其四,随着教育部门不断加大管制力度,非法补课市场价格一路攀升,补课价格从五年前的每小时200元左右,上涨到每小时800元、1000元甚至更高。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其涨幅也令人瞠目。

查处教师斩不断补课市场供需链条

补课,补也闹心,不补更闹心。这是学生和家长乃至老师的一个非常矛盾的心理。

“补课,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沈阳一位重点中学副校长认为,从教育本质出发,中学在节假日不应该补课,老师和学生应该有适当的休息调剂时间。但是,“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把握有限的时间进行复习,“补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虽有好处,但补课市场的虚火实在过旺,急需降温。多位接受采访的在职老师表示,时下,很多家长过于依赖补课提高孩子的成绩,并以此来“押宝”。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孩子在课堂上不认真学习,而指望回家“补课吃小灶”。其实,是否能够领会学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孩子成绩好坏的关键,因此应培养孩子在课堂“学扎实”。 “补课”只应是孩子某一科成绩十分差时的辅助方法,不能成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唯一途径。

另一方面,补课市场不全是 “虚火”,不能硬扑。辽宁省实验学校校长孟宪彬说过,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极其复杂,既有教育内部因素,又有教育外部因素,尤其是在当下外部因素在深深地影响着教育内部的运行,主要表现在: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就业压力反映到校内引起学生学习的竞争,社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日渐严重,陈旧的传统人才观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不断增加学校、教师的压力,社会对学校、对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等等。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以考试定成败,以考试论英雄,这种教育评价标准已经饱受诟病,更挫伤了不少激情学子。如何让学生从繁重的高考学业中解放出来,这才是教改的初衷。全面禁止补课,实现公平教育,这是给学生减压最具体又实惠的方式之一。但是,仅靠学校禁止补课还不能达到目标。如果学生还是整日要为考试、排名、升学担心的话,最后仍会形成“墙内不补,墙外补”,学生依然被围困在书本堆积的围墙内。

那么,能否像淡化GDP那样淡化升学率呢?经济发展淡化速度情节,才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同样的道理,人才培养淡化考分,才能够真正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现行高考以省为单位进行竞争,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全省上下一盘棋,才有可能真正让补课降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与“寒假补课市场潜入地下玩起隐身术”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寒假补课市场潜入地下玩起隐身术”还看
天津留守儿童新政策将其父母纳入
妈妈一巴掌8岁女儿没了打真的管
北京阅读季领读者培训再进幼儿园
霾天还让学生露天考试,学校责任
红色预警解除12月22日恢复正
猜你喜欢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始于5岁
宝宝耍赖你怎么办
小子,别和妈妈耍心眼
观察和评估幼儿
家庭冷暴力引发孩子心理问题
关注孩子的倾诉
孩子吃饭不乖怎么办
好奇心是智慧闪现的火花
反被孩子称“恶人” 含辛茹苦育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沟通不畅 家长应少说教多体谅
教三岁的宝宝学会自我介绍
小心“太好强”的孩子患上抑郁症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一)
父母应怎样正确对待儿童的恐惧心理
齐心协力让孩子拥有美丽心灵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二)
怎样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7岁,教育需要多些弹性
幼儿的“性游戏”一般有四种表现
三岁小儿问题多
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外因是主导
女儿被欺骗后
孩子害羞怎么办
小男孩的心理问题:阉割忧虑
太小入园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当宝宝说“我害怕”……
如何察觉孩子性萌动?
月子里的习惯——谈谈大徐的喂养经验
课堂不爱发言的几种心态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过度焦虑不利于考生复习
孕产育儿 妈妈的心是否“在场”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一)
哭和笑一样重要
爱好太多 学会取舍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三)
侵犯式“性游戏” 探究式“性游戏
幼儿贪玩好不好
“巧妙”拒绝孩子不可取
孩子逆反,天性使然
儿童手淫,父母莫焦虑
儿童心理教育自制力训练家庭手则
男孩生殖发育6大误区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虐待倾向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二)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幼儿缠人撒赖怎么办
独生子女的五种心理偏异
应怎样对待“较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