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

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

2015-01-20

学校本应当是最为纯净的文化乐园,学生们可以在学校里无忧无虑的学习。但是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事件却在打碎校园的有关责任单位必须采取措施,还给学生们一个纯净的校园。

校园暴力频现,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摄半裸照片、持刀威胁……这些触目惊心的细节被曝光时,难以想象是发生在本应平静安全的校园内。陕西吴起发生的高二女生对高一女生施暴的事件,近日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使校园安全这个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热点,暴力事件为何在校园频频出现?如何阻挡伸向孩子的“黑手”,还给未成年人一片没有阴霾的天空?

专家认为,应通过加强安保措施、推动校园安全立法等手段,尽早搭建起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打耳光、爆粗口、伤学妹……阳光校园怎频现暴力?

在陕西吴起的这起学生施暴事件中,多名高二学姐在宿舍内,对多名高一学妹殴打猥亵,甚至持水果刀威胁受害人称,如果将此事告诉老师或家长,就将拍摄的半裸照片外传。

关于此事件,网络热议的施暴原因是学姐收受商人钱财,胁迫学妹“卖处”遭拒绝。该原因是否真实,相关部门尚未给出答复。记者了解到,在校园安全已成社会敏感神经的今天,该事件的发生让不少人感到震惊。

另一个“打耳光”事件也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就在元旦小长假后的第一天,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几名身穿校服的女生,将一名女生围在屋内,轮流对其打耳光,在短短1分08秒的视频里,被打女生遭11次掌掴,丝毫没有反抗。事后调查发现,该事件发生在浙江省江山市第二中学,而原因仅仅是被打女生没有穿校裤。

记者了解到,类似“没有穿校裤”等让人不解的施暴理由并不少见。河南项城一留守儿童因作业未完成,全班2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授意下轮番上前扇耳光;广西武鸣一小学生,因值日时未擦黑板惹老师勃然大怒,被处罚自打嘴巴50次。

受到伤害的学生事后都对学校、老师或同学产生了恐惧,消除心理阴影并非一朝一夕,部分受害学生的性格、行为都发生了变化,难以融入正常交际。

有学生对暴力行为敢怒不敢言,只好默默记载在日记之中。一名网名为“小清新”的网友在论坛上晒出其儿子的日记,里面记录了班主任粗暴地对待学生的事情,并表示儿子以前乖巧、活泼开朗,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一问到语文学习就不由自主地身子发抖,露出害怕的眼神,还多次要求转校。”他认为,儿子言行发生改变与班主任的暴力行为有关。

面对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伤害,不少家长认为即使对教师、施暴学生进行处罚,恶劣影响仍不能消除,“我的儿子在学校被打后,不得不让孩子转学,换一个全新环境避免继续受到影响。”湖北一学生家长陈女士说。

是谁点燃了校园戾气?

校园戾气愈演愈烈,人们不禁要问,是谁放纵了这样的风气蔓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伤害案频发与法律规则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有关。

一些接受采访的学生和家长表示,虽然学校课堂中都有法律知识的教育,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树立法律意识,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在学校中常见的一些伤人恶作剧,学校往往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淡化处理,安抚受伤学生的同时忽略了对责任学生的教育,使他们未能意识到事态严重。而实质上,严重的伤害事故当事学生及其监护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也暴露出教育理念的错位,重视分数而忽视德育,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则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学生在缺乏尊重的环境中成长,并没有形成生命尊严的意识,因此遇到挫折时,走极端的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理同学间细微的矛盾。”熊丙奇表示。

有专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之一。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多可以看到当事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等。

多年前,教育部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门设置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对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并不多,即使是开展心理教育和服务的学校,也存在人手有限、缺乏重视难以普及的问题。”一名长期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教育专家表示。

外部防护不能少,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待加强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1月8日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校园安全专家研讨会上透露,《校园安全条例》正在起草中,“校园安全需全社会重视,只有社会安全,学校才会安全。”

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为了在学生心中构筑起内在防线,学校在为学生构建一道安全墙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比如身体不让能别人随便触碰、远离陌生人等,危险袭来时学生能够有警觉和防范意识,并且能够懂得紧急情况下如何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

致力于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姜健也认为,虽然现在学校保护的力度在逐步加大,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学生身心安全等存在很多不足。学校应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密切关注学生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现象,让学生敢于主动伸张正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屏蔽此推广内容来自浙江的律师胡先生则认为加快推进校园安全立法,配合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形成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才能堵住当前校园安全中潜在的漏洞。

“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反映出教育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滑坡,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培训,同样能给未成年人带来正面效应。”专家表示,应让老师形成正确的意识,从根源上杜绝发生侵害青少年的可能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与“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还看
13岁网瘾少年两年时间犯下20
2016中国国际电商博览会充满
17岁女生离家出走到男网友家过
5岁男孩不慎跌入30米深洞救援
教育部:19个城市逐步推行小学
猜你喜欢
怀孕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吃螃蟹?很多人想错了
宝宝叛逆期 2~5岁:独立宣言
备孕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养狗!
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
孩子幼时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对人际关系影响
三种老人不适合带娃,再不好意思也要学会拒绝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不同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孩子太“臭美”需要正确的引导
看电视对儿童影响有多大?电视容易制造“脑残”
父性教育缺失,容易让孩子敏感多疑
孩子胆小 或是因为妈妈性格焦虑
孩子发脾气 家长该如何应对
家长该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
二胎妹妹被妈妈教训后躲在哥哥怀里,网友:太有爱了
最好的教育是,当孩子悲伤、愤怒或害怕时有我们陪你度过
汪康夫冤案最新通报 10名女同学54年后否认被老师强奸
秋天到了,怎么判断孩子冷不冷?
5个妙招教你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1岁半到2岁半:拒绝的年龄
备孕的时候,什么样的工作不能做?
森碟幼儿园做主持很紧张 宝宝表现力该如何培养
育儿的过程中,爸爸的角色有多重要?
备孕时检查下子宫有多重要!
父母如何让与抑郁孩子交流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更容易焦虑
被欧美称为“合法的白色毒品”,糖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危害?
这几种食物青春期可以多吃,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
宝宝叛逆期有何表现 家长如何应对
如何提高宝宝的交往能力
成为准妈妈是有信号的,你捕捉到了吗?
宝贝大脑发育缓慢有这些现象,看看你家宝贝“中招”了没
培养男宝宝“男子汉”特质的重要性
学生自杀案例增加 三成孩子习惯憋着心事
Papi酱官宣复出:孩子笑,娘发掉!
鲜奶和包装奶,哪个更适合宝宝喝?
这3种食物可能是导致宝宝瘦小不长个的“罪魁祸首”!
多做4种游戏 训练宝宝五感
宝宝叛逆期 8个月的烦躁您感到陌生
宝宝什么时候吃盐?吃多少?
为什么要让孩子多练习趴,好处多到你想象不到!
孩子进入叛逆期怎么办
孕妈要警惕,这几种胎动是宝宝在求救!
人生第一个叛逆时期 1岁半到4岁半:长脾气了
父母最伤害宝宝自信的口头禅
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什么是“黄金性格”?十招打造宝宝的“黄金性格”
注意观察宝宝性格变化 有助培养宝宝的良好心理
7岁小孩的寒假里,妈妈让他做了376套卷子
立秋给孩子“贴秋膘”,建议多吃这4种食物
父母该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