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

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

2015-01-20

学校本应当是最为纯净的文化乐园,学生们可以在学校里无忧无虑的学习。但是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事件却在打碎校园的有关责任单位必须采取措施,还给学生们一个纯净的校园。

校园暴力频现,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摄半裸照片、持刀威胁……这些触目惊心的细节被曝光时,难以想象是发生在本应平静安全的校园内。陕西吴起发生的高二女生对高一女生施暴的事件,近日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使校园安全这个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热点,暴力事件为何在校园频频出现?如何阻挡伸向孩子的“黑手”,还给未成年人一片没有阴霾的天空?

专家认为,应通过加强安保措施、推动校园安全立法等手段,尽早搭建起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

打耳光、爆粗口、伤学妹……阳光校园怎频现暴力?

在陕西吴起的这起学生施暴事件中,多名高二学姐在宿舍内,对多名高一学妹殴打猥亵,甚至持水果刀威胁受害人称,如果将此事告诉老师或家长,就将拍摄的半裸照片外传。

关于此事件,网络热议的施暴原因是学姐收受商人钱财,胁迫学妹“卖处”遭拒绝。该原因是否真实,相关部门尚未给出答复。记者了解到,在校园安全已成社会敏感神经的今天,该事件的发生让不少人感到震惊。

另一个“打耳光”事件也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就在元旦小长假后的第一天,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几名身穿校服的女生,将一名女生围在屋内,轮流对其打耳光,在短短1分08秒的视频里,被打女生遭11次掌掴,丝毫没有反抗。事后调查发现,该事件发生在浙江省江山市第二中学,而原因仅仅是被打女生没有穿校裤。

记者了解到,类似“没有穿校裤”等让人不解的施暴理由并不少见。河南项城一留守儿童因作业未完成,全班2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授意下轮番上前扇耳光;广西武鸣一小学生,因值日时未擦黑板惹老师勃然大怒,被处罚自打嘴巴50次。

受到伤害的学生事后都对学校、老师或同学产生了恐惧,消除心理阴影并非一朝一夕,部分受害学生的性格、行为都发生了变化,难以融入正常交际。

有学生对暴力行为敢怒不敢言,只好默默记载在日记之中。一名网名为“小清新”的网友在论坛上晒出其儿子的日记,里面记录了班主任粗暴地对待学生的事情,并表示儿子以前乖巧、活泼开朗,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一问到语文学习就不由自主地身子发抖,露出害怕的眼神,还多次要求转校。”他认为,儿子言行发生改变与班主任的暴力行为有关。

面对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伤害,不少家长认为即使对教师、施暴学生进行处罚,恶劣影响仍不能消除,“我的儿子在学校被打后,不得不让孩子转学,换一个全新环境避免继续受到影响。”湖北一学生家长陈女士说。

是谁点燃了校园戾气?

校园戾气愈演愈烈,人们不禁要问,是谁放纵了这样的风气蔓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伤害案频发与法律规则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有关。

一些接受采访的学生和家长表示,虽然学校课堂中都有法律知识的教育,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树立法律意识,没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在学校中常见的一些伤人恶作剧,学校往往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淡化处理,安抚受伤学生的同时忽略了对责任学生的教育,使他们未能意识到事态严重。而实质上,严重的伤害事故当事学生及其监护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也暴露出教育理念的错位,重视分数而忽视德育,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则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学生在缺乏尊重的环境中成长,并没有形成生命尊严的意识,因此遇到挫折时,走极端的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理同学间细微的矛盾。”熊丙奇表示。

有专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之一。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大多可以看到当事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等。

多年前,教育部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门设置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对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并不多,即使是开展心理教育和服务的学校,也存在人手有限、缺乏重视难以普及的问题。”一名长期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教育专家表示。

外部防护不能少,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待加强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1月8日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校园安全专家研讨会上透露,《校园安全条例》正在起草中,“校园安全需全社会重视,只有社会安全,学校才会安全。”

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为了在学生心中构筑起内在防线,学校在为学生构建一道安全墙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比如身体不让能别人随便触碰、远离陌生人等,危险袭来时学生能够有警觉和防范意识,并且能够懂得紧急情况下如何使自己受到的伤害最小。

致力于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姜健也认为,虽然现在学校保护的力度在逐步加大,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学生身心安全等存在很多不足。学校应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密切关注学生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现象,让学生敢于主动伸张正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屏蔽此推广内容来自浙江的律师胡先生则认为加快推进校园安全立法,配合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形成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才能堵住当前校园安全中潜在的漏洞。

“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反映出教育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滑坡,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培训,同样能给未成年人带来正面效应。”专家表示,应让老师形成正确的意识,从根源上杜绝发生侵害青少年的可能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与“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谁来为未成年人撑起安全“保护伞””还看
妈妈注意!冬至吃汤圆:宝宝怎样
倡议:为叙利亚地区儿童寒冷而募
第九届欧亚·中国郑州国际幼儿教
乐动亚洲,2016亚洲乐园及景
亚洲(最大)游乐盛会-AAA展
猜你喜欢
北京投入2亿元资金启动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教师因5岁女童答不上问题踢伤其下体(图)
法制办负责人就《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答记者问
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
河南将投七亿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食堂
教育部:将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 规范幼儿园收费
如何“穷养儿子富养女”?
全国团组织建\"七彩小屋\"成农民工子女精神港湾
中小学又要期中考了 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应对春季病毒入侵 顶呱呱宝宝需内外兼修
骨汤还是鱼肝油?宝宝成长误区提示
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耐心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心
着手准备重庆小升初最需要了解的信息
英国14岁少年模仿电视剧情节弑母
甘肃把好幼儿园保教人员\"入口关\" 实行持证上岗
聚焦北京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纷繁图景和现实困境
不当教育方式逼娃作假
微宝贝回应妈妈压力大,郑玉巧向80后父母面授育儿经
假扮孩子哭为饵 跨国犯罪团伙电话敲诈心急父母
杭州某中学因高考将近规定男女生不得独处
学生营养餐问题频现 如何让学生吃足吃好3元钱
乌鲁木齐突击检查“小饭桌” 不达标的坚决关闭
北京出现“空中”幼儿园 数十幼儿楼顶玩耍
家长要当心 伪早教害人不浅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发布 规定校车享特殊路权
国内首个关注少年儿童教育与成长奖学基金设立
中教论坛:青少年不能只在课堂上接受科普
上海\"十二五\"为青少年发展\"规划\"出更美好生活
年轻父母每年花数万为孩子报兴趣班 只为找玩伴
上海:“绿色”尺子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体检”
小升初必读:上初中前要了解的那些事
上海首次将性知识教育写入青少年发展五年规划
湖北:70万中小学教师真情架起家校和谐沟通桥
媒体关注女强男弱现象:男孩缘何缺少阳刚气?
视频“巨人世界初体验”启发了谁?
新华时评: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拥抱春天
小学生每天背古诗文起争议 专家称要掌握好分寸
合力消除“乙肝宝宝”入园歧视 还孩子美好童年
南京市严禁小学组织入学考试
青岛启动\"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让孩子吃得安心
“疯狂的学前班”何时能降温
吟诗学礼迎清明
老师因学生未完成作业将学生打伤 坚称其没打错
家校联手过度保护孩子个性越来越脆弱
10岁女孩产子是低龄生育还是性教育薄弱?
电子产品让孩子很受伤
早教培训观察:\"育人\"还是\"圈钱\"?
学生集体“焚书”害羞了谁?
杂技团少年苦练5年方能登台 家长不忍看孩子训练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