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资讯 >学生体质下降谁之过?
2013-10-09
近日,教育部网站上公布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将作为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昆明市更明确提出,如果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3年下降,相关县级教育局局长将被严厉问责。
确实,近年来由于学校体育课大量缩水,中小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中长跑成绩下降了10%,立定跳远成绩下降了1到3厘米,近视率接近90%。而据媒报道北大2011级学生军训两周,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体育课缩水,学生体质下降究竟是谁之过?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体质急剧下降与近年来中小学校体育课不受重视有莫大关系,其他原因还包括应试教育主导一切,体育课被挤,体育课程设置单一等等。然而在独生子女普遍化的今天,体育教育的风险性又被人为夸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体育课怎样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呢?
探因
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孩子体质差,一降温就感冒,小小年纪就成了近视眼,这可怎么办?”很多家长为此感到焦急。
对孩子体质的焦虑并不仅是个别家长。广州黄埔区教育局局长张灿华在黄埔微博上发表的文章中也表示担忧:我多次到现场观摩学生的体育中考,看着一个个营养状况超好,但缺乏锻炼习惯、缺乏运动能力、缺乏肌肉力量的孩子,心里激起一阵阵的担忧:以后谁来保卫我们的祖国?这是不是对人类的犯罪……
据公开的《2010年广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广州有27.7%的学生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半小时,不到两成学生能达到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大大低于教育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这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谈起孩子身体素质的连年下降,广州86中学分校体育教研室主任赖志达不无忧虑地表示。“从小学就开始要排名,家长不敢让孩子在体育上花时间。”
《报告》还称,虽然93%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孩子成绩不理想,会断然阻止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而7%的家长不支持甚至反对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记者在越秀区采访,不少体育老师反映体育课程经常要给文化课程让路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广铁一中陈老师坦言,基本上考前一段时间体育课都要被停掉,而平时教学中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也是体育课。
沉迷于网络游戏懒于体育运动
“孩子体质下降,自己也要负一定的责任,独生子女怕吃苦又沉迷于网络游戏,体育运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广州石化小学体育教研室主任郑旭说。
郑旭认为,体育项目都比较累,不少学生疏于或懒于锻炼,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电子产品。
“你能跑3000米或1500米吗?”“有点难。”“没有试过。”这是记者近日在随机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回答。不少学生表示虽然学校运动会上也有中长跑,但那更多的是体育特长生们的“秀场”,自己很少挑战这一高难度项目。当记者问他们,学习累了以什么样的方式放松休息,大多数人的回答是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
在赖志达看来,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过于溺爱孩子,生怕孩子累着磕着。“所以,现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主要还是依靠学校,如果学校再不重视,孩子就完了。”
对策
将体育引入考试
为了遏制学生体质下滑,广州中考引入了体育考试。此举受到部分人的欢迎,有教育界人士称,将体育引入中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考试是当下学校教育最重视的、也是唯一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办法。
张灿华是“挺考派”,他说,“体育考试很有必要,但关键是怎么考,怎样才能真正考出学生的运动兴趣、习惯和基本运动技能,不只是运动成绩的比拼。”
确实,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业水平考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指挥棒。“现在我们的情况是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初中的学生身体素质是最好的。”一名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初中升高中时,体育成绩要纳入考试范畴,所以不少初中对体育项目抓得很紧。
据了解,广州中考已拿出一些具体举措。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此前透露,2013年广州中考体育考试将改为统一考试加学生体质综合素质评价,各占50%比例。必考的200米跑将改为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选考分为跳和投,“跳”包括立定跳远、三级连续蛙跳和一分钟跳绳;“投”包括投掷实心球、推铅球,考生各选一项。
“说实话,我现在有些担心,中长跑定为必考后,到时学生会不会出现一些问题?”赖志达说。
赖志达认为,运动长跑是学校历年来的常规项目,现在的学生身体不行就更应该跑,不应该逃避。但小学没有坚持长跑锻炼突然在初中增设考试也是很危险的。
不过,也有体教界人士担忧,将体育列为考试科目,仍然会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而据记者了解,为应对体育中考,广州已出现了加强班、冲刺班,培训费用不菲。
设计丰富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总能帮他找到一项适合的运动。”郑旭老师认为,如果学校有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一贯制教学的形式有利于实行模块教育形式,培养孩子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学生自小学始即可从学校开设的体育模块中选择一至两个运动项目学习,一直连贯地学到高中。比如学生选择修习羽毛球模块,学生在6到12年中即会跟着同一名专业体育教师连续修习,这样这名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远较其他学生更强的羽毛球运动技能和素养,而且必然会培养起对羽毛球运动的浓厚兴趣与习惯。”
“要设计更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还没有自愿锻炼身体的觉悟,需要体育老师多费点心思,培养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郑旭表示。
郑旭说,自古以来,游戏就是一种吸引人们参与娱乐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新的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体育游戏来支撑。体育游戏有利于学生的视觉、听觉、四肢及肌肉运动的协调,有利于培养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提高耐力、坚持力、控制力和适应能力,促进骨胳、肌肉的发展。
郑旭告诉记者,石化小学除了举办体育节外,还举办游戏节,学校还编出了《体育游戏教程》,其中有发展反应能力游戏,发展身体力量游戏,有发展平衡、协调和灵敏素质游戏,集中注意力游戏、发展智力的游戏,培养协作能力游戏等等,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游戏节成了学生们最开心的节日。
样本
每月一竞赛、每校一特色、每生一特长、每天一小时
黄埔区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矫捷有力的五步拳、喜庆欢腾的扇子舞、活力四射的啦啦操、令人耳目一新的跳绳展示……11月20日至23日,黄埔区第28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在区体育中心举行,50所学校、1100多名学生参加了23个大项目的角逐。
此前是黄埔各中小学的体育节,为期一个月的体育节上同学们不仅共聚一堂“互晒”体育绝活,还选出参加区运动会选手。随着体育节和运动会的举行,黄埔区“阳光体育运动”走进了各中小学校园。
“阳光体育运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黄埔区教育局局长张灿华告诉记者,为营造促进学生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黄埔中小学近年来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月一竞赛、每校一特色、每生一特长、每天一小时”,大力普及特色项目,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鼓励学生们奔向操场、亲近自然、走到阳光下。
黄埔还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结合校情每天上午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创设丰富有趣的学生体育活动。比如夹气球接力赛、大脚板接力赛等。阳光体育大课堂时间,学校的操场上到处都是开展各项运动的学生欢快的身影、灿烂的笑脸。
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学校必须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并正式列入课程表和教学计划。学校体育学科组要积极组织并开展学生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黄埔区还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充分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确规定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2年级每周必须安排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必须安排3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必须安排2节体育课。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年龄、生理特点和运动技能发展规律,科学制定教学计划,选择能有效增强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的教学内容,实施以身体锻炼为主的体育教学,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性,杜绝放羊式教学。
黄埔区还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经费投入。将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确保区教育部门每年不少于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组织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区体育部门每年预留专项经费支持学校有效开展体育工作;学校每年办公经费不少于5%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另外,还挖掘地方体育资源和传统项目优势,聘请当地优秀体育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到学校担任兼职体育教练。
启动体质健康测试引导学生增强体质
11月14日黄埔区还全面启动局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探索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机制,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列为学校考评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权重不低于教学质量监测的考核权重。
据了解,黄埔区委托广东教育学会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为该区31所公办中小学校统一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其中,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将测试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四项;小学五、六年级,初、高中学生将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立定跳远、握力五项。
张灿华表示,从今年起,黄埔区属中小学生每年都将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将上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学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
近年来,学生体质问题被媒体关注甚多。近日,武汉、西安、南京等多所高校运动会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深圳市区两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今年也取消了长跑项目,最长距离1500米。有关部门和学校解释,取消长跑是出于无奈的“不得已”之举,主要是担心学生受伤出事。中国学生体质下滑再一次引发社会热议。
体育对孩子们到底有多重要也再次成了热点话题。当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之际,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身体强则民族强,国家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仅在体育上打了翻身仗,青少年身体素质也大大提高。然而今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盛行,多数学校也忽视了体育中蕴涵的教育功能。
笔者在学校采访,与学生交流体育教育,几乎没有学生能说出他们通过体育课培养了什么样的意志品质和乐趣。体育只被定义为让学生动一动,恢复疲劳的课程。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为: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三成。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美国63%的水平。
有专家认为,全国3亿多未成年人,最薄弱的发展环节之一是健全人格。就是由于我国少年儿童锻炼明显不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令人忧虑。调查表明,过去20年,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心理和沟通障碍、网瘾和自杀问题逐年增多。如果我们的新一代体质虚弱、脾气古怪、缺乏责任感、不善于合作、攻击性太强,仅仅是一些成绩高分、身心“软骨”的孩子,这怎能不让人发愁?
然而我们再来看看权威的研究就知道,体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建立健全人格有多重要: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研究表明,学校中有体育课的学生在数学和阅读考试中比那些没有体育课的学生成绩要好。另有研究人员发现,无论男孩女孩,在计入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和自尊心强弱等因素后,心肺功能更强健的孩子都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哈希姆认为,这是因为心肺功能强健的孩子能获得更多氧气。当心肺以更高的能力工作时,大脑运转得以处于巅峰状态。体育的功能不仅是强身健体。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让学生懂得尊重和遵守规则,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全面的观察能力。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有一个宗旨——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因为他们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什么是体育?伊顿公学认为,体育的要素是团队合作,是顽强拼搏,是忠于职守,是崇尚荣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化指标——体育的核心是人格塑造。
确实,体育课中融入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意志品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心理素质。人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如何去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能否承受挫折,同样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是训练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课堂。
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们普遍重视运动,这种理念值得我国借鉴。据了解,在美国大学入学实行的多元评价体系中,一名在中学运动队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获得的评分可能达40分,而一名高考满分者得到的评分只有25分,可见美国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真正的运动能力以及与大学培养目标的结合,所以学生们在中学里都参加某个运动队。因此,不少专家都在呼吁要改革国内学生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改革学校不重视体育的现状。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这样赞美体育运动:“你塑造的人体是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体育的魅力应该让孩子更多地领略,让孩子从小养成终生受益的运动习惯。这些,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使命。
上一篇:河北哈佛摇篮幼儿园老师咬伤幼儿:
下一篇:广州地铁“大便弟”旁若无人在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