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在中小学强化“生命教育” 避免伤害他人或自身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代表建议在中小学强化“生命教育” 避免伤害他人或自身

代表建议在中小学强化“生命教育” 避免伤害他人或自身

2020-08-19

据查字典网小编了解,在日本,在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这件事上,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日本的幼儿园、小学的院子里,一般都会种一些蔬菜和花卉,教室里还有养一些昆虫、小鸟、小兔子等小动物。学校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接触生命、感受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去尊重生命,哪怕只是一株植物。

国内生命教育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了不好的现象。不论是中学生虐猫、还是校园暴力、或是学生杀母,都没有重视生命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从科学理性的教育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继而尊重生命,树立对珍视生命的价值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生命教育这一课,希望学校能给我们的孩子补上。

近日,两会期间关于生命教育的提议,成为热议话题:研发生命教育课程教材,并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建议,研发生命教育课程教材,并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他认为在现行课程中,中小学品德、体育与健康均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等课程内容。但现阶段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生命教育系列性知识体系和结构。如果中高考中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考查,就能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其高度重视。

近年来,未成年人弑亲案件、校园欺凌事件、未成年人自杀及违法犯罪案件等多次被媒体曝光。有教育界人士指出,此类案例和问题的背后,既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安全自护等方面教育缺失的体现,更有生命教育亟待补课的警示。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加强生命教育可以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他人或自身。

尤立增代表的这一建议,对学校强化生命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大好时机。教师和家长可以借机教育孩子不仅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护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自然界。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饮食、锻炼身体、趋利避病的良好习惯,保持生命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至于生命教育是不是要编写教材,是否要单独纳入课程体系,或者在中高考进行考查,笔者认为有待商榷。当前,中小学生课程除了国家课程外,还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如果再把生命教育当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势必会增加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事实上,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并不缺失,相关内容已融入了日常教育过程的诸多方面,同时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比如,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8年还开展了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不少省份如黑龙江、湖南、上海、云南等地,也颁发了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指导性文件,等等。

尽管生命教育很重要,但不一定要以课程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生命教育重在体验。比如,教师不妨以这次疫情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让学生探究疫情是怎样爆发的、如何控制疫情等方面的知识,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生命教育的目标。在教育实践中,除了课程化的教育方式外,设计科学、针对性强的家庭教育和更大范围内的其他社会教育方式与内容,其效果并不比课程化教育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与“代表建议在中小学强化“生命教育” 避免伤害他人或自身”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代表建议在中小学强化“生命教育” 避免伤害他人或自身”还看
母婴通吃欲拿下全市场伊威携萌店
3岁孩子午休不睡觉幼儿园老师在
幼儿园老师在男童头上放鞋家长起
北京向校园浪费宣战
北京向校园浪费宣战“组合拳”有
猜你喜欢
长不高有肯能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从心理上解决孩子的入园难
从宝宝的涂鸦来判断宝宝的性格
如何应对冒险宝宝?
爱笑的孩子聪明
了解婴儿时期宝宝的情绪
独生子女的几大性格心理障碍
谁能读懂宝宝
宝宝逆反心理,家长多关爱
孩子微笑隐藏的秘密
婴儿的气质有哪几种?
充足的睡眠使孩子身心健康
婴儿心理发育的三个阶段
剖腹产的孩子易患多动症
孩子是因为我们而改变的
怎样安抚宝宝的不满情绪?
和孩子说话要注意技巧
孩子为什么会做“两面派”
让新生儿告别“夜哭郎”?
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4个小方法正确教育性格固执的孩子
婴儿也具有同情心和嫉妒心
妈妈如何调节宝宝的坏情绪?
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
我们该拿内向宝宝怎么办?
几种安抚宝宝的方法?
解码不同孩子的性格差异
避免与宝宝产生对立的10招
选保姆要慎重否则会使孩子孤僻
解码内向宝宝
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时期
婴儿哭了 您是抱还是不抱?
宝宝逆反是开始独立的表现
如何应对幼儿的反抗行为
天才宝宝应具有的心理基础
洞察宝宝心理的亲子游戏
如何纠正宝宝口吃?
不容忽视的儿童心理健康
父母应注意孩子社会情感的培养
看看你的宝宝属于哪种性格类型?
孩子的依赖性过强会有哪些危害?
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
12种方法让宝宝告别乘车哭闹
观察孩子的兴趣 合理安排孩子的未来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孩子打架父母该怎么办
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告别说梦话
孩子为什么做事拿不定主意?
晚上不让孩子再粘妈妈睡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