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治病有风险,家长送医的时候也要谨慎治疗方法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灌肠治病有风险,家长送医的时候也要谨慎治疗方法

灌肠治病有风险,家长送医的时候也要谨慎治疗方法

2020-08-13

提起灌肠,估计大部分家长都很熟悉,因为这种给药方式,在一些小诊所异常流行。

它不仅发热、感冒、腹泻都能治,用的药也是五花八门,冰水、头孢、利巴韦林、金银花、板蓝根

但流行并不代表没风险:

最近查字典网小编看到一则新闻,江西7月大的男宝鹏鹏,因发热被爸爸带到家附近的小诊所看病,诊所医生表示灌肠才能好得快。

于是,由护士操作,给孩子进行了两次灌肠,结果第二天,孩子突然死亡!

1.为什么很多家长愿意选择灌肠?

事故频发,也间接说明灌肠在家长圈有市场。

家长们为什么愿意选择它呢?

答案很简单:不打针、不吃药、用了有效。

但不打针不吃药的治疗方式,就是安全的吗?还真不一定。

灌肠是将肛管插入肛门,将药物或液体通过肛门注入肠道,以达到治疗或者清洁的目的。

简单来说,是一种肠道清洁,或给药的方式。

说实话,它在正规医疗机构给婴幼儿治疗时很少见。

少见不是没原因,因为它有很多风险!

2.灌肠退热都有哪些风险?

◆ 不好把握药量

给孩子用药是需要十分谨慎的,用多用少都需要精确计算。

但灌肠给药的方式却不好控制药量,一方面是药品说明书没有指出直肠用药的规范剂量;

另一方面是灌肠给药的方式操作复杂、容易外泄。

相对来说,口服或打针的给药方式,更能精准给药。

◆ 容易造成肠道损伤

孩子的肠道壁很脆弱,灌肠时,如果操作人员操作不当,轻则造成孩子肠道出血、穿孔,重则出现生命危险。

尤其是一些小诊所,很可能存在灌肠设备不完善、操作人员手法不娴熟,甚至根本未取得相关从业资质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会增大孩子受伤的风险。

除此之外,灌肠还可能打破宝宝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肠道感染,导致病上加病。

说完风险,我们再来说说用了有效。

3.灌肠退热真的有用吗?

相信我们身边都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孩子发热,家长带孩子去做了灌肠,然后热就退了。

看起来好像确实是灌肠的功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说是灌肠的功劳,倒不如说是孩子自己的功劳。

因为孩子发热多是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都是自愈性疾病,不吃药自己就能好。

此外,把冰盐水从孩子肛门里打进去流出来,肯定会带走一部分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有时,诊所医生还会在灌肠药物加一些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药物吸收后也会起到退热效果。

说灌肠有用,倒不如说是冰水、退热药物有用。

可有口服剂型不口服,让孩子饱受折腾、白受罪,甚至面临更多风险,真的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吗?

宝宝发热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灌肠退烧,而是看精神状态。

如果精神状态不好,即使是低热,那么也需要给宝宝使用退热药;

如果精神状态好,即使是39℃,也是可以监测的。

对于3月龄,体温38℃的宝宝,建议积极就医。

4.什么情况下才会真正用到灌肠?

灌肠作为一种给药方式,既然存在了,肯定有存在的必要。

灌肠退热不可取,但不代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当孩子真正需要的时候,请家长们不要盲目拒绝。

◆ 清洁肠道

如巨结肠和严重便秘的宝宝,需要通过生理盐水灌肠来帮助排便。

◆ 一些特殊检查或治疗

检查如:患巨结肠的孩子,在做造影检查时,需要通过灌肠把造影剂打入肠道帮助显影;

治疗如:患肠套叠的孩子,需要通过灌肠把水或气体从肛门打入肠道,把套进去的肠子冲出来。

◆ 专门通过直肠给药的药物

如开塞露,把药物挤入直肠,刺激直肠从而引起排便。

生病如果需要打针吃药,就一定要打针吃药。

为了不打针吃药而去尝试其他治疗方式,看似更轻松,还有效,实则可能潜藏着看不见的风险。

说实话,查字典网小编并没有给自己宝宝用过这样的治疗方法,看着就有些不放心,所以我建议孩子生病还是尽量送到医院检查,科学治疗。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与“灌肠治病有风险,家长送医的时候也要谨慎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灌肠治病有风险,家长送医的时候也要谨慎治疗方法”还看
罕见强寒潮天气来袭杭州中小学幼
南京新村小学开展"小荷花"灯会
第二届中国(厦门)国际婴童产业
"我支持安徽婴童展"最佳上镜奖
成都奇葩寒假作业:每天2000
猜你喜欢
科学营养的早餐 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
猪佩奇里的家常事,教给家长们最简单的育儿道理
饭渣宝宝的救星 10大妙法解决我们的孩子吃饭坐不住
中国人“坐月子”是大事 日本人不坐月子
自然光线对近视有天然预防作用
五六岁孩子“行为能力倒退”是怎么回事
积木最适合开发大脑 搭积木像科学家的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处罚政策
新生婴儿护理 夏季选择什么样的衣服
母乳喂养宣传日 “母乳喂养,给宝宝更多保护”
孩子分房睡一定要科学 孩子心理更健康
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年底前必须完成
育儿分析丨懂幽默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夏季带孩子去户外,一定准备好这三点
应酬场合上不适合把孩子托付给这三种人
夏季喂养要知道:小宝宝的食物千万别放冰箱
自闭症来自先天,世界需要给他们多一些宽容
孩子不爱看阅读? 针对不同的年龄选择绘本
新生儿“举手”睡姿要纠正吗?投降式睡姿学问大
美国新生儿数量创35年来新低 未来3天降半旗志哀逝者
看看有哪七种教育会毁掉女孩的未来
幼小衔接具备哪些能力 教育专家给出4点总结
2020520是表白日 跟小编一起对亲爱的她/他表白吧
重视过敏问题但不过度焦虑 家长要“慧”爱孩子
全国婚检率上升至61.1% “建议夫妻合休产假”冲上热搜
全国学生营养日:您家孩子吃对了吗?
辣妈帮8周岁主题#我是多元辣妈# 引领妈妈走向卓越
今日小满 节气里的宝宝营养饮食和节气小知识
1岁宝宝的安全感建立期,父母要多陪伴多宠溺
过度晒娃不安全 正确晒娃一定考虑这四点
上海学生肥胖率为15.2% 5个男生中有一个“胖墩儿”
教育支出超过过半收入,焦虑袭扰中国家庭
短视频+教育”成新方向 字节跳动的“教育王国”已现雏形
孩子长高不全靠遗传 简单3招让孩子长高个子
大热天,坐月子到底能不能开空调?
爸妈,拜托,7岁前请和我在一起。
拥有这些特质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
父母必看 有哪8大战术可以巧妙化解孩子任性
全国婚检率上升至61.1% 平均疾病检出率约8.5%
宝宝人生第一次体检,都要注意什么
宝宝上幼儿园 家长如何了解幼儿园的一天
沙眼对儿童视力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父母不可不知的10宗罪 扼杀聪明宝宝
王小骞女儿以德报怨,善良可以这样遗传
两会2020 灵活就业女性退休新规定的提案
孩子16岁前父母做完这四件事,将来的孩子就没有将来的希望了!
家长6年时间总结:报兴趣班的8点建议
3—4岁逻辑思维敏感期 家长如何培养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不当老师 可记入不良诚信记录
国家卫健委:复课后应筛查学生视力 拒做眼镜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