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给宝宝做抓握练习,有助于宝宝打开手掌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家长经常给宝宝做抓握练习,有助于宝宝打开手掌

家长经常给宝宝做抓握练习,有助于宝宝打开手掌

2020-08-0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紧握着拳头的,似乎在宣告这个世界他来了。而且据查字典网小编观察,这个动作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宝宝出生3个月后依然紧握拳头,家长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即便宝宝不是患了脑瘫,也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肢体协调能力。

为什么要及时张开宝宝紧握的手?

1,握拳是宝宝在母体的招牌动作

宝宝握拳是在母体中养成的习惯,是宝宝的招牌动作。宝宝从母体中来到这个世界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这个招牌动作,需要一个逐渐适应,习惯的缓冲期。因此宝宝出生后头两个月紧握拳头也是正常行为。

由于新生儿的屈肌比较强,握拳是招牌动作,那么一般情况下家长如果轻轻扒开宝宝的小拳头,宝宝的手指可以灵活活动,而如果家长扒开宝宝的拳头比较困难或是扒开后宝宝的手指比较僵化。家长们需要注意了,不妨咨询医生。

2,打开宝宝手掌的重要性

手指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运动神经系统的良好发育。

手指自如活动后,可以锻炼宝宝的感官系统能力,提高宝宝的视觉和触觉思维能力。

手指自如活动后,宝宝可以较早进入到空间敏感期,与环境产生互动,这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既然宝宝打开手掌能对宝宝产生那么多影响,那么家长应该从哪方面着手,打开宝宝的拳头呢?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张开双手?

想要打开宝宝紧握的双手,务必要跟宝宝进行手上的互动。让宝宝主动产生抓握东西的意识,锻炼宝宝的运动感知系统。

1,舒展宝宝的手

上过育儿班的李女士平日很注重孩子的手部锻炼,她在给宝宝洗澡时,总是会将自己的手指伸进宝宝的拳头里,来回转动手指,让宝宝练习抓握能力。

就像李女士那样,是个不错的刺激孩子舒展拳头的方法。

此外家长在喂奶时可以握住宝宝的小手,还可以轻抚和摇晃宝宝的小手。如果宝宝想要抚摸家长的身体,家长不要阻止宝宝,要让孩子尽情抚摸。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2,按摩宝宝的手

宝宝在得到吃完饭后,可以按摩宝宝的小手,刺激宝宝的触觉神经。宝宝身心放松,小拳头就舒展开了。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手指一根一根打开再合拢,轻抚宝宝的手掌。

家长可以用小玩具引诱宝宝,让宝宝努力伸手抓握,通过这个练习可以锻炼宝宝的空间感知力。

3,让宝宝玩玩具

出生3个月后的宝宝已经可以随意伸展手掌了,此时家长可以将小玩具放入宝宝的手里,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如果宝宝可以将玩具拿在手里玩耍,那说明宝宝的抓握能力基本没有问题。此时,家长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进阶练习,比如说将玩具放在宝宝不远处,让宝宝自己抓取玩具。

宝宝出生后,一时难以改变在母体中养成的招牌动作握拳,家长可以通过给宝宝的手部按摩,让孩子抓取玩具等方法让孩子展开握紧的拳头,促进孩子大脑运动感知神经的健康发育。

查字典网小编警告:如果出生4个月后,宝宝仍然难以张开拳头,家长则需要注意了,必要时则需要带宝宝就医问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与“家长经常给宝宝做抓握练习,有助于宝宝打开手掌”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家长经常给宝宝做抓握练习,有助于宝宝打开手掌”还看
未来5年预计新增“二孩”5万人
2016北京最大幼教展将在11
四川师范大学:培养研究实践型卓
幼童幼儿园内被虐打教育局:打人
受台风莎莉影响三亚中小学及幼儿
猜你喜欢
应怎样对待“较真”的孩子?
小心“太好强”的孩子患上抑郁症
关注孩子的倾诉
小子,别和妈妈耍心眼
幼儿缠人撒赖怎么办
太小入园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儿童心理教育自制力训练家庭手则
课堂不爱发言的几种心态
女儿被欺骗后
过度焦虑不利于考生复习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二)
反被孩子称“恶人” 含辛茹苦育孩子
独生子女的五种心理偏异
小男孩的心理问题:阉割忧虑
齐心协力让孩子拥有美丽心灵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三)
三岁小儿问题多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侵犯式“性游戏” 探究式“性游戏
儿童手淫,父母莫焦虑
幼儿的“性游戏”一般有四种表现
宝宝耍赖你怎么办
父母应怎样正确对待儿童的恐惧心理
怎样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一)
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外因是主导
孩子逆反,天性使然
好奇心是智慧闪现的火花
男孩生殖发育6大误区
“巧妙”拒绝孩子不可取
哭和笑一样重要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爱好太多 学会取舍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二)
月子里的习惯——谈谈大徐的喂养经验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一)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虐待倾向
教三岁的宝宝学会自我介绍
孕产育儿 妈妈的心是否“在场”
幼儿贪玩好不好
当宝宝说“我害怕”……
7岁,教育需要多些弹性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家庭冷暴力引发孩子心理问题
孩子吃饭不乖怎么办
孩子害羞怎么办
观察和评估幼儿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始于5岁
如何察觉孩子性萌动?
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沟通不畅 家长应少说教多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