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资讯 >孩子犯错,家长总是忍不住“吼叫”,3招轻松化解情绪失控
2020-08-07
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未出生的时候都幻想过一家三口周末一起旅游,饭后一起散步的温馨画面,而当孩子出生后,调皮捣蛋变成了熊孩子,大多数人都很难保持一个好脾气,忍不住对孩子吼叫,然而效果也并不好,而当情绪平复,后悔莫及。
那么,为什么孩子犯错,家长总是忍不住吼叫
踢猫效应的影响
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很好的处理,那这种坏情绪就会拧成一根链条向下传递,最后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很显然在家庭中,猫代表的是孩子,家长自然就成了踢猫人。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除了承担父母的角色以外,还要承担子女、领导或下属、朋友等多种角色。
同时在多种角色中转换会因为忙碌而感到疲倦。尤其是遇到财务困难、睡眠不足或者疾病时,更容易因为各种压力而缺乏耐心。
其实,事后回想一下,我们对孩子表现出的不耐烦、生气甚至大怒的情绪,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非得让我们大动干戈一番。
而是工作、家庭和生活给你带来了一些烦恼,孩子可能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要为家长全部的坏情绪买单。
原生家庭的传承
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认为: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原生家庭创伤还可能代际传承,父母问题的受害者有可能变成自己孩子的加害者。
其实,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只是父母成长过程的翻版,毕竟是新手父母,没有什么教育经验,只能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做父母。
父母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经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那么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潜意识里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当自己做了父母又用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孩子。
漠视儿童生长规律
蒙特梭利曾经说过:我们看到的最错误的想法便是以为身体活动就只是身体活动而已,以为它不具有更高层次的功能。
其实,心智的发展必然和身体动作相配合,而且是相互依赖存在的。很多时候,我们发脾气,是因为总觉得孩子做事情太慢。
但实际上孩子在活动时,会配合他的心智发展,来达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链接,从而锻炼出身心合一的生活技能,这个过程自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比如让孩子去洗手,在你看来1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孩子5分钟还没回来,这时候你就要着急了。
但其实这些事情反而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比如打开水龙头,他发现里面有水流出来,可能会想这水从哪儿来呀?为什么水有时候凉、有时候热呀?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不断练习才能身心合一,手脑并用。
这种好奇心带来的体验,正是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途径。当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探索时,在我们看来反而会觉得他是有意磨蹭,由此引发了过度指责等负面情绪。
如果父母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了解孩子不配合的原因,这直接导致了父母情绪的失控,冲着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
家长学会这几招轻松化解情绪失控
记录自己的吼叫,反思自己的行为
记录是警醒自己的一个好办法。家长们在不受控制吼叫或者动手打了孩子之后,可以静下心来记录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回想一下自己在吼叫时的言语、音调、姿态,记录下吼叫之后,自己和孩子内心的感受等。
最重要的是,记录完之后,家长们要对整件事情有一个总结和反思,想想下一次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什么更为妥当的方式处理,而不是只会吼叫。
运用同理心
无论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为人处世的方面,运用同理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着想。要站在孩子他们那个角度去认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拿着扫帚在扫爸爸的床单,家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呵斥孩子,而是轻声细语的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说,看到爸爸的床单脏了,想帮爸爸扫干净。
家长才明白,原来孩子觉得爸爸太久没有回家,帮爸爸扫干净床单,也是一种想念爸爸的行为。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是大声呵斥孩子的做法,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也会打击到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所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考虑问题,学会倾听和接纳孩子。
学会向孩子道歉
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让孩子道歉,但家长也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却很少会给孩子道歉,觉得自己道歉会影响作为家长的威望。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孩子看来都是一样的,孩子做错了会道歉,家长如果吼了孩子,也要学会给孩子真诚的道歉,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 家长和孩子应该互相监督,帮助对方改正错误。
因此,处理孩子问题的第一步都是把自己的情绪整理好。
查字典网小编一直认为,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变得温馨的先决条件,而学会跟孩子好好说话,是送给他们最好的成长礼物。
上一篇:熬过带娃第一年,每个母亲都是超人
下一篇:防汛期间儿童安全不松懈,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