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下要不要生二胎,“三大派”各有道理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二胎政策下要不要生二胎,“三大派”各有道理

二胎政策下要不要生二胎,“三大派”各有道理

2020-08-05

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像一束烟花,绽放在这个严冬,绚丽了整个朋友圈。自媒体时代,严肃的政策也被赋予了诙谐的味道,各种段子应运而生,以至于那几天查字典网小编起床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对着刷新的屏幕笑一阵儿。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人们对二孩政策持有的心态和想法,根据各派别的代表性发言总结下,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1派:拒绝派

网传的生二孩必备条件,我觉得很有道理,必须有:1.好相处的公婆;2.能帮忙的爸妈;3.靠得住的老公;4.懂事的老大;5.充足的假期;6.足够任性的钱。现实吧,没有哪一条都不行!问我生不生?生不如死。

对于两个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来说,要养4个老人又要养1个孩子,开支已经太大!不愿意再去承担这个。

我是不敢生了我觉得我再生一个就离离婚不远了,我老公觉得我以娃为中心忽略他,这个问题我也改变不了。

不想生,一个挺好!养孩子责任太大,不光是钱的事儿,还要考虑教育等许多问题,一个都够我俩头大的了。

想到再怀孕后有差不多两三年的时间要完全投入到孩子身上,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就觉得好恐怖所以,说什么也不生了。

总结拒绝派的心理:担心现实压力大、责任大,影响夫妻感情,没有自我。想想,为何国家在放开单独后很快就全面放开二孩呢,当然是因为拒绝派占了绝大多数。单独政策后新生儿并没有想象中的蜂拥而至,相信全面放开也不会导致人口激增。也许过不了多少年,中国也会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政府还得鼓励生育呢。

第2派:纠结派

看到宝贝自己玩,感觉他好孤单,就挺想再生一个宝宝,两个人这辈子都是个伴;可是怕生得起、养不起,再生一个实在压力山大,难下决心。

我也想要,但我太爱大宝了,怕再生一个会不由自主忽略他,对他造成伤害,特别不想这样纠结。

为自己的话我不太想要,如果以后孩子想要个弟弟妹妹我再考虑。

刚生完大宝时,很想再要个二宝,但政策不允许,我也跟着嚷嚷。现在突然放开,反而犹豫了,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纠结派对新政持欢迎态度,至少自己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但有了选择的自由后,他们权衡利弊,心理左右摇摆并不轻松,既想让孩子有个伴,又怕伤害孩子,还要面对种种现实的困难,真要下决心,着实不易。

第3派:坚生派

我已经着手备孕第二胎了,我不担心孩子之间的关系,它取决于大人的疏导,我周围很多大宝都很疼爱二宝呢。

我和老公都想要两个,我俩都是独生子女,深深体会过孤独的滋味,所以我们想给孩子一个伴。将来他们有什么问题,也有个兄弟姐妹可以商量、帮忙。

以前看别人有两个孩子我总是羡慕嫉妒恨,现在可好了,我也能生啦。

有的妈妈只要一个,说是要把最好的给一个孩子,两个就要把爱分一半了,我不这么想,他们还可以相互爱对方呢。我就想要两个孩子,一手牵一个,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从经济上来说,确实会开销大一些,我们也会更累一点,但是我觉得,值!

孩子今年去外地上大学了,正感觉空落落的,就赶上放开二孩了!我们一致决定生,凭什么不生?!

坚生派的心理复杂多样,有的人是为了让孩子有个伴,有的是将自己早年经历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有的出于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失落,还有的是崇尚大家庭氛围和传统价值观,希望多子多福,也有人是纯粹喜欢养育孩子二孩政策真正影响的是坚生派,所以,后面我们会给坚生派一些建议。

心理专家意见:

二孩利好心理健康

如果让心理专家表决是否支持二孩政策,估计会手脚并用投赞成票。就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言,二孩的出现能解决许多问题。

首先,被社会普遍诟病的小皇帝现象,应会得到大幅遏制。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想不傲娇都难。相信大家都见过现实版的小皇帝吧,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我中心,心理脆弱,不懂感恩,没有爱的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得到的宠爱太多了。二孩,客观上,势必会分走一些爱,但这是健康的,过多的宠爱会剥夺孩子自身成长的机会和能力,60分的爱才刚刚好。

减少父母过度关注和控制引发的焦虑。独生子女的父母容易把全部注意力都聚焦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来说,非但不能带来安全感,反而觉得父母太谨慎,不值得信任,甚至有被监视的感觉。一个孩子跟我这样诉苦,我没有一点儿自由和隐私,即使我关上门,也能感觉门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听得我脊背发凉。

世上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结局的,那就是父母和子女的爱。可独生子女家庭却容易出现孩子过分依赖,或者父母不肯放手,有的双方依赖到了共生的病态程度,甚至孩子上了大学还跑去陪读。二孩的出生会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帮助大的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和父母分离,建立边界,逐渐独立。

二孩的出现会帮助大孩和父母双向降低期待的张力。父母会想老大不行,还有老二嘛别给老大一人太大压力,曾经独自承受父母全部期待的大孩会如释重负。

有的独子父母竭尽全力为孩子打造无菌爱的真空,导致孩子孤僻自闭,无法适应社会。两个孩子则会出现竞争,引发嫉妒、失落等情绪以及争夺、吵架行为,可正是这样的伙伴关系会锻炼他们的沟通、表达、合作、容忍、理解他人的人际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体验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关爱、联结、陪伴,帮助他们自然融入社会化进程。

还有呢,就是大家都提到的作伴。孩子多了一个玩伴,这种玩伴的功能不可替代,不是父母能给予和满足的。有时我忍不住幻想,多了一个真人版玩伴,手机党、网瘾少年是不是会减少一些呢?长大后,在父母养老问题上也可以多一个人分担。父母迟早会离开孩子,那时想想世界上还有兄弟姐妹,会从心理上觉得温暖和安全。

坚生派必看

对于打算要二孩的父母来说,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必不可少,在这里不赘述,我们重点谈身心条件。

首先,父母要做身体健康的评估。近年来,患有感觉统合失调、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的父母不乏高知、精英,其中很多母亲都是高龄产妇。一般医学上界定35岁以上的产妇为高领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超过45岁,精子和卵子的质量都会下降,追生二孩风险巨大。所以,需要提醒坚生派的是,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做好身体检查,合理备孕及助孕。

其次,要做父母和家族的心理健康评估。心理、精神疾病会在基因水平上遗传和代际间传递已是公认,但国人大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最近遇到一个案例:一个家庭,老大13岁,女孩,自闭,妈妈40多岁时意外怀孕,双胎,家人都很高兴。结果生出一对龙凤胎,男孩健康,女孩又是自闭,很严重。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可怜的男孩长大后既要照顾爸妈,又要照顾姐姐和妹妹,压力巨大。

另外,对于女性来说,第三个要考虑的是如何平衡自我发展和养育孩子的冲突。通常情况,二孩妈妈的职业发展会受到一些影响,诸如失去提升、加薪的机会等等,面对这些不得不做出的取舍,想要二孩的妈妈要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对于大家普遍担心的老大失宠问题,我认为不要诚惶诚恐。许多孩子并没有独宠的想法,他们真心喜欢有兄弟姐妹相伴,甚至缠着爸爸妈妈再给他们生一个弟弟妹妹。当然,也确实有孩子不能接受,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个案。对于孩子的心理纠结,解决的办法不是草率决定不生,而是:

1.要尽早告诉孩子父母要二孩的打算,看看孩子的反应,多正面引导,如多一个人陪你玩,多好。

2.如果孩子强烈反对,父母需反省自己是否在老大的教育问题上出了偏差,如过分溺爱,使孩子不懂得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如果有,要及时调整。

3.出问题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线索:因为无意或玩笑,大宝以为父母有了二宝就不要TA了,不爱TA了。孩子对此会异常敏感,但同时他们又易于被引导,只要父母认真跟他们承诺对他们的爱不会改变,只是因为孩子大小不同,父母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孩子一般是很容易接受的。

4.即便是欢迎弟弟妹妹的孩子,在父母刚生下二孩的时候,面对父母的关注和爱被突然分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失落、烦躁、生气等,这是正常的,父母需要接受、倾听、安慰,给孩子时间,引导他们想通,切不能急躁。

5.不要过分强调大的要让着小的,这对大宝不公平。两个小孩是平等的,父母对待他们平等,他们之间也是平等的。大的要学着礼让小的,小的也要学会尊重大的。

查字典网小编认为,生不生二胎,是夫妻两个人的事,不胜则已,生了就要尽自己所能的去为两个孩子负责,不只是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的负责,另外夫妻还要考虑家里的条件等,所以生之前要考虑清楚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与“二胎政策下要不要生二胎,“三大派”各有道理”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二胎政策下要不要生二胎,“三大派”各有道理”还看
母婴通吃欲拿下全市场伊威携萌店
3岁孩子午休不睡觉幼儿园老师在
幼儿园老师在男童头上放鞋家长起
北京向校园浪费宣战
北京向校园浪费宣战“组合拳”有
猜你喜欢
山西太原新建路小学教你雾霾下的体育课怎么上
河南12岁男孩捡车钥匙后开车行驶百余公里人车毫发无伤
青岛设立教育综合奖补资金提升教育质量
南京孩子上民办幼儿园 平均每人一年要交1.3万元
重庆市海棠小学针织围巾手套 为偏远山区儿童送温暖
北京优质中小学纷纷落户河北
中小学生不运动 逾7成受访者归因课业负担太重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父母成最敏感字眼
民办培训教育发展所要突破的5大瓶颈
2015河南省中考作文范文《几点感动在心头》
明年南京孩子回归笔头记作业 免费APP取代校讯通
沈阳一男孩因老师告知家长犯了小错误 冬雨夜离家出走
武汉高中家长联名请愿教育部门恢复补课制度
科学分析孩子的分数 学会看涨看跌抓趋势
广东中小学食堂明确禁止把火腿当肉
罗田县俩家长因放学晚10分钟 翻墙进校打伤校长
四川2016年将在民族地区实施15年免费教育
广东东莞一小学班主任创军官级别晋级表引争议
湖南岳阳9岁女童被绑架 刑警舍身挡刀手掌被刺穿
全国DI模范学校在成都两所小学设立分校
中国营养学会在京举行《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发布会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收紧转学政策 不予办理区内转学
延吉市一12岁女孩游乐场内抱走3岁幼童 称受人指使
教育部称将免除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学杂费
济源市沁园中学举行冬季拔河比赛
重庆一小学生写诗感叹周末补习太忙 还不如小树得意
济源市推进全面改薄工作 山区孩子有了自己的浴室
盘点北京中小学的那些"雾霾战"
乌鲁木齐突降暴雪教育局发紧急停课通知
西安蓝田一12岁女孩放学后没回家 失联近10天急坏爸妈
邵源镇实验小学组建教师志愿者护卫队保校园平安
学生普遍熬夜写作业 超4成家长直接劝孩子放弃
2015年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创客秀活动盛大开幕
学生在线做作业引热议 家长忧心孩子电子依赖加重
超学科课程走俏北京中小学 检索书目“难坏了中学生”
我国最南端学校三沙市永兴学校启用 6名儿童均已入学
吉林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圆满结束
杭州高三女学生被哈佛提前录取 性格特立独行爱编程
南京一中学开展体育模块选项教学 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
浙江诸暨探索推进校园乡土教育成效初显
评估报告显示 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武义一父亲为实现儿子诺言 钻研会发光的积木2年
杭州俩小学生因数学没考好离家出走 深夜被校长"捡"到
盘点深圳中小学"好课程"前300名
深圳福田区预计2016年学位缺口3600个
贵州省压缩6%的行政经费投入教育
甘肃现有3100余所"麻雀学校" 去留问题引社会关注
北京一家长交了2万余元学费 还没上课幼儿园就关停
吉林四平一儿童被扎50针
济源市邵源一中举行"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