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年初开始,吉利的战略转型正式展开。
相信不少人都记得,吉利一直定位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句话已经被“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所代替。李书福告诉记者,“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句话并没有错,可是很多人会认为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就是低端车,这既不符合吉利产品的现状,更不能代表吉利的未来发展。于是吉利选择了“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作为目标。
安全、节能和环保,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主要汽车企业的努力方向。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吉利已经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制动器、转向器、电子电器控制以及前后桥、车身设计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取得了包括CVVT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和EPS等一系列丰硕成果。据透露,即将于明年1月份举行的底特律车展上,吉利将发布重要技术成果。“我们的汽车爆胎监测与制动系统已经在141个国家注册专利,我们即将发布的节能技术成果将明显高于已经公布的科技成果。”杨健告诉记者。据了解,8月18日,吉利集团全面引进汽车爆胎检测与制动系统,这一世界首创的智能化汽车行车安全技术产品的应用,将有效规避因为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大幅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品牌形象的改变和提升只是吉利战略转型的一部分。此次转型主要涉及七个方面。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吉利的企业架构将从专业制造、加工橄榄型构架向研发链、供应链、管理链、营销链的哑铃型结构转型,管理手段将从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在技术体系方面,将从独立自主、大胆创新向自主创新、广泛合作、产学研相结合转型。在采购体系方面,将从本地化、低价格向国际化、高品质、高技术转型。与此同时,吉利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布局也将进行调整,将从以前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调整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在生产手段与品质提升方面,将从可制造性向自动化、高品质,追求卓越性能转型。在商务平台的转型方面,吉利的国际营销将从贸易型向营销型,国内营销将从传播营销向技术营销转变。在企业及企业文化提升方面,吉利将实现产品性能设计满意度、新车质量满意度、销售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品牌的新定位。
(二)
今年前9个月,吉利汽车的销售同比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位列全国轿车销量排行第九位。在吉利看来,这个成绩并不理想。“我们的销售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李书福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告诉记者,没有实现销售目标的原因是豪情、美日等老产品的销量减少过快,而新产品的销量增加速度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与此同时,统计数据显示,吉利的销售额保持着较快的上升势头,可见吉利的产品结构调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转型中的吉利而言,练好内功比单纯追求销售数量的快速增长更加重要。据悉,吉利将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产品结构调整,相当一批老产品会退出市场,此后吉利的发展速度会再次加快。杨健告诉记者,吉利后续车型将从经济型轿车向微型和中高级车两端延伸,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成功一个、成熟一个,再推出更高级的产品,比如先推“金刚”,“金刚”被市场接受之后再推更高一级的“远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塑造和提高吉利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与一味追求销量相比,这样的方式更稳健也更符合吉利的现状。
“对于吉利而言,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取得发展,人才与创新非常重要。”在2007年东京汽车峰会上,李书福诚恳的演讲博得了一致关注。
自创业之初,吉利就坚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并引进大量人才,为吉利的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吉利先后创办了北京吉利大学、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培养、凝聚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也为我国汽车工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支持下,创建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同时,吉利与同济大学联合投资创办了吉利—同济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创了以资本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先河。据悉,目前吉利汽车从事研发的人员已经超过了1400名,在校学生超过了3万人。近年来,吉利通过吸收汽车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加盟,逐步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研发、管理队伍,对吉利的决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不断地改变着吉利的面貌。
按照计划,吉利将用3年至5年时间,实现从低价战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转型,达到中国先进、世界领先、全面领先的目标。转型期间,吉利将持续快速发展,将跨越生产能力百万辆大关,吉利的海外战略也将结出硕果:六个海外生产基地将建成,三分之一产品实现出口。届时,吉利又将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人们会看到一个崭新的、走向世界的吉利。
上一篇:婴儿取名——为孩子取名成为当务之
下一篇:婴儿起名——乐感构思起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