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孙建经常给本报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但他却没有按时收到稿费。后来发现,原因不在本报和邮局,而得从他的名字说起。孙建是上世纪80年代初读书起名的。眼看膝下4个男孙都要陆续上学,孙建的爷爷想给几个孙子起一些好记好写又有意义的名字,于是老人有感于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给4个孙子分别起名为富、强、建、设,孙建在堂兄弟中排行老三,所以去学校报到时就叫“孙建”,以后他的毕业证上姓名都是“孙建”。
当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就没有故事。
当年的“孙老三”在学校报的名字是“孙建”,可家人去派出所登记户口时,不知是口误,还是工作人员笔误,最后却把“建”写成“健”。虽两个字读音一样,但在不知情者眼里,这“孙建”和那“孙健”就是两个人。正因如此,后来就惹来不少麻烦。找工作时,他总被人怀疑身份证或毕业证有假。为此,孙建每次不得不为自己辩护半天。本报编委办工作人员正是按“孙建”的署名给他寄去稿费,但他工作单位的有关人员看到不是身份证上的“孙健”,说查无此人。
与孙建情况相似的还有一位在五桂山桂南读小学的小朋友,他虽然名叫李广明,但如果回到他老家向他的亲朋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就是他。
李广明的父亲李国辉和妻子都是江西人,他们是在广东打工认识、恋爱并结婚生子。为了时时记住那段美好日子,李国辉给儿子取名时,就取了个广东的“广”字,以作纪念,并希望自己的儿子日后能鹏程万里,于是便叫“李广鹏”。在医院出具出生证明时,因为读音一样,工作人员便把“鹏”写作“朋”。去家乡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手续时,因手写“朋”字和“明”字相似,民警将“朋”写成“明”。
李国辉得知这个情况,知道更名比较麻烦,同时觉得“广明”意义也很好,于是将错就错。儿子报名读书时就用“李广明”,但因为“李广鹏”之名原先在老家的亲戚中已经传开,所以每当大家听到李国辉喊儿子“李广明”时,不少亲友都觉得很奇怪。尽管李国辉一再解释,但亲戚们还是改不了口。
上一篇:婴儿取名——福禄双赢的好名字
下一篇:婴儿取名——你是哪一种型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