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高消费、快节奏,特区的发展,时刻给寄身其中的人们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很多时候,工作仅仅成为生存之道。
这里,也生活着另一个群体,他们为自己而活,为内心的感受而活。他们有文凭、有学历、有技能,有足够生存的能力;但他们并不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他们更喜欢在游走中感悟生命,看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人生。曾经,他们被称为“悠客”,如今他们被称为“飞特族”,而实际上,他们只是逃离日常生活程序的一群人,为自我和内心真实地活着。
名词解释
飞特族:“飞特族”,实际上是Freeter的音译,是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劳工”(arbeiter)的组合字,字面意义就是:自由的工人。Freeter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飞特族”们在西方一直非常流行,后来传到日本。日本官方对“飞特族”的定义就是:年龄在15至34岁之间,没有固定职业、从事非全日临时性工作的年轻人。“飞特族”往往只在需要钱的时候去挣钱,从事的是一些弹性很大的短期工作。钱挣够了,就休息,或出门旅游,或在家赋闲。
■调查
你愿意做“飞特族”吗?
记者随即采访了各行业的年轻时尚人士,他们从未听说过“飞特族”,也不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听闻了解释之后,他们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年轻没什么不可以,当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何况,他们自我承担责任,并未给他人造成压力和负担,我很喜欢,但是目前很难做到,再过几年,还清房子贷款,也去“飞特”一次。
——刘先生(外企部门经理,30岁)
工作了两年,在深圳压力很大,一直想去西藏旅游,却抽不出时间来。很羡慕他们(“飞特族”)能无所顾忌地生活,但对我而言,很难做到,除非等我有了几套房产,我才能放心地去行走。
——肖先生(律师,27岁)
或许是因为年轻,他们选择这种方式,自己是生活得惬意悠闲,可是否有点自私?对家人和父母很不负责任,没有房子,没有存款,甚至没有固定的工作,一旦以后想回归都市,起点就(比别人)低太多了,到时压力太大,就追悔莫及了。
——杜女士(房地产从业者,32岁)
□故事一
有了想法就行动
人物:李西
年龄:27岁
学历:大专
目前职业:外贸公司经理
李西(化名)笑称自己是“飞特族”的老祖宗,2000年从内地某高校毕业后,她来到特区,就职于一所外贸公司,担任外贸文员。公司规模不大,身兼数职的她拿着3000元的月薪,“学到不少东西,过得也悠然自得。”
温和的性情中带点懒散,不与人为敌,工作能力却不错,这样的李西不仅得到了老板的器重,且与同事关系不错。这样的环境下,李西却突然宣布辞职,不是为了爱情,也并非被迫离开,理由非常简单。某一次,公司派李西去上海出差,更先进更现代化的上海,给李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挺好,想去那里呆一会儿,所以辞职了。”而彼时的她,正面临着加薪升职,她的脚步却早已迫不及待。
提着行李箱,李西独自跑到了上海,投奔了一个中学同学,彼时同学也正好辞职了,两个女生窝在出租屋,一边找工作,一边看上海的风景,一周后,找到了新工作的她,和一个同批进公司的同事,一起合租了一套两房一厅。由于害怕,两个女生常常同处一室,时间长了,她们当了一回二手房东,将空余的一间房出租,“每当收房租的时候,可乐呢,两个人躲在房间分钱。”李西笑。
“骨子里的不安分”让李西很快又一次出逃。2004年的3月,上海的空气有点潮湿,空气中夹杂着烦躁不安,某一天站在18层的办公楼前时,她脑海中突然闪过出逃的念头。
立即递交辞职信,老板扣两个月的薪水也不要了,收拾了行李,迅速北上,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她却找不到工作的劲头,想继续走下去。于是顺从内心的呼唤,买机票去了西部的甘肃、青海、西藏。塔尔寺、盐湖城、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她一个地方挨一个地方地走,住在当地村民
上一篇:婴儿取名——拆字起名趣谈
下一篇:婴儿取名——南昌五大姓氏:李熊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