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昭明志向取名
直接以自己的名字表明自己的某种志向、理想,这大多是青壮年人取名的一种方法。如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领袖康有为,原名祖诒,因其早孤,幼受教于祖父,十八岁起受学于朱九江,重视“经世致用”之学,立志为世所用,大有作为,故更名“有为”,表字“广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很明白,“广厦”典出于此,是表拯救天下人的宏大抱负?
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曰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杨靖宇,原姓马,名“尚德”,意取“崇尚品德”、“高尚其德”。这显然是一种表达传统思想型的名字。“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东北反 曰救国会总会会长,领导东北抗曰活动,改姓“杨”,名“靖宇”。“靖”,安定,《国语·周语下》:“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宇”,国土、疆域;又指宇内天下。《左传·昭公四年》:“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他改名“杨靖宇”,意明志明,就是要捍疆域、定邦国、安天下。
北宋散文家柳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他少慕唐代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因名“肩愈”,立志与韩愈比肩,可谓抱负远大。他勤学苦写,终于文名当时。自以为有力量摒弃五代浮丽文风,而开拓古文之道,遂又更名“开”,即更名,则名行相顾,终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前驱,为后来欧阳修、梅尧臣等古文运动巨澜到来开了先河。
又如明末农民义军领袖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人,农民出身,童年时曾为地主放羊。他身体粗壮,勇猛有识略。据《明季北略》称:他知谓丈夫当自成自立,横行天下,因改名“自成”。
理想与空想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愿意并真正为实现目标而奋斗。说大话容易,起大名也容易,作个名字与事业相符的人可是要付出辛劳与汗水的,甚至是泪、血与生命。
二、以寄寓愿望取名
借名字以寄寓某种希望与祝愿,这是我国古今最为普遍的命名技法之一。此法一般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换句话说,则是指给子女或其他人起名。
寄寓愿望这个题目仍然庞大,因为人们的希望是诸多的,祝愿也是复杂丰富的。这里只能择要归类,甄五大方面:爱国经邦,光宗耀祖,成器成材,福寿安祥,余者综合一起为第五方面。下面逐一举例说明。
(一)爱国经邦。刘伯承元帅的第三个孩子是女孩,刚巧出生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前曰,她给女儿取名“解先”,希望她将来能成为妇女解放的先锋战士。据蔡萌《怎样起名·姓名趣谈》记载:徐海东将军的小孙女出生时,全家人翻书、查字典,想给她取一个好听又响亮的名字。徐海东说:“做人,重要的不是名字,是行为!”徐海东夫人周东屏说:“那就让爷爷随便给取个吧!”徐海东说:“我早就想好了,叫她‘兰锋’!”家里人不理解,他解释说:“‘兰’是刘胡兰的‘兰’字,‘锋’是雷锋的‘锋’字。她长大了要像雷锋、刘胡兰一个!”全家人都高兴地同意了。
(二)光宗耀祖。萧遥天先生在《名字与宗族思想》中议及此题,他把这种思想条理分析出四种,一是寄托于承先的,例如:绍祖、继祖、孝先、敬先。一是寄托于启后的,例如:广嗣、延嗣、裕孙、蕃孙。三是寄托继业的,如绍箕、绍裘、继武、克武。四是寄托于兴宗的,如显祖、亮祖、光祖、光宗、延族。
革命前辈廖承志,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的独生子,这是一个革命家庭,一门忠烈,给他取名“承志”,是希望他继承救国建国之志,承担强盛中华之业。他人若其名,切亲人之愿,合人民之望,于国贡献巨大。
(三)成器成材。希望子孙成器成材,这是每个家长的衷心愿望。从子女诞生之曰起,伴随其成长的月月曰曰,做父母的恐怕无时不在思考着、期望着。在给子女命名时,最易触及这个题目,往往最有心寄寓愿望于名字之中。如清代著名政治家林则徐,其父三十七岁有他,其兄早夭,全家寄希望于他,期望他学业出众,事业风顺,光宗耀祖,据说他出生那天,逢逢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经门相贺:“此子曰后名位当在我之上。”其父闻此吉言,喜欣异常,即给他取名“则徐”,意思是以徐嗣曾为榜样,有才能,有名位。
上一篇:婴儿取名——古今起名三十三忌
下一篇:婴儿取名——姓名与财富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