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名字,别人听起来能产生愉快的联想,自然就会引起别人的愉快心理和情绪,而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崐的,这种良性的情绪互动,也使得名字主人的情绪高涨起来,在此状态下的人际交往肯定会有良好的结果。反之则不然。如果有一个人想同你交往,而你名字的发音太生僻,别人不会读,也不好书写,我想别人还好意思先问你的名字怎么念,再同你进一步交往下去么?大概那人只能望名兴叹,见名却步了。另外,名字声韵起伏跌宕,给人一种气势宏在的感觉,能提高名字主人的自信和威望。一个声韵哑仄的名字和一个声韵响亮的名字给人的感觉如何呢?情形往往是这样的:读起来哑仄、听起来模糊的名字,会使人联想到名字的主人同样消沉、颓唐,无精打彩,疲沓困顿,甚至让人联想到他身体瘦弱、个头矮小……相反,一个读起来响亮、听起来清晰的名字,会使人联想到名主目光炯炯有神,举止自信有力,性格刚毅,胸襟开阔,无论魁梧高大还是短小精悍,都是浑身充满朝气。象征在名字中的人际意义就更重要了,在不能通过面对面的交往中尤其如此。为什么作家们热衷于起笔名,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他的作品通过他的名字就能吸引读者的心,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周树人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杂文见长,所以他就用了一个“粗鲁”的“鲁”字;他的笔锋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万钧的力量,所以笔名中就有了一个“迅”字。见“鲁迅”其人,就如闻“周树人”其人。还有像“浩然”、“琼瑶”、“古龙”等,都是非常好的笔名。
名字的声韵节律及其心理意义:
中国是文化古国,五千年的汉字文化造就了诗、词、曲、对联等文学形式,这些文学形式中共同的一面就是讲究声韵起伏、平仄相间的语言结构。这种语言结构在人名中也有鲜明的表现。
(a) 声调
拿人名来讲,有这么两个名字,杨天丽和张湘江。你读了以后,一定会觉得前一个顺口,而后一个拗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张湘江”这个名字三个字的声调都一样,韵母也相同或相近,所以读起来既单调又拗口。
我国历来有声韵之学,不仅写诗要讲究声律,而且散文、对联等等都要抑扬顿挫,姓名也不例外。张书岩、王保福等从北京地区抽取3988个人名,对这些姓名的声调搭配情况作了一个统计。(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所选名字的格式均为“单姓+双名。”)根据用字的声调情况,他们把这些名字分为四类:第一类,三字同调,即“平调型”的,读起来感觉费力而单调。此类占5.2%;第二类是相邻两字同调(或前两字,或后两字),即部分“抑扬型”的,读起来感觉较好,占26.8%;第三类是一。三字同调;第四类是三字异调,而三、四两类都属于“抑扬型”,共占68.0%。第三类虽然是两字同调,但不相邻,所以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变化,效果和第四类相同。抑扬型的铅字听起来起伏跌宕,读起来也顺口。以上统计表明,抑扬型的名字占了绝大多数,平调型只占极少数。这说明人们在取名时,无意遵从了声调变化的规律。
(b) 声(韵)母配合
取名中还有声母的配合以及和韵母的配合所产生的语音效应。张书岩、王保福认为:几个声母发音部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就有些费力;如果同时韵母也相同,费力程度就更深。“绕口令”就是根据这个道理编制出来的。比如兰丽莲就比南乃兰好读些,詹占山就比孙存春好读些。像南乃兰、李尼莉、蔡纯宗、孙存春、俞玉竽、英莹映这样的名字,真有点像绕口令了。
(c) 末字的读音
读音响亮的字放在名字的末字上,那么这个名字读起来就响亮动听。一个字读音是否响亮,关键在韵母。哪些韵母的字读音比较响亮呢?大致有以下两类:
首先是鼻韵母。根据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的不同,又可以把鼻韵母分成几个小类。现在我们把几类鼻韵母和以它们为韵母的人名常用字分列如下:
1、前鼻音韵母
(1) an 安凡丹潭南兰占山善然
ian 燕年连莲坚建健前先仙
uan 端观宽欢焕川传拴
üan 渊原源元园娟全泉权宣
(2) en 恩芬奋根珍贞真仁森
in 宾斌民林金琴芹新欣信
uen 文闻伦昆坤春纯存
ün 云芸运蕴军均群勋
2、后鼻韵母
(1) ang 昂邦芒方芳刚章昌常长
iang 良梁量亮江强香湘相洋
uang 旺望光匡煌庄双霜
(2) eng 鹏孟梦风逢凤登衡
ing 英平萍明婷宁玲晶青清
ueng 翁
ong 东同龙红洪宏中忠崇
iong 拥涌雍永勇炯琼雄
以上第一类是前鼻音韵母,第二类是后鼻音韵母,二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响亮。在1、2类内部,又各自分为两个小类,1.(1)类和2.(1)类韵母的主要元音为开口度最大的a,1.(2)类和2.(2)类韵母的主要元音为开口度较小的e和o,二者相比,前者比后者更响亮。这样看来,读音最响亮的要数2.(1)类的那些字了。此外,声调对响亮程度也有一定影响。上声字因是曲折调,所以响亮程度稍差。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几组字,体会一下声调对响度程度的影崐响:(每组字的前字为非上声字,后字为上声字)
漫--满 弯--婉 宣--选
上一篇:婴儿起名——名字的语音要求
下一篇:婴儿起名——名字不能有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