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吧,他就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魏源,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但是你知道百家姓中魏姓的来源,姓魏的名人有哪些吗?这些对宝宝起名都有很大的帮助哦。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我们可以发现,魏(Wèi)姓有五处来源,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魏姓的来源
1、出自隗姓。夏商时期,炎帝部落的后裔,西北隗姓鬼方部落中居住于魏地的一支,最终发展成为了国家,即最早的“魏”国,大约在今山西兴平西的马嵬坡一带。商末周文王灭隗姓魏国,其子孙以国为氏。由于隗姓魏国国小势弱,这支隗姓魏氏的影响也不大,后来事实上湮没于姬姓魏氏之中。这支隗姓魏氏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军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和部分国民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3、出自芈(mǐ)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时秦武王去世后,秦国内乱。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拥立武王异母弟嬴则,是为秦昭王。魏冉权倾一时,封于穰(今河南邓州),号穰侯,后加封陶邑(今山东定陶)。魏冉之族繁衍旺盛,成为魏姓族群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这支芈姓魏氏的历史至少也有2300余年。
4、出自外姓改姓魏:
如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进士魏校,其先世本李姓,后改姓魏。
5、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1) 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
(2)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
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魏武子
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
魏颗
春秋时代晋国魏犨的儿子,为人明礼敦厚,任晋国将军之职。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战,威震当时的名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的地方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将军出师对抗,两军大战之下,结果出乎意料,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称令狐氏。
魏绛
即魏庄子,魏犨之子,春秋时晋国卿。晋文公时,魏氏列为大夫,徙于霍(今山西省霍州)人。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公元前572年至公元前559年)。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3年),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
魏 斯
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其在位期间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魏国日益强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魏 冉
战国时期楚国人,曾在秦任将军,后被拜相,封于穰(今河南省邓县),号穰侯。
魏相
济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东北)人,西汉丞相,宣帝时被封为高平侯,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其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
魏延
义阳(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后被封为南郑侯。
魏 舒
西晋任城樊(今山东省济宁)人,晋武帝时为司徒,其人能断大事,为时人所推崇。
魏 收
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州西)人,北齐史学家。北魏时曾任编修国史,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以才学闻名于世。曾编撰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
魏徵
馆陶(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政治家,相太宗,曾任谏议大夫,敢于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其博学多才,文采飞扬,著有《群书治要》等书。
魏 胜
字彦威(1120-1164),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省)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于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
魏源
原名远达(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湖南省隆回县)人。道光进士,官内阁中书,晚年任高邮知州。近代著名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他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变革。魏源不以诗名,但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鸦片战争时期的许多名篇,感情炽烈,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激情。他还有许多山水诗写得气象雄伟,瑰丽悦目,有的还具哲理意味。魏源的诗风格遒劲,激越奔放,但律诗用典较多,显得费解,韵味不足。著有《古微堂诗集》和《清夜斋诗稿》。
魏 叔
山东寿光籍。清朝乾隆时期官至引龙侯。后代现居寿光侯镇黄桥。有一支在东北吉林扶余五家站镇,黑龙江省鸡西市。
魏无忌
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伯阳
东汉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炼丹术家,著有《参同契》三卷,把“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参照会同契合为一,为我国思想史重要著作。
魏了翁
四川省蒲江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其所著《鹤山全集》强调“正心、养心”,推崇朱熹学说。
魏良辅
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寄居太仓(今属江苏省),明代戏曲家,昆腔的创立者。其所著《曲律》一书对以后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魏大同
山东省寿光籍,魏叔的后代。清末迁至吉林扶余五家站镇,民国时期考入清华大学。曾任中华民国诸多省份最高法院院长。后代有留在东北的,也有去台湾的。详情见扶余县志。
魏廷槐
(1909—1981年)江西省兴国县人。193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军需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兼中南纺织工业管理局局长。1955年,当选武汉市副市长。1960年,当选为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注建国初期武汉是直辖市,中南军区为大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