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教育指导:让宝宝在学琴中感受快乐
2017-04-13
1.孩子学习新技能时有困难是正常的,一味严厉纠正会让孩子视若畏途。如果能借用符合孩子心理的生动形象来模拟,增加了趣味性,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弹钢琴的时候会要求孩子练手势和坐姿,这无疑是非常枯燥的,这时候如果家长(老师)过于严格要求,孩子生怕犯错,做起来就畏手畏脚的,让孩子恐惧的事怎么能让他坚持下去呢?
日常的习惯养成是自动化的,新的习惯不行能自然而然地生成,需要反复训练和强化才能最终自动化。如果能用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来模拟正确的动作或习惯,孩子会更感兴趣。
2.在合适情境下鼓励孩子多自我评价,孩子将减少抵触心理,也能增加孩子自我评估的能力。
家长(老师)如果一直在旁边提醒,孩子会觉得烦。用录像的方法,让孩子本身看到本身的演出(一般来说,孩子对看本身的录像都很有兴趣,而孩子也会有想体现好一点的欲望),从而自我调整。
其实父母一直在旁边纠正孩子的话,不但父母本身累,孩子也会变得不会自我评估,而要依赖别人的反馈来确认自我。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学会自我评估,而且学会本身在需要注意或改正的地方标注,孩子的主动性自然会更强。
3.学习过程中,孩子能获得反馈、感觉到本身的进步特别重要。
一开始学习摆布手合练的时候没有获得及时反馈,只是被妈妈纠正,就感到很沮丧。妈妈后来调整了一下,增加了两种反馈:一是录下老师的示范弹奏,小鸿可以本身比力弹得对还是错;二是让小鸿练习本身熟悉的曲子,边弹边唱,就能够做到自我反馈和及时纠正。
家长使用具体、描述性的语言也是对孩子的积极反馈,这种成就感要比概要式的表彰弹得真棒要好得多。
4.在孩子学习遇挫时,要承认他的真实感受,鼓励他回顾过去的成功经历,从中获得动力去面对和迎接新的挑战。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不免会遇到挫折,这时父母如果说:你怎么会这样呢,隔壁的姐姐弹琴的时候都很开心呢!或者说:很快就弹好啦,等会你就可以很开心去玩啦!这些反馈都不足取,前一种说法是否认他的感受,认为他不该该有这种感受,后一种说法是希望孩子烦躁的情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暗示了弹琴的确是一个让人厌烦的任务。孩子的真实感受都没有被接纳。
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同时也承认了他付出的努力这样让孩子回顾切身经历,体会到练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但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练习就能有所提高,孩子会有动力去迎接挑战。
5.满足孩子的自主需要,是培养内在动机的须要条件。
如果要求孩子每天练习以巩固和提高技能(好比说弹钢琴这种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艺)是必不行少的,那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让孩子多些动力呢?我们可以在时间(饭前还是饭后)、和谁一起弹(本身或妈妈陪)、观众(如故事中的象妈妈和小象)、怎么弹(改编《两只小黑鸟》)等方面多给孩子些选择,他的自主性就越强,就越会把学习当做是本身的事情,而非被动接受的任务。
对孩子有充分的接纳(包罗承认他的情绪感受)能满足孩子的归属需要,让孩子感受到本身能力的进步能满足孩子的能力需要。要满足孩子的自主需要应尽量少用或不消控制(威逼或利诱)、社会比力(和XX比)、最后期限(最后再给你五分钟)等手段。
有一位学生为什么她能从小一直坚持练琴,她说指导老师并不要求她们考级,在练习曲子中会告诉她们曲子的历史文化配景和作曲时的经历,让感受音乐的美好,在练习时也会不绝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本身的进步,老师还常组织学差别乐器的小伙伴合作排练曲子,从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来演奏时乐器间的衔接和彼此应和,直到流畅的团体演奏,大家都能体会到团体和本身一块成长的快乐,因此这个老师的学生最后都愉快地坚持了旁人看来很枯燥的乐器学习。
这个老师的做法就满足了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归属、自主和胜任的内在需要,从内在动机开始,资助孩子们爱上了乐器学习、爱上了音乐。
上一篇:教育指导:早教启蒙班的正确打开方
下一篇:教育指导:宝宝从小会看母亲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