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早教当成提前教育 给孩子留些成长空间-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别把早教当成提前教育 给孩子留些成长空间

别把早教当成提前教育 给孩子留些成长空间

2016-10-13

父母经常会这样问我,是否需要早教,或者什么时候开始早教?这是一个有普遍规律的问题,但又极具个性化。毫无疑问每个家庭都需要进行早期教育,但是进行的方式却会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下将会逐一分析。

别把早教当成提前教育 给孩子留些成长空间

早教是个体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

早教这词已经被广泛使用,被狭隘化使用。一提到早教更多的人会直接等同于让孩子识字、数学和各种学习。这是错误的。

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就早教到底应不应该要进行讨论,而是应该讨论是什么是早教,孩子需要哪种形式和内容的早期教育。

每个家庭都需要早期教育

每个家庭都需要早期教育,人不能无知的长大。当我们越发的认识到教育重要性的今天,就更需要心平气和的认识早期教育。如果我们现在否认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是自欺欺人的作法。早期教育中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父母的成长,主要是父母学习应该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并且在相处的过程中,如何理解的孩子的行为,能从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成长元素。另外一个是孩子直接从外界获得的成长机会,比如幼儿园,比如学习机构。(我很谨慎的用学习二字,因为一提学习,就会有引起误解,因为会狭隘的认为学习就是语文数学,如同早教就是识字数数一样。)

欧美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但其内核并不一样。在德国如果在幼儿时期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就会面临处罚的危险,但同时德国相当重视早期教育,他们提倡孩子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去了解社会,参观消防队,认识红绿灯,认识各种乐器以及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相处;美国则非常重视艺术在早期教育中的价值。

而父母对于教育的看法,对于个体发展规律则更是需要学习。只有父母进行了学习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

早教的基础是父母意识的转变,是自己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长之上,所有的教育选择都是父母思想的体现。如果父母自己无法成长,才会对早教做出错误的判断,一种是早教等同于知识学习,于是让孩子提前学数学并深以为是;一种是认为早教不需要,让孩子自然的成长就好了,随便的,任意的。

只有当父母能够正确认识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每天抽出一定量的时间陪同孩子的玩耍,才能为孩子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所以,父母的价值无人能够取代,而父母必须学习,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早教的执行者需要父母根据家庭情况进行选择

父母是早期教育责无旁贷的执行者,但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不可能单纯的依赖父母就能完成教育的全部,而早教的执行者是很多的第三方来完成。而第三方应该和父母的特点能力形成互补。所以很多时候在我们不了解父母的特点和资源,就谈论孩子是否需要第三方教育执行机构,是论据不足无法进行讨论的。比如说一个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玩的父母,可能需要一个亲子班来带领自己学些和孩子玩的技巧,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对家庭,可能自己能够提供给孩子足够的认知艺术的机会,所以他不会选择他人或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孩子对于艺术体验的需求。一个双职工家庭,需要请老人或者阿姨来照顾孩子,而一个有全职妈妈或者爸爸的家庭则不需要。于是前者需要考虑老人和阿姨对孩子的影响,后者则不需要。在城市的家庭,能够借助更多社会资源来开阔孩子眼界,但是却缺乏让孩子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这点和在农村的家庭则相反,于是周末活动的选择则有区别。

所以父母需要根据个体早期发展的需要,全方面的考虑孩子成长的需要都有哪些,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那么那些不能做的部分就是早教执行者的考虑。这是一个补全的过程而非排斥的选择。

这几年由衷从内心想说的是,我们都需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不要因为反对而反对,不要因为赞成而赞成。在面对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坦诚,坦白的面对自己的不足,自己的无能为力,更需要客观,客观的分析孩子成长的需要和我们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进行全面的思考之后,才会有质量的进行选择,才能有教育审美的能力,才知道哪些早教机构是符合自己家庭的需要。

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陪孩子玩。我这句话我非常同意,我追问一句,这种陪伴应该是什么样的陪伴呢?陪着孩子无休止的看动画片是一种陪伴,陪着孩子观察植物的伸张,做运动也是一种陪伴。这两种陪伴哪种更有效呢?另外,仅有陪伴就够了吗?那些父母不能给的怎么办?父母需要学习吗?需要帮助吗?

孩子的成长不是父母自己的工作,是需要需要调动自己和周围社会资源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意义。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偏激的父母,需要能够思考的父母,需要冷静客观不追风会选择的父母,更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完善自己的父母。

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与“别把早教当成提前教育 给孩子留些成长空间”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别把早教当成提前教育 给孩子留些成长空间”还看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 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孩子最爱&讨厌的7类父母
    孩子不该过早介入成人世界
    认生是孩子不可避免的吗?
    宝宝认生害怕陌生人的原因
    解密宝宝的五种典型性格
    五种家庭精神垃圾侵袭孩子
    怎样调教嫉妒心强的宝宝
    做开心宝宝 莫成“心理孤儿”
    如何避免造成孩子性格软弱
    赞美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启蒙教育从说“你行”开始
    吃饭催三遍就是心理虐待
    从脸型解读宝贝的性格密码
    父母攀比孩子长大会嫉妒
    如何对待宝宝的坏情绪
    那些以电子保姆为伴的宅童
    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聊天是亲子“精神脐带”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的坏情绪
    宝宝被忽略会变焦躁
    不要把孩子当成“小屁孩”
    0-1岁的小宝宝也会闹情绪?
    如何解开宝宝的怕生情结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究竟是谁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
    如何进行幼儿期的心理教育?
    孩子个性偏激任性与环境有关
    这样会让亲子关系降至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