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我们都听你的-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睡前故事:我们都听你的

睡前故事:我们都听你的

2016-08-29

波波熊是家里的心肝宝贝。

“你们都得听我的!”有一天,波波熊大声宣布。“好吧,我们听你的。”家里人和家里所有的物品一起说。

“我要喝酸奶。”波波熊说。爷爷马上跑出去,买回一箱酸奶。

“我要卡丁车。”波波熊说。妈妈马上跑出去,买来一辆卡丁车。

“我要吃烤玉米。”波波熊说。奶奶马上给他烤玉米。

“我要骑马。”波波熊说。

爸爸立即趴在地上当马。波波熊骑到爸爸背上,一手拍打爸爸的屁股,一手扯着爸爸的耳朵,嘴里高喊:“驾——!”

这一天,只有波波熊一个人在家。

“我们都听你的。”布娃娃代表大家说。

“太好了!”波波熊高兴得又是笑,又是跳。接着,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大门突然笑起来:“哐里哐当,哐里哐当……”把上门推销剃须刀的推销员给吓跑了。

推销员到过许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会笑的大门。

大门一笑,门前的柳树也大声笑起来,柳枝儿乱摇,把树上的蝉儿全给吓飞了。

“吱啦——吱啦——,柳树一定是发疯了。”蝉儿说。

紧接着,波波熊家的房子突然一下子跳起来。一会儿跳到湖边,一会儿跳到山脚,一会儿跳到树洞里,一会儿跳到悬崖边。

房子一路颠簸,可把波波熊累坏了。

“停下来,停下来。”波波熊歪倒在地板上开始撒娇,“再不停下来,我就不起来。”

波波熊一撒娇,家里的什么东西都跟着撒娇。

文具盒撒娇了,从柜子上跳到地板上,把文具撒了一地。床上的枕头开始撒娇,不停地打滚。波波熊脚上的鞋子也开始撒娇,鞋带子怎么都系不住。

“太不像话了。”波波熊说,“我要发脾气啦!”

听波波熊这么一说,椅子发起脾气,把刚坐上去的波波熊颠到地上。波波熊爬到床上,床开始发脾气,把他颠到床底下。

“哇,你们太欺负人啦!”波波熊大哭起来。

波波熊一哭,水龙头也跟着哭起来,流了好多自来水眼泪。

茶杯开始哭起来,把桌布都哭湿了。

爸爸的钢笔也哭起来,流了许多墨水眼泪。

奶奶的锅铲也哭了,流了许多菜汤泪水。

波波熊哭了半天,觉得鼻子有点难受,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阿——阿——嚏!”

紧接着,家里的电视机也打起喷嚏来,喷出了许多果冻、雪饼、泡泡糖,都是电视上做广告用的样品。

家里的烟囱也开始打起喷嚏来,喷出了一阵黑烟,外带鸡毛掸子、菜刀、洋葱、土豆、鸡蛋……

最后,房子挂在一棵树杈上,就像一只鸟笼子。

“真讨厌,你们别这样。”波波熊说。

“真讨厌,你别这样。”大伙儿一起说。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与“睡前故事:我们都听你的”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睡前故事:我们都听你的”还看
多大的宝宝才适合背诗?
共情:汤姆也去幼儿园啦
5首季节儿歌 让宝宝感觉秋意浓浓
男孩最爱的绘本TOP 8
孩子看动画片并非十恶不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怎么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孩子积极向上的个性如何培养
    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
    宝宝优秀的观察能力要怎么培养
    孩子怕当众讲话的原因
    正确的做事态度怎么培养
    正确处理孩子打架问题
    培养学前儿童道德意识
    孩子学乐器的辅导方法
    父母需要交给孩子的重要品质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失去了自信?
    宝宝睡眠有哪些禁忌?
    如何给2岁内的宝宝讲道理
    怎么教孩子用自然音唱歌
    倾听孩子的意见很重要
    孩子怎么在游戏中学唱歌
    怎么教孩子学会选色
    孩子良好性格该如何培养
    教宝宝模仿唱歌有方法
    婴幼儿腹泻如何处理
    怎么帮孩子克服强迫症
    给孩子讲故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孩子哪些话是不能说的
    细数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的招式
    宝宝洗澡哭闹该如何应对
    增强宝宝交往能力的方法
    什么原因导致幼儿患抑郁症
    习惯培养不容忽视
    如何改善孩子“漫不经心”
    早教的那些误区,家长们注意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