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打孩子所带来的六大危害一览-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父母打孩子所带来的六大危害一览

父母打孩子所带来的六大危害一览

2016-08-10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这一点,迄今尚未引起广大家长的广泛重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哪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家长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粗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作用。

喜怒无常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以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即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变得喜怒无常了。

犯罪

有一个孩子,父母自幼就盼望他能成才,可他贪玩,成绩差。有一次旷课看电影,被父亲知道,狠揍了他一顿。他认错了,父亲还不住手。被打之后,他一肚子委屈,憎恨父亲。他暗暗下决心:父亲越打,我越玩。慢慢地,他走上了流窜、偷窃的犯罪道路。从这个孩子的变化说明,家长粗暴地打骂对孩子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怪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以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情绪很大。

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家长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地教育孩子的效果。恳切希望每一位孩子的家长,今后再也不要打自己的孩子了。

教育过程中,有的父母一时缺乏耐心,就会对孩子进行体罚。家长可能觉得体罚是让孩子最快改正错误的手段,但对孩子来说,体罚造成的伤害是难以言喻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与“父母打孩子所带来的六大危害一览”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父母打孩子所带来的六大危害一览”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宝宝早教考验家长智慧
    专家答疑:说话着急就会结巴?
    父母错误看待孩子的3种方式
    专家访谈:爱探索宝宝动个不停
    6个生活小事件折射育儿大问题
    两种原因摧杀“宝宝的敏感期”
    父母必知五种全新育儿观
    最具破坏力谎言:为孩子负责
    婴幼儿早教投入多少最合理
    新手父母常犯的17个育儿错误
    该不该送宝宝去早教?
    养育完美女宝宝的秘诀
    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好处
    管教孩子最易犯六大错误
    育儿-从了解你的孩子开始
    民间育儿经,值不值得信?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
    如何成为孩子真正需要的酷爸酷妈
    莫将情绪化反应迁怒于孩子
    给宝宝选早教 三步就搞定
    “哄骗式”教育是否可取?
    孩子早期启蒙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父母最该摒弃的十大恶习
    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控制情绪
    情绪化反应——父母的头号敌人
    揭开犹太人更加聪明的早教秘密
    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伏明霞:别错过0-3岁最佳早教期
    美国天赋教育计划给我们的启示
    教育孩子的14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