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至3岁宝宝发育图谱 家长必知-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0至3岁宝宝发育图谱 家长必知

0至3岁宝宝发育图谱 家长必知

2015-04-24

作为家长,从宝宝呱呱坠地的时候起,我们就担心,宝宝几个月会翻身?几个月走路?多大才会自己吃东西?什么时候可以培养TA的才艺?真是一百二十个心都不够用的。如果有一本宝宝发育指南,是不是会安心很多?贴心小编马上来奉送,有需要的亲看过来吧。

第1个月

俯卧、握拳、蹬腿、挥动手臂、听声音有反应、感官敏锐、视力比较模糊。

第2个月

开始学习抬头,发现自己的手,偶尔会露出笑容,会有各种情绪的反应。

第3个月

俯卧可以撑起上身,头可以抬45度,开始把看和做联系到一起。

4-5个月

会翻身,会大笑,喜欢注视镜子中的自己。

5-6个月

有支撑能够独立坐一会,会喃喃自语引起别人注意,躺着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滚动身体。

6-7个月

可以自己坐、能够灵活翻身、表情更丰富。

7-8个月

开始爬行、发出的声音增多,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增强。

8-9个月

可以扶物站立、喜欢敲打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手部动作更加灵活。

第10个月

能够站起来,偶尔可以走几步,可以自己用杯子喝水。

11-12个月

能够扶物行走、手指灵活性大大增强,变得好动,能说简单的单字。


12-15个月

学会走路,会弯腰捡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简单交流。

15-18个月

喜欢尝试自己洗手、洗脸、能够自如蹲下,能说简单的句子。

18-21个月

能够搬动小物品,身体平衡力发展良好,开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能够表达自己的一些意愿和要求。

21-24个月

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如洗手、上厕所等;手眼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浇花等。

24-30个月

独立穿衣服、折衣服;也可以做些家务,如擦桌子、擦鞋等;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跟别人展开对话。

30-36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独立做切、洗、种植等工作;可以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主动和小伙伴们打招呼了。

Tips: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以上是平均值,自己宝宝发育早点或者晚点,无需太过介意。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与“0至3岁宝宝发育图谱 家长必知”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0至3岁宝宝发育图谱 家长必知”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为0-3岁孩子所做的教育、健康投入 效果最佳
    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所犯的错误
    乐活·视野:将环保种在孩子心中
    父母须注意:3岁宝宝教育是个槛!
    那些世界名门家族的教子智慧
    新式长假 宝宝长途旅行安全指南
    宝宝性别教育需要家园共育
    陪孩子成长:如何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无名英雄——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长
    错误的“鼓励”使孩子更自卑
    给孩子报兴趣班常犯的四个错误
    如何跟你的孩子们更好的互动?
    小天才:让宝宝变强大的秘密法宝
    4岁 抓住时间的尾巴
    早教的木桶效应
    早教比遗传更影响孩子智力
    六大抱怨让妈妈的爱被打折
    培养艺术宝宝应避免三大误区
    遇上恐怖分子,爸妈容易疏忽的问题
    早教到底该教什么?——小天才专家现场详解
    解读世界十大名门贵族教子十训
    孩子老看电视怎么办?
    “我从哪里来”——各国性教育读本尺度大PK
    十妈九错 中国父母育儿教育常犯错误
    你还在用pad早教吗?
    父母怎样避免溺爱孩子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为何会因子女教育辞职
    成都将剥离公办中小学附属幼儿园
    超级妈妈新标准:十八得了
    家有特殊儿童 爸妈如何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