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须知:三招改善亲子关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爸妈须知:三招改善亲子关系

爸妈须知:三招改善亲子关系

2016-08-03

长大后,孩子逐渐与父母的距离边远,让父母难以接受。为了避免此状况的发生,孩子与父母从小就该培养亲密无间的关系。那么,工作繁忙的父母怎样和宝宝保持亲密的关系呢?

1、宝宝起床时的亲密接触

如果妈妈能在上班前和孩子来一点亲密接触,这对孩子和你的心情都非常有好处。早上要宝宝起床了你是怎么做的呢?是用喊叫的方式让他从睡梦中醒来?还是直接把他死死拽着的被子掀开?这些方法未免太粗暴了吧,宝宝肯定会被你弄得非常不爽。想要叫醒宝宝,家长可以用有爱一点的方式哦,比如用手指轻刮宝宝的脸颊,或者对着宝宝学猫叫,也可以亲吻他的额头轻声呼唤他的名字。

早上起床在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妈妈可以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挠几下他的背,呵痒痒的游戏能够让早晨充满欢笑和活力。要知道,肌肤之亲是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关爱的最好途径哦。

2、妈妈和宝宝相互喂早餐

宝宝已经能够自己好好吃饭了吗?那么如果上班时间充裕,妈妈可以主动向宝宝索爱,对宝宝撒撒娇,让他喂你吃早餐哦。妈妈和宝宝相互喂早饭的游戏是十分温馨的,宝宝喂妈妈吃东西既锻炼了宝宝的自理能力,而且还能初步培养宝宝的孝心,让宝宝更懂得体贴父母的爱。

有些家长在宝宝吃饼干的时候,跟宝宝玩笑说“喂妈妈也吃一个”,当宝宝正要把饼干塞到妈妈嘴边时,妈妈出于爱意让宝宝多吃一块所以还是拒绝了。家长的这个出于爱的行为实际上会影响宝宝主动分享积极性。年幼的宝宝不懂得这是你的一个玩笑,只知道你拒绝了他的好意。所以下次家长还是大方地接受宝宝的“献爱”,然后夸夸他“很乖”吧。

3、说“再见”时抱抱宝宝

妈妈要出门了,宝宝又将要面临和妈妈一整天的分离。一些宝宝一开始难以接受这种分离焦虑,因此会出现哭闹的行为。如果妈妈表现出比较心软和不舍,其实更是加重了宝宝的这种伤感情绪,所以妈妈首先要放轻松心态,在和宝宝说“再见”的时候抱抱宝宝,然后跟他解释“妈妈要去上班了,晚上回来和宝宝玩”。

尽管宝宝有可能不懂得你将要离开的理由,但他知道你只是暂时离开,而且回来后会和自己玩,那样宝宝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一些妈妈为了避免宝宝的纠缠而选择偷偷离开,这样宝宝反而会因为一整天见不到妈妈而心神不宁。妈妈若总是这样会突然消失,宝宝很可能会形成整日找妈妈的习惯。所以妈妈正式给宝宝道别,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妈妈要离开的事实。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与“爸妈须知:三招改善亲子关系”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爸妈须知:三招改善亲子关系”还看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 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 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教育孩子避免6种错误态度
    聪明妈妈的4个育儿故事
    请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有心父母留给孩子五大投资
    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5技巧
    面对宝宝任性该如何处理
    宝宝的幸福来自妈妈的表扬
    3岁宝宝教育是个槛
    "虎妈"后"猫爸"再引热议
    幼儿敏感期的教养四重点
    春节拜年这样教BB不失礼!
    "冷暴力"家庭容易生弱智儿
    孩子犯错,家长怎么应对?
    尹建莉:由药家鑫案看家庭教育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4件事
    夸奖宝宝绝对避免的三误区
    八大箴言教你跳出教子怪圈
    称赞就是"青霉素" 忌滥用
    八招教孩子提高防范意识
    宝宝摔倒的5种心态
    育儿成本都是“冤枉钱”吗
    如何做孩子各阶段挫折教育
    2010年教子话题5宗“最”
    从出生开始 养育快乐宝宝
    生活小事折射的育儿大问题
    父母必知:亲子交流禁语
    对付“磨人”宝宝四方法
    孩子最大三个天性您了解吗
    警惕5大"育儿真理"伤宝宝
    孩子胆小,错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