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远离磨蹭-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让宝宝远离磨蹭

让宝宝远离磨蹭

2016-05-25

其实,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小磨蹭。成人在自己制定的时间表里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然而,孩子则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根本无法理解时间的紧迫性。他们磨磨蹭蹭的行为真的是这简直让大人伤透了脑筋。

磨蹭是幼儿的天性使然

孩子的磨蹭问题固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我们又不能把磨蹭视为洪水猛兽,一旦看到孩子磨蹭就对他横加指责。幼儿磨蹭可以说是正常现象。

其实,有些宝宝对于他感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或事物本身难度较高,都会妨碍他做事的速度。

“小磨蹭”提速方案

和宝宝比赛:孩子都喜欢比赛游戏,喜欢当第一。经常与宝宝搞一些小比赛,如比赛吃饭、穿衣、收拾玩具,使他在游戏中提高动作的敏捷程度。这时宝宝会很高兴地赶紧把事情做完。

和时间“赛跑”:帮宝宝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做某件事所用的时间,然后记录每天实际完成所用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让宝宝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这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

记数法:与宝宝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他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等他准备好,你说“开始”就计数,“1、2、3、4,5……”,宝宝为了完成任务,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他的动作依然很慢,你就故意数快一点。

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他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速度,让他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你总能很巧妙地常常使宝宝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把事情做完,就能使他获得成功的感觉。只要及时完成了任务,就一定要表扬孩子。

体验“磨蹭”带来的后果:你首先估计出宝宝尽最大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停止。如到了吃饭时间,他仍然不愿吃饭,或慢腾腾地吃,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对他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同时杜绝给宝宝吃零食,等他一会儿饿了又没东西吃的时候,就会尝到磨蹭的苦头,认识到吃饭磨蹭的害处。

小闹钟——学会管理时间:和宝宝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用多长时间,吃早点多长时间,都做出合理安排。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在宝宝做一件事之前上个闹钟,到点时闹钟铃声大作,提醒他时间够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闹钟嘀嘀答答地响,对宝宝就是一个督促,容易产生紧迫感。

在提高宝宝做事速度的同时,一定要告诉他,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在做好的同时,速度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家长可以提倡多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方式,这样对孩子成长的优势是很多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与“让宝宝远离磨蹭”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让宝宝远离磨蹭”还看
培养宝宝睡眠习惯的6大攻略
父母5个行为惯出孩子坏习惯
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家有淘小子家长别掉以轻心
父母杜绝7种行为育孝顺孩子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喂奶方式影响孩子心理素质
    教养宝宝的“雷区”
    儿童多动症的家庭心理治疗
    婴儿竟是世上最暴力的人?
    介绍80后妈咪“孩奴悲喜录”
    你赞成虎妈狼爸的棍棒教育吗?
    家长们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从宝宝行为看天赋
    导致孩子低能的N个因素
    新生宝宝不可抱着睡
    音乐与小宝宝
    不同性情的孩子有不同带养技巧
    三个小故事带你认识嫉妒宝宝
    您允许孩子“虚度光阴”吗?
    专家讲堂:调皮宝宝如何管理
    十一之后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专家答疑:如何培养宝宝自信心?
    别让平板电脑伤害孩子的眼睛
    研究发现头大的男孩更内向
    有的孩子为什么不敢走路
    专家:培养天才宝宝的建议
    对待男女婴应区别语言
    幸福家庭的孩子更健康
    面对孩子成长父母怎么做
    iPad不宜做幼儿玩具
    宝宝七种天赋自测方法
    专家解密:如何看待宝宝“性早熟”
    家长哄宝宝的几种危险方式
    宠却不惯,爱却不溺
    胎教造就“语言神童”是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