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才艺培养 >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2015-04-22

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而是一种危险的事。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亲自去体验。

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

同时专家也提醒,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孩子是创意大师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片想像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父母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大人插手孩子缩手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这是原本深藏的潜能,父母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的逐渐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父母所干扰。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父母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

“错乱涂鸦”和“命名涂鸦”

1、错乱涂鸦

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

2、命名涂鸦

到了此阶段,幼儿虽尚未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借由图画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画完了,还会帮这幅画命名。

我有“画”要说

画作是幼儿无声的语言,当幼儿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此外,有自闭症等精神偏差的孩子,也可从其中找寻病因,作为诊治线索,并以绘画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疏导郁结的情绪,协助病童恢复和外界的沟通,即所谓的“绘画治疗”。

若孩子因画出心中想说的,而受到成人指责,以后不会再画“真画”,只画“大人想看的”,不但关闭了与成人沟通的管道,情绪纾缓的出口也少了一个。那么可以从画中读出孩子想说什么吗?专家认为,会教画不一定懂得儿童心理,同时专家建议,若孩子只是画一些恐怖血腥的画,并无出现明显的偏差行为,父母毋须妄自揣测或过度紧张,他可能只是暴力卡通看多了。

不要急着作道德教育,要先寻找问题的核心。必要时可寻求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协助,从幼儿绘画形色中的组合与象征,分析幼儿的心理状况与投射,借以诊断幼儿的问题并寻求矫治方式。

艺术鉴赏前先作功课

美术教育不一定要从画画开始,把握名画鉴赏的机会,也是让孩子参与接触艺术的另一种好方法。但艺术鉴赏并非只是单纯的“看”,可以结合故事、戏剧与舞蹈,拉近孩子与画的距离。

如利用故事解说让孩子了解画家背景,利用戏剧方式让孩子扮演画中角色,或是舞动出来,接着在实际欣赏画作之后,让孩子画出他的感想或是改写名画,从事前暖身,到亲眼鉴赏到实际动手画,才是完整的鉴赏活动,对孩子才能发挥功效。

进入美术馆之前,应有相当的暖身动作。只在画室作画,眼界与格局都会日逐狭窄,因此艺术鉴赏已成为欧美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完整的艺术观。

“如何欣赏艺术”也是一种艺术。若未先作好暖身功课,只是一窝蜂地跟着大批人潮凑热闹,孩子看不懂,产生不耐烦,也影响大人的心情,再加上展览会场的嘈杂与空气流通不良,及许多不守规矩人士的“错误示范”,只怕孩子学会的是一堆坏习惯,或是想到艺术就头痛,反而成了一个不好的开始。

·艺术不能教,但美感与色彩认知需要调教与培养。

·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画得“像”,并不表示画得“好”。

·用“引导”代替“示范”教法,以免扼杀孩子的原创活力。

·由画中读孩子的心事,必要时可寻求专家协助。

·上美术馆前先作“暖身动作”,一窝蜂地赶凑热闹对孩子并无好处。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与“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相关文章
学演讲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六种音乐启蒙智力的方法
“2018小小世界杯”—超萌兔幼儿足球联赛盛大开启 211支超萌战队震撼来袭
孩子学篮球的最佳年龄 你真的知道吗?
2-3岁培养绘画能力关键期
看过“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还看
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个刘翔……
田亮晒女儿绘画背影照 宝宝学画画好处多
本周热议:田径世锦赛:中国健儿都去哪儿了?
李湘晒女儿作业照 王诗龄写名字字迹工整
【育儿头条】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个刘翔……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好父母,话不多(值得收藏)
    38条简单又实用的育儿经验!
    亲子游戏,不仅孩子需要,更是父母的需求
    亲子沟通有技巧,这样孩子准听话
    从小做家务的孩子,将有这2种优点
    万圣节亲子游戏大放送!
    宝贝学习能力差 内感官能力来帮忙
    孩子早教读物选择 “五步法”推荐
    孩子的未来,离不开爸爸4个方面的教育
    这样教育孩子短期可能很有效,但后果严重!
    如何教宝宝识字 实用有效识字方法介绍
    父亲1句话儿子当场自杀!警惕语言暴力
    8个小游戏,提高宝宝精细动作!
    儿童防虐,家长做好这一点很关键
    妈妈三观正,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如何开发幼儿智力 幼儿智力开发游戏推荐
    开放性游戏好处多,错过一定后悔!
    这6种教育方式会毁掉男孩的一生
    适合0-2岁宝宝玩益智小游戏推荐
    这3类玩具有助于大脑成长
    这5种性格的妈妈,培养的孩子更优秀!
    如何教宝宝识字
    幼儿园安全管理,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宝宝坏脾气如何解决 4个妙招来帮你
    人贩子骗术升级,家长千万要注意
    父母各自赋予孩子什么品质?
    50首儿歌,帮助宝宝练口语!
    11款室内游戏,下雨天也能让孩子嗨翻天!
    “熊孩子”不是宠溺出来的
    碎片时间高质量陪娃的10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