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丁克”反悔,“白丁”兴起-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当“丁克”反悔,“白丁”兴起

当“丁克”反悔,“白丁”兴起

2014-03-04

导语:“丁克”大家都会知道是什么意思,夫妇双方都有收入却不要孩子,过着自由自在的二人生活。“白丁”又是什么意思呢?白丁嘛就是白白地丁克了一回,白白地做了一场丁克梦。许多婚后发誓要将丁克进行到底的夫妇,到了30多岁却杀了个回马枪,纷纷忙着生孩子了。什么原因使他们“违背”了当初的意愿,重新过起了“平凡”的生活呢?丁克族反悔了,都能如愿以偿地怀上宝宝吗?高龄了怎样才能顺利地当上“白丁”呢?

如今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率攀升到12.5%至15%。而且从年龄上看,80后夫妻“被丁克”数量最多。对于准爸爸准妈妈来说,走出认识的误区,积极检查和治疗才是努力的方向。

误区1:草率判断自己“不孕”

“不孕不育”,这是人们经常连在一起的说法,不过,不孕和不育其实是两个概念。国际上认为“不孕”是指育龄夫妇婚后同居,未避孕,性生活正常,一年以上女方未受过孕,而国内往往认为这个时间为两年才是不孕。“不育”则是指育龄夫妇结婚同居后女方曾妊娠,但均因自然流产、早产或死产而未能获得活婴者。

一般情况下,保持正常性生活的夫妇第一年怀孕的几率是87%,第二年怀孕的几率是94%。所以准备怀孕的准爸爸准妈妈们切不可轻易就将“不孕不育”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徒增精神负担,影响备孕心情。

误区2:把相对不孕等同于绝对不孕

专家指出,夫妇一方或双方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解剖、功能上的缺陷,现代医学无法治疗的不孕症叫做绝对不孕;夫妇一方或双方因某种因素导致暂时性不孕,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可以受孕称为相对不孕。绝对不孕包括女性无子宫无阴道、男性睾丸性无精症等;除了绝对不孕的不孕症都是相对不孕,继发性不孕均属相对不孕。

相对不孕的患者要在科学检查、明确病因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药物治疗、免疫治疗、B超介入治疗、宫腔镜和腹腔镜手术等,治愈后恢复自然受孕的概率非常大,如不能治愈可选择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经检查确诊为绝对不孕的患者,建议不要再花冤枉钱进行治疗了。要强调的是,只有科学周密的检查才能明确患者是相对不孕还是绝对不孕,千万不可因检查不到位或错误的认识而放弃生育机会。

误区3:怀不上孩子是女方的错

在传统观念里,不孕是女人的“罪过”。其实约30%的不孕夫妇是由男方不育所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男性不育症与心血管疾病、癌症、抑郁症一起,并称为困扰人类的四大疾病。

因此,科学地对待不孕不育症,应将男女作为一个生育的基本单元看待。当夫妇婚后长期不孕时,医生不能只考虑男方或女方单一方面的问题,而应当把夫妇作为一个生育整体来考虑,也就是说,不孕症的诊治要男女同诊同治,而男女同诊同治比分诊分治的疗效要好得多。

误区4:草率选择“人工授精”、“试管婴儿”

专家指出,不育症患者最好是能够自然受孕,尽量不采取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的方式。比如,单纯排卵不好的,用药物诱导排卵就可以了。

现在,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越来越多,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为80%左右,受精卵被置入子宫后的着床率为20%~30%。一些医疗机构为了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把多个胚胎置入女性子宫,导致多胎妊娠,而多胎妊娠的胎儿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问题。

误区5:盲目进补助孕

不少女性为了助孕,买来各种各样的营养品。殊不知,过多进食各种营养品,会破坏体内激素的平衡,出现肥胖、月经稀少等症状,影响内分泌系统,引起卵巢功能不全,造成排卵障碍,导致不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讲究膳食平衡,不要盲目进补。

另外,医学研究表明,孕前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不利于女性体内激素的合理调配,由于缺乏锻炼导致肥胖的女性,极易出现孕期糖尿病。而丈夫如果没有适当锻炼,将会影响到精子的质量。所以,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孕育下一代,男女双方都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某些运动,如慢跑或游泳等。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与“当“丁克”反悔,“白丁”兴起”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当“丁克”反悔,“白丁”兴起”还看
娘娘孙俪谈二胎养育经 等等小花个性大不同
孩子早教一定要知道木桶效应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 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正确对待“爱淘气”的宝宝
    教宝宝学本领要循序渐进
    学习教育任性宝宝的几大秘诀
    对付宝宝哭闹以“静”制动
    美国家长这样培养孩子幽默感
    适合宝宝社交和人格发育游戏
    宝宝浅睡促智力深睡长体格
    扼杀孩子创造力的14种言行
    婴幼儿的模仿行为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宝宝为何总是把书倒着看?
    宝宝如厕训练 要选准时机
    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解读宝宝的面部表情
    正确刺激BB听觉获最佳发展
    孩子不听话并不是坏事
    会给宝宝带来的有哪些恐惧行为
    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
    父母该说与不该说的四句话
    变脸游戏帮宝宝戒除乱扔东西
    害羞儿童在行为表现上有哪些特征
    小宝宝必备的六种黄金性格
    宝宝令人头疼的8大行为是否要制止
    1-3岁宝宝独立意识培养6要点
    怎样让宝宝学会谦让
    父母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爱“破坏”不是宝宝的错
    如何促进婴儿人际交往的发展
    什么情况下会让宝宝产生焦虑行为
    孩子喜欢重复地丢东西怎么回事?
    运动教育从何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