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练习爬行有妙招-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宝宝练习爬行有妙招

宝宝练习爬行有妙招

2016-05-17

6-10个月是宝宝爬行的关键时期,多让宝宝爬行,对宝宝发育大有裨益,能增强肢体耐力、加强活动的顺序能力和维持平衡能力等。如果宝宝爬行时,家长用玩具在前方逗引他,能帮助宝宝感知距离、方向,同时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信号引起大脑发出让肢体去够取它的命令,这个过程能训练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育儿专家向6-10个月宝宝的家长推荐了几种帮助宝宝练习爬行的方法和游戏,不妨试一试:

推荐游戏一:匍行练习

宝宝6个月,就能以腹部为支点在床上打转。把一个会发声的玩具放在宝宝前方,他(她)想拿玩具,就会使劲,但一使劲身体却向后挪动,这是因为脚趾没有顶着床铺。这时家长要帮忙推着宝宝的脚,让他(她)的脚趾顶着床铺使劲,这样才能让宝宝向前匍行。每天尽量让宝宝多练习几次。

推荐游戏二:爬行训练

当宝宝能以腹部为支点向前匍行时,家长用双手或毛巾把宝宝的腹部抬起来,使宝宝的手和膝盖着地向前爬行。开始家长要用力提起宝宝的腹部,等他(她)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他(她)自己提起腹部。家长可以用绳子拉着宝宝喜爱的玩具,放在宝宝伸手可及之处,待宝宝快要拿到时略微拉远一点,让宝宝往前爬行一步。训练的初期,让宝宝爬上两三步就能拿到玩具,然后休息一会。掌握拉玩具的速度很重要,既要让宝宝能够抓到,又要让速度逐步加快。每天练习,玩具可以经常更换,后期可以取一些移动的玩具,如滚球、木乌龟、小车等,有声音的、发光的、会动的玩具更有吸引力。

推荐游戏三:钻“隧道”

找一个长的大纸箱,做成“隧道”,最好在“隧道”中铺点垫子,把一个玩具放在“隧道”的另一头,让宝宝爬过去拿到它。对宝宝来说,爬“隧道”是一个非常神秘和令人激动的游戏,人忽然不见了,又忽然出现了,就像变魔术一样。

推荐游戏四:翻越障碍

在地板上设置简单的障碍物,如大枕头、沙发垫、绒布玩具、椅子(从下面钻过去)等,鼓励宝宝沿着设置好的障碍一个一个地翻越:爬过枕头,绕过玩具,从椅子下钻过去……当宝宝通过这些障碍时会很开心,觉得自己很有本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与“宝宝练习爬行有妙招”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宝宝练习爬行有妙招”还看
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1岁前给宝宝6个成长把把关
儿童绘画训练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孩子学绘画可培养四种能力
如何稳定学龄前儿童的冲动情绪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针对宝宝血型 制定早教攻略
    激发2岁宝宝好奇心的小妙招
    最易被忽视的三大早教误区
    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释义,为孩子收藏吧!
    《欢乐颂2》:让孩子从小见世面有多重要!
    如何面对幼儿的倔强脾气?
    3-6岁幼儿的智力开发攻略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一定要给孩子读一读!!!
    导致孩子说话晚的四大原因
    育儿大事 别只让妈妈唱独角戏
    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法
    如何纠正宝宝浪费的观念?
    孩子的3大坏习惯,父母千万不能纵容!
    德国家庭的好习惯和好品质(永久收藏)
    把握宝宝语言爆发期 引导宝宝说出完整的句子
    宝宝的这8种行为 家长如何去搞定?
    培养完美宝宝的七种教育方式
    上学有什么意义?看这位机智爸爸是怎么回答孩子的
    孩子玩耍也是在成长
    如何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开发幼儿右脑的八个小游戏
    孩子性教育时间表(很详细,看了你就不难以启齿了)
    父母应让孩子享受玩的权利!
    五种教育方法 轻轻松松让你的孩子变得更有礼貌
    打死也别让孩子跟这几种人做朋友,特别是第3种!
    日本华人妈妈的十大家规,最后一条能救孩子性命!
    玩具≠快乐 培养正确育儿观
    学习钢琴可开发智力培养耐力
    早期教育应注重“吃喝玩乐睡”
    孩子“3岁看老”究竟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