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嫉妒心理须正确引导-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宝宝的嫉妒心理须正确引导

宝宝的嫉妒心理须正确引导

2016-05-13

古埃及有这么一则寓言:

鸟儿子问:“爸爸,人幸福吗?”

鸟爸爸答:“没咱们幸福。”

鸟儿子问:“为什么?”

鸟爸爸答:“因为人心里扎了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折磨着他们。”

鸟儿子问:“这刺叫什么?”

鸟爸爸答:“叫嫉妒。”

鸟爸爸的回答一点儿都没有错。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宝宝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甚至担心害怕……

缺少玩具的寂寞

我有好几个漂亮的小车,可是今天我发现茗茗的车比我的大、比我的多、跑得比我的还快,不行,我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不能拥有它?我一定要占有它,否则,我会寂寞死的,怎么办?“明抢”?“暗拿”?看着它干着急?各种招数都试一试吧。

失去爱的恐惧

我的妈妈怎么去抱别的宝宝了,还亲亲他呢!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妈妈,快点放手,来抱抱我呀!怎么还不来?哇……

没被表扬的冷落

老师说露露的画好看,难道我的不好看吗?那好,现在我拿支黑笔在他的画上胡乱涂上几笔,怎么样,还好看吗?老师,你现在得表扬我的画好看了!

别不小心拔苗助长那根“刺”

“宝宝,你再不吃了这口饭,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宝宝把这口饭吃了。

“宝宝,你要是不跟妈妈走,妈妈就做露露的妈妈了,不做你的妈妈了!”果然,宝宝赶紧跟着妈妈的脚步。

当你在得意这一招儿很管用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并进一步料想嫉妒带给宝宝的焦躁不安和不快?

既然宝宝自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时的教养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这样招惹宝宝,避免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

在喂养中故意让孩子“吃醋”

3岁前宝宝的饮食、营养和健康非常重要,于是不少妈妈爸爸把“吃”当成排名第一的“硬道理”,其他的教育都为这个服务。明明知道宝宝已经有了“吃醋”心理,还故意利用它把东西喂到嘴里,就像被本文开头举的第一个例子,结果宝宝吃进了食品,同时也“吃”进了嫉妒。婴幼儿的“吃”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父母应尽量用积极的、正面的教养方式比较好。

有意“骚扰”宝宝,让宝宝由自卑转向嫉妒

有的成人喜欢逗宝宝,比如一把把宝宝手中的玩具抢过来,说“这是我的!”或者“我不给你了!”看着宝宝瘪着嘴哭了,才还给宝宝。但是,宝宝也辨别不出来玩笑的真假,被这样招惹以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常常是转化为嫉妒的前奏。当然,如果有朋友、邻居或者同事这么逗你的孩子玩,你也不好意思驳回人家的面子,你可以悄悄地对着宝宝耳朵说:“别着急,别理他,一会儿他就给你了。”这样反而锻炼了宝宝的耐挫心理。

反复传说宝宝的嫉妒趣事,让宝宝变得心安理得

皮皮说他想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东东的嘴里,把他的牙齿都咬成小洞洞,这样他吃饭就不快了。原来,老师总是夸东东吃饭又快又不撒饭粒,皮皮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就幻想出这么一个“损招”,暂时求得心理平衡。妈妈听了以后觉得孩子太有意思了,逢人就说这个笑话,皮皮就在一边听着,时间长了,他的“幻想故事”越来越多,博得妈妈的“快乐”也越来越多,后来老师提醒妈妈:“您这么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发展。”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太疏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了。

修剪宝宝那根嫉妒的“刺”

宝宝的嫉妒心理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经过父母的有意引导,可以尽量减少嫉妒那根“刺”对宝宝自己和他人的伤害,使这种消极心理向其他积极方面转化。

正面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孩子

婴幼儿特别需要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信心,于是有的父母单一地、夸张地表扬宝宝,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宝宝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接纳和嫉妒别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例如在一项小比赛或者小游戏中,孩子输了以后比较伤心,有的父母就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宝宝,但却无形中助长了宝宝逃避现实的嫉妒情绪。父母可以正面鼓励孩子:“人家宝宝学会了,那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咱们回家试试吧?”

常常念叨别人的优点

这并不是长他人的士气,杀自己的威风,而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情商”培养,引导宝宝走出嫉妒的狭隘天地。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交谈:“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某某小朋友身上学到什么长处?”

转化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有的宝宝会因为自己折不好一张纸,画不好一只苹果而嫉妒旁边的小朋友,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也潜藏着嫉妒的危机。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蓄积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建立自信心。

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要让宝宝输得起

在玩下棋、扑克牌、拍球等亲子游戏的时候,别给孩子总是造成他胜利的假象,因为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大人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儿童却把游戏当成“工作”一样对待,要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有输有赢,并锻炼他承受输局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感受会渐渐迁移到其他情境中,使宝宝敢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与“宝宝的嫉妒心理须正确引导”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爹妈还可以拼什么?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出息?不信你就试试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人不知道!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说还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过“宝宝的嫉妒心理须正确引导”还看
孩子不合群 究竟为神马
想让宝宝长高 别犯这些错
藏在李光耀童年中的育儿真理
快来看看娃的心理健康不
小心变笨 别阻止1岁内宝宝吃手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良好归属感是健康自尊的基础
    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
    育儿良言精选
    宝宝的自理能力要怎么培养
    宝宝的耐性要怎么提高
    有哪些做法会伤害孩子自尊毁掉孩子自信的
    宝宝的良好情绪该怎么培养
    独立自主孩子的培养方法
    浅谈孩子说谎的原因及对策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孩子宽容的性格该怎么培养
    怎么应对宝宝任性耍脾气
    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更喜欢?
    宝宝不认错有哪些原因?
    宝宝爱发脾气父母该怎么办
    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方法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性格内向胆小
    惩罚孩子有什么好方法?
    如何应对孩子的性格太自我
    哪些原因导致孩子性格内向胆小
    怎么缓解儿童焦虑的心理
    孩子乐观的心态要怎么培养
    怎么克服孩子的胆怯心理
    孩子坚强的性格要如何培养?
    宝宝的责任心要怎么培养
    你知道幼儿情绪压抑的表现方式吗?
    几个妙招激发宝宝好奇心
    养育男孩的注意事项
    培养孩子的羞耻心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