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怎么克服孩子的胆怯心理
2016-05-12
孩子的胆怯不但给生活带来不便,还直接影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不过,胆怯是可以克服的,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呢?
陈昱的学习成绩一直让全家引以为傲,没有让家人操过心。但是,有一件事却总令爸爸放心不下:陈昱的胆子特别小。
10岁的陈昱,生就一副浓眉大眼,蛮有“男子汉”的样子,可他的行为远非如此:
夜晚,一个人不敢独自外出。
睡觉,不敢独自一人睡在自己的房间里。长这么大了,仍然和爸爸妈妈睡在一张大床上。
不敢公开场合说话。陈昱的学习成绩虽好,但班里开个晚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他从来都是安静的观众。
有一次,学校在公园举办军事游戏活动,他被派作“侦察兵”。
可当游戏已经结束了,还没有见这个“侦察兵”的影子。老师派人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才在一棵大树旁找到他,这时的陈昱脸色发白,全身颤抖。老师以为他病了,赶快送到医院。检查结果什么病也没有。医生问明情况后告诉老师,孩子是受了惊吓。
胆怯是儿童成长中常有的现象。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孩子在婴儿时期,由于较少感知经验,缺乏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对许多事物都是不害怕的,因而显得“胆大”。随着年龄的增大,经验的增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逐渐变得“胆小”起来。
应该说,胆怯有其积极的意义。它标志着儿童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丰富。例如“怕黑”,这类儿童或者是对“黑”的神秘莫测,或者是对黑暗中深藏的某些事物感到担必、害怕。这至少反映出儿童能透过“黑暗”的表面现象,意识到了“黑暗”中的内在的东西。这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在儿童智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胆怯也是儿童自我保护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活变故,而这些变故有时甚至极具危险性。面对过强的刺激,面临可能的危险,儿童为了保护自己,就会调动身体内的各种能量来应付刺激,对付危险。一种可能的心理与行为是勇敢迎战;另一种则是胆怯退避。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下述“胆怯”心理与行为都是正常的:
偶然的“胆怯”。不是经常性的胆怯,不是习惯性的胆怯。
轻度的“胆怯”。类似于害羞,不好意思,缺乏主动。
与年龄相适应的“胆怯”。例如,因为怕黑而不敢一个人独自睡眠,对处于婴幼儿年龄阶段的孩子,并不值得惊讶。
正常的,并不就是不需要关注的;有积极意义的,也并不就是应该认可的,
对待儿童的胆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了解、分析儿童胆怯的原因 提及胆怯,人们挂在嘴边的话是“天生的胆小鬼”。这话不无道理,有的儿童的胆怯与先天因素密切相关。就绝大多数胆怯的儿童而言,他们的胆怯主要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的胆怯常常与这些因素有关:
·长期处于过多保护的环境。祖辈、父母辈过分的照顾,生怕孩子生病、出危险,生怕孩子受欺侮、被攻击,不放心,不放手,跌了个跟头,就大惊小怪;游泳呛了口水,就不允许孩子再下水。过多的保护,虽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却限制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遭受过强的刺激。被黑暗中的人吓了一跳,从此“怕黑”。在班上讲话时言语不当,受到全班同学的哄笑,从此不敢当众发言。乘坐爸爸的“轻骑”时摔了一跤,从此害怕骑车。诸如此类的负面刺激的表象索绕在儿童的脑际,使他们变得胆怯。
·存在性格缺陷。同样的“军事游戏”,同样在黑暗中充当“侦察兵”的角色,为什么只有陈昱吓得发抖呢?主要是陈昱性格上的问题。相对而言,具有过分内向、过分敏感、过分依赖性格特点的儿童更容易胆怯。
(2)创造机会让孩子锻炼胆量孩子怕黑,爸爸就借口去黑暗的房间取东西,陪孩子一起走进黑暗;孩子怕黑,妈妈就和孩子开展比赛:看谁在黑暗的房间里能坚持10分钟?孩子怕在公众场合讲话,全家就开设了“家庭新闻联播”节目,爸爸、妈妈、孩子三人轮流主持节目;为锻炼孩子的胆量,每当孩子主持节目时,还请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来做“听众”。
(3)树立勇敢者、坚强者的榜样通过电影、电视、故事、实际参观等形式,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勇 敢者、坚强者的形象,以此激励、影响孩子的行为。
上一篇:哪些原因导致孩子性格内向胆小
下一篇:让孩子不再任性的四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