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美国放养式育儿让孩子不怕“大灰狼”
2014-03-04
导语:中西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培养目标来讲,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就存在差异。当然,世界上任何一国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前途辉煌,出人头地。但具体到这个“望”上,美国家长好像“望”得不是那么具体,不是那么急切。他们似乎更重视孩子是否快活,是否在干他乐意干的事,更尊重孩子的个性。
中美育儿方式大不同
在这种差异下就出现了中美小学生的两种不同境遇。中国的小学生除了在学校的课堂上坐六七节课,放学后要完成一大堆课外作业外,不少经济条件好的家长还要给孩子们加码儿。有的请了钢琴教师让孩子学琴,有的让孩子上绘画、书法等培训班。这样,即使是节假日,孩子玩的时间都少得可怜,一般是极不情愿地让父母牵着鼻子走。
相比之下,美国的小学生就很享福了,他们一般是早上八九点钟由校车接到学校,下午三四点钟就由校车送回了家。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四五个小时,这四五个钟头中还有一半时间在做课堂游戏。通过折纸让孩子们认识些几何图形,或是某同学过生日,让孩子们在电脑上制作生日贺卡,或者是唱歌做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一些知识,增加些技能。教师给孩子的自由多些,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的机会也多些。家长们对孩子的分数也不太在意,能得个B,就大加赞赏。孩子们的课外作业少,一般是放了学一扔书包就玩。玩什么呢,附近游乐场有篮球、旱冰、网球等场地,有泳池、滑梯、吊梯等,孩子们随心所欲。当然,也有不爱动的,就在家中玩电脑、游戏机。
两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果子”。我们的中小学生一般是循规蹈矩的乖乖宝,基础知识扎实,笔头考试的功夫过硬。中国的学生转学到美国的,只要过了语言关,大都是成绩优秀。笔者认识的随父母到美国的两个学生,一个来自山东,一个来自杭州,都得了最高奖项,美国总统奖。因为我们的孩子经过了升学竞争的考验,博闻强记、基础牢固。美国学生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了。
但是,我们的孩子身体素质要弱些,不及美国孩子耐冷耐热耐磕碰。相对来说,跟踪最新科技和捕捉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也差些,创造性也不及美国学生强。
另外,美国家长对孩子能否升入哪所大学,大学毕业后干什么工作,也没有中国家长那么忧心忡忡。我认识的一位美国煤气公司的工人乔治,女儿在银行工作,儿子大学毕业后到了个清洁公司帮人洗地毯,谈论起儿女来,他同样津津乐道。好像孩子们能自食其力就挺好,对儿子的工作他一点儿也没有自卑感,也没有帮儿子调动个单位什么的想法。至于儿子的工种不太好,是否会影响到他的恋爱婚配,好像那只是儿子自己的事,与父母无关似的。
不单单乔治是这样,美国人的观念就是这样。父母养育到子女成人后,就尽到了责任。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与谁结婚,以至于上不上大学,先打工赚钱后上大学,这一切子女都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力。当然,父母亲可以谈自己的看法,提合理化建议,但子女听与不听那是人家的权力,父母决不强行干涉。与此同时,子女与父母经济上的联系也越来越少。子女赚钱租房、买车,不依靠父母;父母亦不指望养儿防老。同时他们也不帮子女带孩子。基本上是各工作各的,各享受各的(美国人养老一般靠养老保险金)。只是到“母亲节”或“父亲节”时,子女们才送些礼物给爸妈。节假日时,祖父母、外祖父母也会与孙子、外孙们聚一聚,送孩子们些礼物。
这与我们中国家长的“一保到底”的终身制大不相同。与我同龄的好多朋友,都是老六六届、六七届高中生,因为自己赶上“文化大革命”没能上成大学,生了孩子就把孩子当成另一个自己,不管孩子有没有能力,非让其圆自己的大学梦不可。从小学操心到中学,每一次孩子会考,他们都翘首等待在考场外,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孩子大学毕业后又愁他能否有份儿好工作。有了工作又操心能否找到好对象。子女一生孩子,自己尚有工作精力便提前退休,替子女带孩子。父母好像欠了子女终身的债,就为还债而活着。他们认为,人类生存就是为了传宗接代。
美国人不这样,好多家庭主妇在摆脱子女的拖累后又找到了工作,享受职业女性的优越感的同时,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为自己攒一笔养老金。她们追求的是多姿多彩的人生。
上一篇: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下一篇:警惕!毁掉你女儿未来的7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