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沟通方式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有哪些沟通方式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有哪些沟通方式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2016-04-28

1.指责埋怨沟通

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2.迁就讨好沟通

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但是,这种沟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却主要表现为眼前的、家庭内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个迁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后,很可能又不自觉地组建起一个迁就讨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种缺乏真挚爱情的家庭情感氛围中生活。

3.打岔唠叨沟通

一句话,引出那么多的话和事。唠叨的最大的特点是,听到别人的一句话,立即进入自己的个人世界,看是在处理别人的事,实际上是在处理自己纷乱的情绪。

打岔唠叨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像两架同时开放的收音机,各自在坚持不懈地播放着各自的声音,根本没有听众和反馈;另一种情况就是,一方(往往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另一方(往往是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

4.超理智型沟通

超理智型沟通有两大特点:一是夫妻对孩子,夫妻之间往往并不是“超理智”:一是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和危险,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一些孩子在整个中小学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与“有哪些沟通方式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 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猫
看过“有哪些沟通方式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还看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挨打做“羊”还是“狼”?
    名人成功背后的别样家教史
    教育出优秀宝宝常说五句话
    妈妈妙招让宝宝告别磨蹭
    教养男孩的几点注意
    隔代育儿的利弊全解析
    培养自信宝宝的几条秘诀
    如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教养方式与性格的形成
    “月嫂代母”不利宝宝发育
    学围棋,开发智力培养品格
    穷养儿,富养女是否明智?
    伤害宝宝自尊心的几件错事
    孩子与父母争辩有益成长
    孩子不喜欢的五类妈妈
    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宝宝爱打人三大根源
    和孩子“算账”要慎重
    父母鼓励孩子的18个高招
    宝宝的自私从何而来
    夸奖孩子的五个技巧
    为什么说现在的孩子不能打
    宝宝哭了,你抱还是不抱?
    男孩变弱需要大惊小怪吗?
    4妙招教会幼儿“识字”
    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赢"?
    父母教育分歧最好"藏着点"
    父母不得不告诉孩子的3事
    鼓励孩子表现力的妙招
    专家给父母的七条早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