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亲子阅读的10个忠告-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父母必读:亲子阅读的10个忠告

父母必读:亲子阅读的10个忠告

2016-01-12

读书的习惯绝对可以称为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这个爱好?日常的亲子阅读中要注意什么?

1.父母情绪不好,或者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读书。

2.不要总给孩子读太简单的书

越是小宝宝越是可以尝试深刻、复杂、哲理性的阅读材料。而且,大人手里的报纸,正在阅读的时事新闻,街头小报,一则广告,等等,也都可以是阅读对象。总之,记得丰富孩子的阅读素材。

3.请不要把孩子单纯扔给音频故事

故事虽好,父母的陪伴和爱的倾注却更重要。否则时间久了,你不知道有多少不合适的东西,被孩子生吞活剥进了自己的小脑袋里,更白白浪费了大好的亲子联结机会。

4.如果你自己都不爱书,就别批评孩子不爱读书

5.阅读过程中,不要总跟老师上课一样考孩子

亲子阅读不是上课,就轻轻揽孩子在怀里,捧着书,遵从著作者的意思,逐字逐句用温和的声音读完这是亲子共读中首要坚持的原则。

6.3岁以前最好不要指读

3岁以前最好不要指读(指着字给孩子念书),这样会让宝宝的注意力转向一个一个的具体文字,失去了绘本的意义。孩子会忽略画面的整体感受,降低绘本的趣味性,影响宝宝对故事画面和情感的感知。当然也有孩子3岁前后开始喜欢问问题,对汉字发生兴趣,此时父母再指读则无妨。

7.当孩子反复要求听同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要觉得烦

当孩子反复要求听同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要觉得烦。重复是孩子们学习的一种独特方式。也因此附带告诉父母一个小窍门:成套的系列故事,更受孩子们喜欢,主要就因为故事的主角会在许多故事中反复出现,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亲切感。

8.摆在书架上售卖的图书,最好别给他们的内容非分出个优劣

摆在书架上售卖的图书,最好别给他们的内容非分出个优劣来。书不分等级,只看个人好恶。孩子喜欢的,就是合适的,就是好的。鼓励孩子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跟从自己的心。

9.别太依赖专家,更别太看重分龄书目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状态也不一样。再加上每本书的读法各人也不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阅读启蒙者、引领者。自己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通道。

Tips:阅读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但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最好现在起,保持每天亲子共读至少10分钟,一直到孩子小学毕业。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与“父母必读:亲子阅读的10个忠告”相关文章
这篇教男人如何带孩子的好文!转给爸爸们看!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常跟孩子“绕口令”,孩子聪明又伶俐!100首,请收好!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让人深思!
看过“父母必读:亲子阅读的10个忠告”还看
0~9个月宝宝早教游戏
锻炼孩子数学思维
讲睡前故事的方法
家庭环境对宝宝的影响
早教的136首好诗文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信任宝宝才能有效沟通
    让“小霸王”学会分享
    关爱百万农村留守儿童纪实
    孩子太好胜 家长怎么办?
    哪些批评用语最伤孩子自尊
    你敢让孩子"在家上学"吗?
    教你笼络宝宝的六大计策
    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被"欺负"之后怎么办?
    管理压岁钱培养BB财商
    不愿上学或是分离性焦虑
    照顾宝宝父亲要掌握八技能
    如何教孩子给予和分享
    表扬BB需掌握四大技巧
    超级爸爸是这样炼成的
    从小缺乏母爱BB很可怜
    培养自信宝宝的28大法宝
    妨碍父母倾听的两大因素
    单亲家庭的5大早教策略
    五岁孩子要iPad嫌妈穷
    浪费时间对孩子有益?
    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
    爸爸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
    爸爸越参与育儿宝宝越聪明
    王菲:父母为什么需要学习?
    妈妈误区让儿子变懦弱
    母体环境可改变BB性格
    10种宝宝必学的生活技能
    宝宝节后怎样恢复精神状态
    让孩子面对一致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