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是起跑线-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2015-12-22

其实,孩子的真正第一起跑线,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会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

应试教育催生外部性教育市场,早年的广告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与做家长望子成龙之普遍心态,二者一结合,竞争起跑线从高中、初中、小学逐级前移至幼教。

宁可勒紧裤带,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是老生常谈学前教育,但是从中让我们看到了起跑线上输与赢的争拗。

别家的孩子去学了,我家的孩子不学就要吃亏。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这样的共识。但殊不知,我们时常从商家处听到孩子的钱最好赚这句话,与其说是赢在起跑线,不如说是输在金钱上:每个小时几百元的早教课,各种钢琴、跆拳道等兴趣培训班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起跑线成了父母不能承受之重。的确,起跑线很重要,但什么是起跑线呢?人生的起跑线又是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其实人生的起跑线有很多种,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智力上的对于孩子来说,在起跑线上,至少不应该仅仅指孩子的学习表现。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从人生的起步阶段打基础,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为心理、智力、体力等的健康发展打基础。

因为,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人生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统一的起跑线,何况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起跑线。以往也有许多的案例提醒我们:过早开放的花儿最容易枯萎,本不该承担过重压力的孩子们,现在却被家长不断膨胀的欲望压得直不起腰,他们最容易失去身上最宝贵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最终很可能会赢在起跑线上,而输在终点站。

然而,孩子们究竟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答案是:不会。教育专家王美婵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时认为,对于绵长的人类历史、不变的万古江河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只是小小的一瞬间。具体到一个人身上,人生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而不是一闪而过的百米竞赛。百米赛跑,起跑的反应时间、前三十米加速的爆发力是最重要的,占得先机的人即使不能拿冠军,也一定会名列前茅。而对于跑马拉松来说,起跑却是一点也不重要的小环节,一开始冲在前头的可能掉队,一开始不冒头的可能后劲十足,超强的体能、坚强的意志、合理的战术才是关键。

其实,孩子的真正第一起跑线,更多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将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们以人格上的示范,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从育人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起点。更何况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对孩子来说,学校的学习表现只是孩子人生众多起跑线的一条,因为人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没有哪个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下子成长起来的。然而,教育确是终生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增加的速度是空前的,孩子只有学会学习,才终身受用。这样一来,小学不是起跑线,中学不是起跑线,大学也不是起跑线,关键是孩子的心智成长到了自己知道要努力学习,自己已经学会学习,这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今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一针见血指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

总之,人生不是短跑,而是要历经七八十年的长跑,因此,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尤其是在经济知识时代,我们更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不会给这个时代所抛弃。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与“人生处处是起跑线”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人生处处是起跑线”还看
怎么解决孩子赖床
独生子女的优势是什么
宝宝吃饭时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睡眠有哪些禁忌?
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1个月大婴幼儿智力开发
    1岁前宝宝智慧教育大行动
    孩子过早骑车易患“童车病”
    孩子,宠或者不宠
    规划早教平凡中见真知
    别担心!宝宝兴趣多变很正常
    12句不该跟孩子说的话
    宝宝早用筷子的三大好处
    早产儿的智能发育追赶计划
    14个月宝宝爱咬东西怎么办?
    孩子会遇到这3个“压力期”
    宝宝不专注 妈妈别心急
    急脾气慢性子,不同性格教育法!
    教育: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早教的3大误区,你知道吗?
    鉴定宝宝智力的五方法
    孩子太听话会失去其自身动力
    宝宝也爱面子,请别揭“老底”
    幼儿园发展需不需要男教师?
    兴趣班为何竟成了“负累班”
    零岁教育:潜意识的作用
    解析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父母要真正走入孩子心里
    早教“软肋”:仅4%父亲参加教育!
    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
    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错过黄金阶段宝宝难成大器
    中日韩宝宝才艺教育大不同
    千方百计的“奶嘴”告别式
    “放养教育”教育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