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教三大“悲哀”-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中国家教三大“悲哀”

中国家教三大“悲哀”

2015-12-21

总结一下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成功之处无外乎这四点:建立了融洽的亲子关系;既关心孩子的聪明,也关心孩子的善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同时,指出几个我观察到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由于父母自负导致的悲哀。

● 悲哀一:为何教孩子学乖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孩子学乖。评价孩子时,动不动就说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将乖当成了教育标杆,具体就是听话,按师长和家长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语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词语。

而在塑造这样一批批好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甚至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

现在的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谓的优秀生里,为何永远没有调皮孩子的身影?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

这样的三好学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也有可取之处。比如那些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虽然常会被老师教训,但每次挨批后,都能立刻抖擞精神继续调皮。所以说,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学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调节心态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种能力,能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这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专家视点: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情

其实,孩子有时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某些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 悲哀二:为何孩子心胸狭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传统围墙式的家庭教育,校园也不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校园,孩子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师资以及硬件设备。

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的心胸却变得狭小了?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过去那种煮酒论英雄式的气魄,为国家前途、为人类理想奋斗的抱负,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难觅踪迹。

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增长上,已经无暇将英雄式的理想灌输给孩子。

在国际上,中国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认的,可这种对知识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变得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 悲哀三:为何孩子不愿回家

大部分父母的言谈间还是把儿童的概念缩小为学生。孩子的生命就是这样被压缩到一个方面,以此来换取成功,代价未免太大。我们应该牢记:儿童的概念内涵远大于学生,儿童除了在学校要当好一个学生外,在家里、在社会中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

因此,家庭不止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

现在有的家长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总之,孩子要适合家庭教育,也要让家庭教育适合孩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变为单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结果却牺牲掉很多培养孩子品质的机会。其实学校也可以协助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应该把握随机的教育机会。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与“中国家教三大“悲哀””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中国家教三大“悲哀””还看
别一味教孩子听话 适当顶嘴是好事儿
别再跟孩子灌输“养儿是多么艰辛”
宝宝吃手指的利与弊
学点心理学:读懂BB行为背后的秘密
放养而非放任 科学育儿三原则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教育孩子的14大法宝
    美国天赋教育计划给我们的启示
    该不该送宝宝去早教?
    新手父母常犯的17个育儿错误
    管教孩子最易犯六大错误
    一位父亲的感言“父母的焦虑”
    如何成为孩子真正需要的酷爸酷妈
    育儿-从了解你的孩子开始
    宝宝早期教育应从家庭开始
    警惕:宝宝受到伤害的错误教育
    宝宝早教考验家长智慧
    父母错误看待孩子的3种方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色
    国外早教理念的启发 侃侃国外的早教模式
    父母是最好的教育者
    职场妈咪育儿心理
    不该被遗忘的那些启蒙教育
    揭开犹太人更加聪明的早教秘密
    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
    两种原因摧杀“宝宝的敏感期”
    专家答疑:男宝2岁不会说话?
    养育完美女宝宝的秘诀
    莫将情绪化反应迁怒于孩子
    五种易伤害孩子的教育方式
    针对3个月宝宝早期教育方法
    解读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父母教育孩子该把握的六个关口
    盘点早教主流理念
    婴幼儿早教投入多少最合理
    民间育儿经,值不值得信?